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心血管和肺功能影响的跟踪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健身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13名老年男子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 14周递增负荷有氧运动 ,分别于实验前、第 4周、第 8周、结束时 (第 14周末 )测定受试者血压、心率、肺功能变化。结果 :14周有氧运动锻炼后老年男子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呈同步下降。肺活量 (VC)、时间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每分自主最大通气量(MVV)较实验前明显增加。结果提示 :健身运动可提高老年人心血管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强度运动训练对雌性大鼠性激素和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目的 :研究递增运动负荷下 ,性激素和骨密度的动态变化 ,探讨运动性月经失调和性激素改变对骨骼的影响 ,为防治骨质疏松、指导科学训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成熟、健康的雌性大鼠 35只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 (C) 7只 ;7周递增负荷训练组 (Ta) 14只 (其中 7只为恢复组Tar) ;5周递增负荷训练组 (Tb) 7只 ;3周递增负荷训练组 (Tc) 7只。按同一递增负荷训练方案分别对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动态观测阴道脱落细胞。训练结束后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的性激素水平 ,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骨密度。结果 :(1)随运动负荷递增 ,Ta组大鼠阴道底层细胞的数量逐周增加 ,第 7周最高。 (2 )Ta组血E2 、P、T的水平最低 ,Tb组次之 ,Tc组血T、P水平最高。 (3)骨密度的改变和性激素相似 ,Ta组骨密度最低 ,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Tb组次之 ;Tc组最高 ,但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4 )性激素和全身骨密度在恢复后显著回升 ,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回升不显著。结论 :(1)研究表明 ,中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大鼠骨量减少 ;运动引起雌性大鼠骨密度的改变与运动引起性激素的变化分不开 ;除雌激素外 ,孕激素和睾酮的变化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2 )研究提示 ,对于从事大强度运动训练者 ,即使月经规则 ,也可能存在骨骼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潜水员骨代谢与其工作环境的关系。方法  73名男性海军潜水员检测血Ca ,P ,ALP ,BGP ,尿Ca/Cr ,NTx;骨密度 (BM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潜水员血清Ca ,P ,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血清BGP及骨密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尿Ca/Cr及NTx 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潜水员特殊作业条件下的重力载荷等诸多的环境因素对潜水员骨代谢 ,骨密度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身运动对老年男子排尿机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名老年男子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 1 4周递增负荷有氧运动 ,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 4周、第 8周以及结束时测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指数 (QOL) ,测定残余尿量 (RUV)、前列腺重量、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EA)、尿酸 (URAC)、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 β2 -MG等指标 ,同时进行尿动力学和ECT肾图检查。结果 :1 4周递增负荷有氧运动后老年男子IPSS和血URAC较实验前明显降低 (P <0 . 0 5 ) ,Qmax、CREA、AFR和血、尿 β2 -MG较实验前明显增加 (P <0 . 0 5 )。结论 :长期健身锻炼可改善老年男子排尿机能 ,对肾功能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肢肌力锻炼和功率车锻炼对30 d-6°头低位卧床引起骨丢失的防护效果,为筛选航天员暴露于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运动锻炼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5名男性青年受试者分为卧床对照组、下肢肌力锻炼组和功率车锻炼组,每组5人,在30 d-6°头低位卧床期间,两个运动锻炼组共进行了25 d(次)的运动锻炼,下肢肌力组每天锻炼16~18 min,功率车组每天锻炼30 min。分别于卧床前和起床后测量了全身骨密度(BMD QDR-4500/W Hologic)和腰椎骨小梁比值(CTPhilips-Mx-8000)。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以后全身骨矿含量显著下降(P0.05)、左髋总骨密度和右髋大转子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第2~4腰椎骨小梁比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车锻炼组虽然全身骨密度显著增加,但是第3~4腰椎骨密度却显著下降(P0.05),下肢肌力锻炼组全身和腰椎及髋部等承重部位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均无明显下降。结论30 d-6°头低位卧床可引起腰椎和髋骨等承重部位明显的骨丢失,功率车锻炼方法不能改善腰椎部位的骨丢失,下肢肌力锻炼方法对于维持全身和承重部位的骨密度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该结果将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失重对抗措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左莹  雷震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6):621-623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探讨COPD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及35例健康老年男性的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以及血清钙(Ca)、磷(P)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BMD和BMC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Ca、P及ALP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COPD患者BMD低于健康老年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卧床模拟失重骨超声速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健康男性 1 6人、- 6°头低位卧床 3周模拟失重 ,观察中药复方对人体胫骨超声速率 (speedofsound ,SOS)、血钙 (Ca)、血磷 (P)、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 (ALP)、生长激素 (GH)、甲状旁腺激素 (PTH)、骨钙素 (BG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指标的作用。结果与卧床前比较 ,卧床第 7、1 4、2 1天及起床后第 6天胫骨超声速率 (SOS)均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中药组比对照组胫骨超声速率增高 ,但无显著差异 ;中药组卧床第1 8天及起床后第 5天血磷均显著升高 ;中药组卧床第 1 8天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功酶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中药组骨钙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即卧床第 1 8天时骨钙素较卧床前升高 ,起床后第 5天骨钙素较卧床第 1 8天降低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中药组卧床第 1 8天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降低 ,与卧床前比较 ,P <0 .0 5 ;肾上腺皮质激素两组的变化趋势相同 ,在起床后第5天显著增高 ,与卧床前及卧床第 1 8天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结论中药方可从整体上对抗骨丢失 ,促进骨的正常代谢活动 ,对模拟失重骨丢失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青年、老年健康女性及老年女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 )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探讨增龄、绝经及甲减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 3 0例女性青年、40例女性老年健康人及 3 0例老年女性甲减患者的骨密度 (BMD) ,血清雌二醇 (E 2 )、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 (BGP)、酸性磷酸酶 (ACP)、降钙素 (CT)、甲状旁腺激素 (PTH)、钙 (Ca)、磷 (P)等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甲减组的股骨颈、股骨三角、股骨粗隆和腰椎较青年及老年健康组BMD均低 ,差异有显著性 ,老年甲减组血清ALP ,BGP ,CT较老年健康组低 (P <0 .0 5 ) ,血清ALP ,BGP与游离甲状腺素 (FT4)呈显著正相关 ,与血清促甲状腺素 (TS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MD减低的原因不仅与增龄、绝经有关 ,原发性甲减时BMD减低还可能是肠钙吸收减少 ,骨形成缓慢 ,骨吸收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对老年人呼吸机能的影响。方法:40名老年女性随机分成太极拳组和快走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太极拳和快走锻炼,每周5次,每次1小时,停止练习后再跟踪测试8周。受试者每4周测试1次呼吸机能,共7次,分别为实验前和实验第4、8、12、16、20、24周。结果:锻炼阶段,与实验前相比,两组第12周和第16周肺活量(VC)和时间肺活量(FVC)均显著增加,两组第16周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增加。停练阶段,与实验第16周相比,太极拳组实验第20周和第24周VC和FVC无明显变化,快走组第20周和第24周显著降低,两组第24周MVV均显著降低。结论:太极拳和快走锻炼在锻炼阶段均能提高老年女性呼吸机能,停练后太极拳锻炼者呼吸机能的维持效果好于快走锻炼者。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和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速率法检测90例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骨钙素(BGP)、睾酮(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钙(Ca)的水平,同时行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IL-4、IL-6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IL-10、BGP、AKP、T表达则不同程度降低,均与青中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低于青中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老年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结论 老年男性在从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中,骨转化呈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的变化规律。IL-4、IL-6、IL-10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可辅助诊断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及Ca2 +、Mg2 +、Cl- 、P3+代谢的影响。方法 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2 4 .8± 6.1岁 ,进行 2 1d头低位 ( - 6°)卧床试验。在卧床前第 3天 ,卧床第 3、1 0、2 1天及卧床后第 2天 (d + 2 )测定了被试者血清ALP及Ca2 +、Mg2 +、Cl- 、P3+含量的变化。血清Ca2 +测定用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P3+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Mg2 +和Cl- 测定用酶法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用对 -硝基苯磷酸盐比色法。结果卧床期间 ,血清Ca2 +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在卧床第 1 0天和 2 1天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卧床后第 2天仍显著高于卧床前 ;P3+在卧床第 2 1天和卧床前比较显著性降低 (P <0 .0 1) ;Mg2 +在卧床期间和卧床后均显著低于卧床前 (P <0 .0 5或P <0 .0 1 ) ;Cl- 在d2 1和d+ 2均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P <0 .0 1 )。血清碱性磷酸酶在卧床第 2 1天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P <0 .0 1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过程中 ,血钙升高 ,血磷、镁降低 ,氯离子升高 ,血清ALP高于卧床前 ,可能反映机体处于代谢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短臂离心机进行梯度G值暴露联合运动负荷锻炼,观察间断性锻炼3周后人体心脏收缩、泵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8名健康青年男性间断进行梯度G值(1-2 G)离心机+Gz暴露联合30 W运动负荷锻炼,每天30 min,持续3周.采用心电机械图法和阻抗法测量锻炼前后心脏的收缩功能与泵血功能.结果 锻炼2周后被试者左室射血时间(LVET)及射血分数(EF)较锻炼前显著增加(P<0.05).心率(HR)、射血前期(PEP)与LVET比值(PEP/LVET)显著下降(P<0.05);锻炼3周后,LVET及EF进一步增加(P<0.01),HR及PEP/LVET进一步下降(P<0.05),同时PEP下降达到差异显著性,每搏量(SV)和总外周阻力(TPR)显著增加(P<0.05).结论 3周间断性离心机+Gz暴露联合运动负荷锻炼可显著增强心脏收缩与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40名健康的绝经后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光子(SPA)和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对该人群的桡尺骨、腰椎、左髋骨密度进行了测量,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该人群的血钙(C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尿钙与肌酐(Ca/Cr)比值.通过数据统计,探讨SPA与DXA在测量值上的相关性,比较运动老年女性与非运动老年女性在骨密度、骨矿、骨形成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上的差别,从而明确运动对骨量和骨代谢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飞行人员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骨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171名飞行人员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钙与肌酐比值(尿Ca/Cr)、桡骨骨密度(BMD)。结果 飞行人员血Ca、P、ALP、尿Ca/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各机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各机组血清BGP低于对照组,但运输机组和直升机组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各机组飞行人员桡骨骨密度(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直升机和运输机的强噪声、振动刺激是否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而抑制了机体BGP的合成或分泌,进而与骨代谢有一定联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矿物盐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发病过程中改变的意义.方法 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激素造模组每周两次臀肌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共注射8周.两组分别于处理的2、4、6、8、12周测定股骨头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并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观察其体重、精神、毛发情况等一般指标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动物造模1周后体重开始进行性下降,股骨颈骨密度从第2周开始、股骨头骨密度从第4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P<0.01),且激素造模组12周时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激素造模组血清钙、磷水平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显著降低(P<0.05,P<0.01),且激素造模组12周时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第8周时(P<0.05).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头、颈骨密度降低及骨矿物盐平衡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在造模过程中监控体重、体成分、阴道脱落细胞、血生化及骨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所有大鼠被处死前13、14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 mg/kg各1次,于处死前3、4天注射钙黄绿素5 mg/kg各1次,两次荧光标记间隔10天。实验结束后,取大鼠右侧胫骨上段制成不脱钙骨切片,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①持续15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先上升后下降,至15周运动结束降至最低点。②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表现为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先轻微上升后下降,呈近似倒"V"形变化,峰值出现在T11组;骨小梁数量(Tb.N)随运动负荷增加逐渐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前期持平,T11组~T15组明显增加。③动态参数和细胞参数表现为骨形成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L.Pm、矿化沉积率、骨面积水平骨形成率BFR/BS、骨体积水平骨形成率BFR/BV、单位骨小梁面积成骨细胞数Ob.N和成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b.Pm%)和骨吸收参数(单位骨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变化,T11组达最低点。结论:持续1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对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及BMD有明显影响,过量负荷运动均明显加剧骨吸收和骨形成,但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降低,骨代谢呈高转换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情况,以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骨代谢异常状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腰椎、股骨颈、左前臂骨密度检测;在相同条件下用贝克曼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中ALP、Ca、P的浓度;ELSI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浓度。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RACP-5b、AL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的浓度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股骨颈、左前臂的骨密度及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形成和骨吸收相关酶较正常人的血清水平升高,骨密度较正常人降低,说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并已致骨量减少。血钙异常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而血P在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中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密度的动态变化,判断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痂骨密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0只犬造成右胫骨中段骨折并分断端距离4mm,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在术后4、6、8、10、12周取双侧胫骨,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折端1cm的骨密度,分析骨密度变化及骨密度增长率的变化.结果:骨折端骨密度随时间呈一定规律增加,在不同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自身对照的骨密度比率也随时间增加,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2周时骨折端骨密度达到正常侧水平.结论:在犬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持续增加,双能X线骨密度仪可用于骨愈合中骨痂的骨密度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超重/肥胖男青年循环骨钙素水平及其相关骨代谢和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体质指数(BMI)为29.95±4.30 kg/m2的超重/肥胖男性大学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运动组进行6周HIIT.前3周采用1 min高强度蹬功率自行车运动(90%V...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能骨密度仪评估肥胖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脂肪含量、体质量与性激素水平对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68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78例)、超重组(86例)、正常组(104例),比较各组脂肪含量、体质量及性激素水平,分析与骨密度、骨矿含量的关系。结果在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方面,肥胖组均明显高于超重组、正常组;超重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性激素指标(T、E2、FSH、P、LH、PRL)水平而言,各组仅有T、E2指标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E2指标方面,肥胖组、超重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超重组T指标水平明显低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矿含量方面,肥胖组明显高于超重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T性激素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有关,且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为骨矿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脂肪含量、T、E2为骨密度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