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肿瘤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抗肿瘤药物存在着水溶性差,稳定性差,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毒副反应等问题,影响了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提高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降低其毒副反应,提高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溶解性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抗肿瘤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所占比例及其前10位排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在3年中,用药金额和DDD均逐年增长,抗肿瘤药物分别占全部药物销售总金额的79.58%、82.21%、83.26%,其中排名前10位的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分别占药物销售总金额的77.31%、72.30%、75.45%;紫杉醇类药物销售金额3年中稳居首位;顺铂和5-氟尿嘧啶DDD 3年中排前2位.结论 临床药师应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真正体现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药物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抗肿瘤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18例涉及抗肿瘤药物的ADR报表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 218例ADR共涉及抗肿瘤药物26种,给药途径最多的为静脉滴注,占83.94%。其中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占77.06%。ADR累及的系统最多为消化系统,占29.98%。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频次占82.11%,其中氟尿嘧啶的ADR发生率排首位。结论应规范抗肿瘤药物的ADR的常规预处理,重视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士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80名接触抗肿瘤药物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较差.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管理滞后.结论: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规范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在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本身导致的死亡为首位原因,其次为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脏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作为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抗肿瘤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心血管事件,并日益受到关注。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数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称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性心脏病。本文重点讨论各种抗肿瘤药物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肿瘤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多数为非选择性药物,为了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人们对其超微粒子靶向、控释体系进行探索。载体材料必须是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包括天然和合成两类,可以为抗肿瘤药物治疗提供新的具有靶向功能的药物。本文就近年来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的抗肿瘤药靶的发现是设计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仍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流,生长因子及其相应的受体激酶已成为重要的抗肿瘤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基因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靶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另外,蛋白法尼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端粒酶也是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靶标.现综述目前所发现的抗肿瘤药物靶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它们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靶标的潜力以及目前针对这些靶分子进行药物发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6年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处方数及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 s)方法,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我院2006年应用抗肿瘤药物6大类共32个品种,DDD s排序前10位的是来曲唑、甲羟孕酮、他莫昔芬、氟尿苷、甲地孕酮、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结论:我院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用药现状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激素类、其他类抗肿瘤药、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和抗代谢药是我院目前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病人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处方数及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s)方法,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我院2006年应用抗肿瘤药物6大类共32个品种,DDDs排序前10位的是来曲唑、甲羟孕酮、他莫昔芬、氟尿苷、甲地孕酮、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结论:我院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用药现状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激素类、其他类抗肿瘤药、抗肿瘤抗生素、烷化剂、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和抗代谢药是我院目前肿瘤化学治疗的主要用药.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新靶点药物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靶向血管的抗肿瘤药物、抗乏氧细胞毒药物、抗信号传导药物、单克隆抗体等抗肿瘤新靶点药物的开发应用使肿瘤内科治疗扩展至新的领域.该类药物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有望将多种肿瘤的缓解率及生存期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的抗肿瘤药靶的发现是设计高效低毒抗肿瘤药物的关键,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仍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流,生长因子及其相应的受体激酶已成为重要的抗肿瘤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基因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靶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另外,蛋白法尼基转移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端粒酶也是很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靶标。现综述目前所发现的抗肿瘤药物靶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它们作为抗肿瘤药物设计靶标的潜力以及目前针对这些靶分子进行药物发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化学治疗仍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的副作用往往会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低剂量抗肿瘤化疗药物可使细胞对相继较大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诱发的损伤产生抗性;低剂量的生物反应调节剂也可通过生物调节作用来减轻抗肿瘤药物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本文就低剂量化学物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及其化疗中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3例肿瘤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以143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各项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以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用药24h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及注射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抗肿瘤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最多,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高聚生及巴曲亭更容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中,单联及二联用药最易产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需加强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监测。  相似文献   

14.
铂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铂类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铂类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铂类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局部晚期胰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治疗效果差,1年生存率很低。近几年对于其治疗研究较多,吉西他滨联合放疗的疗效得到肯定,同时新的药物如靶向药物以及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和放疗技术的应用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16.
局部晚期胰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治疗效果差,1年生存率很低。近几年对于其治疗研究较多,吉西他滨联合放疗的疗效得到肯定,同时新的药物如靶向药物以及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和放疗技术的应用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报的11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结果113例ADR中,男45例(39.82%)、女68例(60.1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中40岁以上患者较多(87例,76.99%);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4 h以内(80例,70.80%),其中发生时间在用药后0.5 h以内的最多(43例,53.75%);ADR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75例,66.37%);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67例,30.88%)、血液系统(46例,21.20%)、皮肤及其附件(41例,18.89%);ADR涉及抗肿瘤药物有20种,其中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生例数最多(43例,38.05%);铂类中顺铂发生ADR排首位(21例,53.49%)。结论临床上应当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监测工作,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和预防ADR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新靶点药物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靶向血管的抗肿瘤药物、抗乏氧细胞毒药物、抗信号传导药物、单克隆抗体等抗肿瘤新靶点药物的开发应用使肿瘤内科治疗扩展至新的领域。该类药物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有望将多种肿瘤的缓解率及生存期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8年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讨其应用趋势和应用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应用抗肿瘤药物的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有6大类共43个品种,DDs排序前3位的是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香菇多糖;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奥沙利铂、亚叶酸钙、香菇多糖.结论 我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上市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患者的需求。药物研发应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已成为普遍共识。对于肿瘤患者,临床治疗需求急迫,因此抗肿瘤药物研发更应着眼于对患者需求的回应,将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贯穿于研发始终。在抗肿瘤药物确立研发立题之初,应积极收集、倾听患者的声音;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体现对患者获益保障的设计理念;而在临床试验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和融入更多体现对受试者关怀的新型临床试验方式,最终实现抗肿瘤药物的科学合理研发,实现肿瘤患者获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