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例1:患者男性,75岁。于1994年2月16日诊断为集(+)培(十)进展期伴咯血住院。连续静滴KM(卡那霉素),每日1次,每次1g,静滴45g后出现眩晕、头痛、乏力、不能站立。停用KM给予ATP、维生素E、硫酸软骨素治疗一周无效。查体:患者BP15/10kPa,精神萎糜,视物及转头时眩晕症状加重。病理反射未引出。例2:患者男性,77岁。诊断集(一)进展期伴右侧渗出性胸膜炎于1994年2月17日住院。肌注SM(链霉素),每次0.75g,每日1次,连续注射26天后出现严重眩晕、恶心、呕吐。查体:患者Bp18/12kPa、精神萎糜、转动头部即出现呕吐、巴…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缺血引起的,常在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时加重,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模糊等。我院自2003年8月-2004年8月,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结合骨刺贴膏治疗颈性眩晕78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一般资料 106例全部符合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制定的标准确诊为颈椎病,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26~73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周。106例均为发作性眩晕颈椎病,可因颈部转动或侧弯头部诱发加重。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眩指视物转动,晕是头晕,两者同时出现,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1年来笔者根据临床病位进行辨证,治疗23例病人,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4岁;20岁以下2例,21~30岁者8例,31~40岁者3例,41~50岁者2例,51~60岁者4例,61~70岁者4例;病程最短者3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是一种因颈椎退行性变或长期姿势不当,颈部肌肉扭伤,韧带钙化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压迫椎动脉所引起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其眩晕历时短暂,反复发作,每于头部后仰、向一侧转动时发作,甚至猝倒,改变头位后立即好转,视伴物不清、耳鸣、颈部疼痛等,用针灸结合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美尼尔病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48例,收到显著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患者,住院28例,门诊44例,男13例.女59例,发病年龄21~65岁,临床表现均有发作性眩晕耳鸣,视物旋转,闭目不敢转动头部,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明显的水平或旋转性眼震。符合美尼尔病的诊断标准。按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诊断分型及眩晕分级标准,属肝阳上亢证4例,痰浊中阻证58例,瘀阻脑络证2例,气血亏虚证3例,肾阴不足证3例,肾阳不足证2例。属眩晕轻度3例,中度15例,重度54例。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愈动眼神经麻痹1例王淑明闫某某,女,56岁,病历号5799。患者于1990年10月28日洗澡后,发现右眼视物模糊变形,眼球憋胀,眼眶胀痛、眩晕恶心、继则右眼球固定直视,不能向上下内外转动,前去市医院专家门诊咨询医治,诊为动眼神经麻痹,针灸5次,...  相似文献   

8.
美尼尔氏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以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笔者自1995年以来 ,运用柴泽六君子汤治疗美尼尔氏病 36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均为门诊病人 ,男 14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75岁 ,平均 4 2 2岁。病程最短3月 ,最长 10年。突发性眩晕一般在晨起或午休起床后发作为多 ,少数在劳累、情绪变化或感冒后发生。全部病例均有反复眩晕发作史。发作时神志清楚。均见眩晕 ,视物转动或感觉自转如坐舟车 ,恶心呕吐及耳鸣 ,听力下降 ,多有水平性眼球震颤Ⅰ°~Ⅱ°。全部病例均按 1987年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耳穴压丸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人于 1991年~ 1998年间应用耳穴压丸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 2 0 0例 ,具有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高、起效迅速、操作简便等优点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男 85例 ,女 115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8岁 ;病程最短 1d ,最长 3浕。1 2 诊断依据 眩晕的发生均是由于患者头颈后伸或向一侧转动至一定方位时 ;除眩晕为主要症状外 ,部份患者伴有耳鸣、顶枕部头痛、头昏、视物模糊、恶心 ,甚至有猝倒发作 ;除外耳源性及眼源性眩晕 ,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其他病因 ;X线颈椎片示 :椎间关节失稳或钩…  相似文献   

10.
例1:张某某,女,48岁。住院号5948。患者头部外伤后而致眩晕,视物倾倒,头痛等,经当地医院用理气补血之中药夏西药治疗未效,于1989年7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证见眩晕头痛,视物倾倒,失眠,记忆力减退,纳差,口干苦,便结,尿黄,全身无力,舌红、边有小淤点、苔薄黄,脉弦涩。辨为淤血留滞,肝气郁结。投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赤芍白芷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李某,男,38岁,司机,于1991年5月1日晚被重物击中头部(表皮无破损),当时只感头部闷痛,自第2d起出现面部(左侧)强硬不适,遂渐出现口角歪斜,双眼球均偏向右侧,不能左右转动,视物不清,伴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曾在外院诊治,无效,于5月5日来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赞臣教授在我院临床带教期间,计治疗症情较严重的“耳源性眩晕症”25例,常采用以下三法:一、平肝熄风法《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开窍于目。如肝阳耗伤,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清空而发为眩晕,则临床表现为满目金星,眼前发黑,不敢睁眼视物,眼球作胀,颈项牵强不能转动,动则视物天旋地转,性情躁急,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大便干结难解。治以平肝熄风,佐以养血柔肝而止眩晕。  相似文献   

13.
何方勇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65-76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等各种原因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甚至猝倒。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笔者自2007年5月~2010年5月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头部转动引起的颈部肌肉收缩,可引发多种头面部症状,它引起的力学机理是位置性眩晕的诱发原因。笔者用电针颈部阿是穴为主治疗位置性眩晕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制定: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变动而诱发;2眩晕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相似文献   

15.
正椎-基底动脉因颈椎关节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减慢,出现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视物模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4例,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32~68岁,平均47.5岁;病程3个月~10年。临床表现以眩晕,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部分存在颈项僵硬,活动欠佳,发作性眩晕等症状;X线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2006年3月~2011年10月,笔者应用自拟舒肝利湿汤加减治疗眩晕症10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制药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的常见证型 ,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多发于中、老年人 ,临床症状主要有眩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具有起病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笔者近年来采用药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病例 8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2例中男 35例 ,女 47例 ;年龄最小者 35岁 ,最大者 72岁 ;病程最长 2 1浕 ,最短半个月 ,平均 4 3浕 ;发病原因中因长时间低头工作 2 7例 ,因受凉潮 2 1例 ,因睡卧高硬枕30例 ,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病导致的眩晕,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以位置性眩晕为特点,表现为头昏,视物旋转,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可合并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该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兹将笔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本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复康冲剂治疗眩晕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启辉 《中草药》1998,29(6):399-400
眩晕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病之一,笔者自1994年3月至1997年5月采用颈复康冲剂治疗眩晕症80例,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病例选择;80例全为门诊患者,男33例,女47例,年龄32岁~77岁,平均49岁;b)病因,颈椎病68例,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C川临床表现:颈椎病患者,眩晕:自感旋转,浮动,摇晃,变动体位、抬头或转动而加重,常伴有恶心;头痛:后头部、颈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纯痛;颈椎压痛;上肢或指尖麻木;行走不稳;颈项试验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眩晕、平衡障碍、头晕、视蒙或复视、感觉障碍、共…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87年 8月至 2 0 0 2年 10月采用针刀剥离加复方丹参液静滴为主配合牵引手法正骨 ,治疗以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 8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 80例 ,其中男性 4 7例 ,女性 33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72岁 ,以 4 0岁以上者居多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达 2 0年。 80例均以眩晕为主诉就诊 ,其中自觉眩晕者 9例 ,颈部僵硬似脚踏棉花感 8例 ,站立不稳 5例 ,几种感觉并存者 12例 ,眩晕发作加重与头部活动有关者 15例 ,视物模糊颈枕部不适 31例。 80例患者全部拍颈椎正侧位 ,双斜 ,张口正位片。有骨质增生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