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它归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 ,在护理方法上中医有其独特之处。笔者总结多年临床护理经验 ,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护理的体会浅谈如下。1 一般护理1.1 止痛 :心绞痛发作时的剧烈疼痛可以加重病情 ,甚至猝死。因此必须及时解除病人疼痛。可采用针刺、按摩方法止痛 ,安全、简便、快捷而有效。针灸穴位 :内关、神门、膻中、透九鸟尾 ,取中等强度刺激、不留针 ;亦可掐压内关、神门、心俞穴。由轻至重 ,直至引起酸麻胀感 ,或心痛症状缓解。1.2 调节情志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 ,…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们曾以耳针配合体针治疗10例,效果甚为满意,特整理报道,供参考。一、治疗方法取穴:耳穴取神门,膈(单侧、双侧均可,亦可一侧取神门,另侧取膈)。体穴取天突、内关(双)。手法:耳穴取一寸毫针浅刺,用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左右。体穴天突用1寸毫针向下斜刺0.5寸,用括针柄法2~3分钟;内关穴用毫针刺入1.2寸,轻捻转加括针柄法3~5分钟。综合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出针(在留针中再行针一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益智针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穴:头针:额三针;顶三针;颞三针.体针:内关(双)、神门(双)、丰隆(双)、三阴交(双).针灸手法:头针采用平刺插入法,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体针:内关、神门,施捻转补法;丰隆、三阴交,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周针刺3次,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用MMSE量表评分.结果:本组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改善2例,无效3例,有效率85%,症状明显改善50%.结论:醒脑益智针法治疗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MMSE指数评分,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齐淑兰 《中医杂志》2014,(17):1452-1453
肖少卿教授善于运用针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对于胸痹心痛主张先针刺患门、内关、郄门、巨阙等穴位以宽胸理气、通脉止痛,继用中药生脉散或丹参饮合金铃子散等加减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远离医院的条件下用针刺法治愈2例心悸患者。2例情况大致相同,均为老年人。第1例病人自述突发心中悸动不安,气短,不敢起立活动。笔者恰好在侧,诊脉细涩,快慢不齐,疑为房颤。遂施以针刺治疗。取内关、通里、神门3穴。除内关直刺外,余均顺经而刺,捻转10余次后,心悸即消失,留针20分钟后起针,观察1天,在笔者离开前未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方法]对89例门诊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法,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心脾两虚:加神门、心俞、脾俞;肝郁化火:行间、太冲、风池;阴虚火旺:太溪、太冲、涌泉;痰热内扰:中脘、丰隆、内庭;心胆气虚:心俞、胆俞、丘墟;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提插捻转结合泻法,施手法1min,使针感传向中指;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刺入1~1.5寸,采用提插手法(补法),使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神门、心俞等穴位常规针刺,1次/d,以上穴位均留针30min,5d/周,休息2d。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4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01%(81/89)。[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埋针原理:耳穴“神门”能够安神、养心,可以帮助手术全身麻醉作用,达到止痛效果,埋针能起到持续性刺激作用。2.埋针操作:将一侧耳朵先找到神门穴位,并用探针找出最痛点,以新洁尔灭酊消毒二次后,用消毒血管钳夹住埋针埋进神门穴最痛点,再用1厘米见方胶布固定即可。隔1周后调换对侧耳朵。平  相似文献   

8.
1.针刺处方:主穴:金津、玉液、廉泉、风府、风池、百会。配穴:合谷、内关、神门。2.针刺手法:用输刺法。即进针时快速捻入,待进入皮肤停止捻旋,直剌进去,达至一定深度得气为止。留针15分钟。3.疗程:间日针治一次,以30次为一个疗程。4.疗效:作者从1958年9月至1959年8月止,用上法治疗20例,结果显效(已基本无口吃)者7例,  相似文献   

9.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研究室和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自1977年开始,用针刺治疗心律失常46例。针刺主穴:内关、神门;配穴:夹脊胸4~5(或厥阴俞、心俞)、列缺。每次选用1~2穴,交替使用。失眠者加安眠穴,高血压者加三阴交、太冲。针刺以补法为主(弱中刺激),留针5~15分钟。虚实夹杂者,用补泻结合刺法,留针时短促地加强刺激几次。针6~8次为一疗程,疗程前后均用心电图检查作为诊断与判明疗效的客观指标。结果:心律失常属于激动起源失常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见效快,效果好的解除顽固性呃逆的方法。方法:将全部51例病例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取隔俞,气脘,内关,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斜刺或直刺0.5-1.5寸,针刺得气后用泻法,每3-5min运针1次,留针20min,出针后用王不留行子贴压单侧耳部的隔,耳中,神门穴并保留1d,左右耳穴交替贴压,用手指经常揉压贴在耳穴上的子,对照组25例用654-2注射液5mg,胃复安注射液5mg,肌肉注射,每天1次,结果治疗组平均治疗2.6次,治愈率84.6%,对照组平均治疗3.2次,治愈蟀40.0%,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针刺体穴并耳压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梦游症 1 3例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1 3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8例 ;年龄 8~ 4 7岁 ;病程最长3年 ,最短 1年。针刺方法 :取内关、神门、大陵、太溪穴。用泻法 ,留针3 0 min,5min行针 1次。 1 0天为 1疗程。疗程间休息 3天。耳压法 :取神门、肝、心、肾。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上述耳穴 ,每 3天贴压 1次 ,左右耳穴交替与针刺法同时使用 ,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 3次 ,每次 5~ 1 0 min,使耳部有热胀感。治疗效果本组 1 3例 ,经治疗后 2 0~ 50次后 ,8例不再于熟睡后起床游走 ,追访一…  相似文献   

12.
<正> 针灸戒烟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八法,现分别介绍如下:一、耳针:选穴:口、肺、脾、胃、神门、交感、皮质下等。每日针一次,每次选穴4~5个,每次留针15分钟,10次一疗程。或选用埋针的方法,疗效显著。二、鼻针:取鼻针胆点,垂直或斜刺1~2毫米,捻针2~3秒;配鼻针肺点(相当体针穴位印堂),针刺3~5毫米,捻针2~3秒,只针一次,留针10分钟。疗效可达70%。三、耳穴压丸:选穴同耳针。方法每次选穴4~5个,用胶布在穴位贴敷药粒(如王不留行籽),每2日或3日换药一次,6次一个疗程。烟瘾发时,按摩贴药处,疗效可达70%以上。四、体针:选穴:巨厥、中脘、足三里、百会、天髎、合谷、气海、甜美穴(列缺穴和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取之)、太冲、三阴交、印堂、神门、内关、列  相似文献   

13.
围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状疱疹由于病毒侵犯神经根,因而患者在皮疹消除后,疼痛仍长期不解,虽经止痛类药物的治疗,但效果都不满意。我们历年来采用围针为主治疗107例,效果较好。针刺方法是沿疱疹分布带边缘,进行多针斜刺,以针身与皮肤表面成15°夹角由外向内刺入。一般每间隔2~3cm刺入1针,每个皮损区约刺以10余针为佳。如范围较大,可稍增加针距和针数。除局部围针外,再针刺曲池、合谷及血海,病在颈部加刺风池、天柱,胸背部加刺隔俞、肝俞,腰部加刺肾俞、夹脊,均取双侧。另外还可以针刺或耳压耳穴的肝区、神门。以上针刺手法可用捻转泻法,刺激稍强…  相似文献   

14.
我用梅花针刺激脱发区,并配合体针治疗斑秃,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先用梅花针刺激后,再用鲜姜片擦脱发区,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如局部生长细软茸毛,两周后把茸毛剃掉以刺激毛囊,促使头发加快生长。梅花针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4~5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七天。也可配合体针治疗,调整机体功能。取穴:神门、三阴交、内关、筑宾,隔日一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神门属手少阴心经原穴,能养心安神,三阴交属足少阴  相似文献   

15.
姜晓翠 《陕西中医》2011,32(11):1533-1534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体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耳穴(心、脾、胃、肾、神门等)贴压配合体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内关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2%。结论:通过耳穴贴压配合体针治疗失眠具有安神定志、交通心肾、调理髓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神门”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针刺方法患者坐位。取患侧神门穴,常规消毒,用1.5寸26号或28号毫针,略向拇指侧斜刺5分至1寸,捻转进针。当患者有酸、麻、胀感时,将针大幅度捻转,以加强刺激。同时嘱患者作小幅度腰部活动,顺序是先左右,再前后各2次。以后每隔5分钟行针1次,并让患者如上法作较大幅度腰部活动,15至20分钟起针。如为双侧腰扭伤,则取双侧“神门”穴。  相似文献   

17.
针刺推拿治疗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进成 《中国针灸》2003,23(2):98-98
治法:针刺取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印堂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4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8.
黄辉霞  赵嫦莹  黄春荣 《新中医》2016,48(12):81-82
目的:观察8例烧伤后创面瘙痒患者用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诊疗思路。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围刺电针结合体针、耳穴贴压治疗。围刺电针治疗每天1次,耳穴贴压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每2周为1疗程,全部治疗1疗程以上。结果:8例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7例。结论:围刺电针结合体针耳穴贴压治疗对瘙痒症状缓解明显,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为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与针刺穴位的关系,在针刺特定穴位后,用氚化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照片检测大鼠脑的反应。27只大鼠分为8组,于注射同位素脱氧葡萄糖前,分别在6个穴位(足三里、人中、天枢、神门、内关、涌泉)给予针刺,并设对照组,给予或不给予电脉冲。将新鲜冷冻脑组织制成120张冰冻切片,并用X线照片显影。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针刺足三里、天枢、神门和内关可增强新皮层、边缘皮层及丘脑核的活动;刺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法:指针法就是用手代替金属针。主要手法有两种一掐一压。掐就是用大拇指甲深掐在穴位上,并用力摇动,以加强刺激。压就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压在穴位上,或用食指屈曲成尖状压在穴位上,并不断点压以增强刺激。两种手法均需患者产生酸、麻、胀感为宜。 一般说来,体壮病实者以掐法为好,体弱久病者以压法为宜。补泻手法,更需量病虚实而施。用力小刺激轻者为补法,用力大刺激重者为泻法。选穴:一组人中,合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