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正> 方药组成:川乌头(先煎10~15分钟)白芍_(各10克) 麻黄_(10克) 羌活_(12克) 黄芪_(30克) 细辛甘草_(各6克) 酒桑枝_(15克) 全蝎_(2克) 当归_(15克)。服法及加减: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颈项强直加葛根12克,上肢冷痛加桂枝10克,久痛加三七末3克(分两次温开水冲服)。治疗效果:经治11例,10例治愈(肩关节疼痛消  相似文献   

2.
一、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病程半年以上7例,1年以上15例,3年以上8例。二、治疗方法:内服药:坐骨神经止痛汤(自拟):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乌梢蛇12克、螟蚣2条、羌活15克、独活15克、玉米20克、细辛6克、防风15克、甘草6克。加减:气虚明显者黄芪加量至60克;血虚者当归加量至30克;阳虚者加附子;肾虚者加川断、五加皮;局部发冷疼痛剧烈者加川乌,草乌;湿邪明显者加防己;顽痛不已者加地瞥虫、(庶虫)虫;局部麻木者方用当归,加鸡血藤。外用药:温经通络散(自拟):麦  相似文献   

3.
<正> 硬皮病是一种病因不明,治疗较困难的结缔组织性疾病。笔者应用中药治疗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方药及用法1、内服方:桂枝、麻黄各5~10克,细辛3~5克,威灵仙、当归尾各10克,红花6~10克,羌活、独活、生川乌各5克,黄芪、熟地黄各15~2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若肾阳不足加肉苁  相似文献   

4.
<正> 产科临床探讨引产方法已多年,自1967年 Tu-n bull 肯定并推广了人工破膜并用催产素静脉滴注的方法以来,临床上一直沿用此法进行引产。我院于1984~1986年对126例过期妊娠患者,用中药加味芎归汤进行引产,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126例中,20~25岁的48例,25~30岁的68例,30岁以上的10例。孕期42~43周的88例,43周以上的38例。二、方剂组成当归30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益母草15克,厚朴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怀牛膝10克。随证加减气虚乏力者,加黄芪30克,以大补元气,且黄芪配当归补气以生血,气血充足,则胎儿易排出。胎膜早破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一般资料:30例中,25岁以下者8例,26~30岁17例,31岁~35岁5例。第1胎15例,第2胎4例,第3胎11例。30例均系妊娠7个半月~8个半月的孕妇。行膝胸卧式或艾灸至阴穴治疗无效者。二、方药组成及用法:当归10克,黄芪8克,白芍5克,川芎、荆芥穗各6克,艾叶4.5克,川朴、枳壳、羌活、川贝母、生姜、甘草各3克。若胎热者减生姜、艾叶,加银花10克;气虚者加党参10克;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克,桑寄生10克;纳差,便溏者加焦白术10克。服后自觉胎动增剧者去妇科  相似文献   

6.
方药:鸡血藤、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川芎15克,生地、白芍、白芷各12克,桃仁、当归、防风、羌活、独活、细辛各10克,红花6克。加减:乏力重者加黄芪18克;少寐者加夜交藤30克,眩晕者加泽泻12克,胁肋疼痛者加佛手、郁金各10克,纳差加麦芽、山楂、神曲  相似文献   

7.
笔者运用当归补血汤治疗痹证5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51例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16~65岁;行痹15例,着痹12例,热痹5例,痛痹19例. 治疗方药:黄芪35克,当归25克,桂枝15克,海风藤10克,秦艽10克,制川乌6克,水煎内服,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服两个疗程后再用上方倍量泡酒服,以巩固疗效.加减法:痛痹加细辛3克,着痹加防已8克、薏苡仁30克,行痹加防风9克、羌活8克,热痹去制川乌、海风藤,加知母10克、石膏30克、忍冬花20克。治疗结果:51例中,治愈(关节肿痛、肢体麻  相似文献   

8.
八一年以来,我科用补气化瘀法治疗辨证为气虚血瘀中风偏瘫患者3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小结于下: 一、一般资料:38例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2年;临床诊断:脑溢血6例,脑血栓形成29例,脑血栓3例。二、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一)基本方:黄芪30~60克,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10~15克,地龙15~20克、橘络5~10克,丹参、桑枝15~30克。(二)加减法: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口眼歪斜者加全蝎、白附子、僵蚕;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酒大黄;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9.
腰腿痛为临床常见症之一。我们运用加味乌头汤治疗该病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女性22例,男性10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7岁;40岁以上者22例。主要症状:腰膝疼痛,屈伸不利,以一侧臀部循下肢外侧酸痛或刺痛为主,局部畏风寒,麻木或灼热感,病情多与气候交替变化有关。治疗方法基本处方:川乌、草乌、麻黄、甘草各10克,白芍、当归、牛膝、木瓜、五加皮、黄芪各15克,细辛3克。加减法:暑热时发病者,方中麻黄、制川、草乌均减为6克;若舌红有热象者,加生地15者,黄柏10克;便秘,苔黄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 2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62岁者1例,其余均为12—30岁;病程15天—1个月者8例,1—9个月者12例,1年半者1例;皮损大都分布在颜面及手背。二、治疗方法 (一)药物组成:①当归、红花、青黛、紫草各1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黄芪15克。②黄芪15克,当归、女贞子各10克,大青叶20克,甘草5克。 (二)使用方法:先用方①每日2剂,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拟逐淤汤治疗早期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2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本组病例均系门诊病人.出血时间最短者5天,最长者45天,其中5~10天9例,11~15天8例,16~20天3例,21~45天者9例. 方药及用法: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5克,丹参、益母草各30克,生炒蒲黄、丹皮、牛膝、香附、炮山甲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帖,分二次温服。出血量多,体质壮者,一日二帖,分四次温服。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30克血热者加炒栀子10克、地榆炭30克,阴虚者加旱莲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方药组成 :生麻黄、制附子各 10g ,细辛 5 g ,桂枝15 g ,黄芪 30~ 10 0g ,当归、白芍各 15 g ,大枣 7枚 ,生姜 2 0 g。偏气阴不足酌加太子参、麦冬各 30 g ,或西洋参 10~ 2 0g ;阴虚阳亢加麦冬、玉竹、生牡蛎各 30 g ;心肾阳虚为主 ,重用制附子 15g ,细辛 9g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 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0~30岁4例,31~40岁8例,41~50岁10例,51~60岁2例。病程1~5年10例,6~10年8例,11~12年6例。二、冶疗方法内服阳和汤。药物组成:熟地10克,白芥子8克,鹿角胶10克,肉桂6克,姜炭2克,麻黄4克,甘草6克。寒胜者加黄芪12克,木瓜10克;湿胜者加防己10克,蕙苡仁10克;痛甚者加乳香15克,没药10克。每日一剂,日服2次。治疗期间忌生冷。三、治疗结果治愈16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访二年未发),好转8例(症状明显减轻,能  相似文献   

14.
盆腔良性肿块是妇科常见病。笔者用桂枝赭石汤治疗本病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简介于下: 一、一般资料:年龄20~30岁2例;31~40岁7例;41~50岁17例;50岁以上4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二、方药及用法:桂枝10克,茯苓15克,丹皮、桃仁各9克,赤芍10克,赭石45克。日服1剂,10剂为一疗程。气虚者加党参、北芪各15克,血虚者加熱地12克,当归10克;寒盛者加附子8克;血热者加生地、旱莲各12克。三、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肿块缩小,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近几年来,用自拟芪苓泽泻汤为基础,随证变通,收治34例慢性肾炎患者,疗效较满意,现简介如下。一般资料男15例,女19例;年龄4—15岁11例,6—30岁12例,31—60岁11例;病程1—5年30例,6—10年4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0年。方药组成生黄芪20克茯苓白术山萸各15克丹参9克仙灵脾泽泻各12克。有表症者辨证加防风、麻黄、薄荷、连翘、浮萍、二花;发热尿黄者加黄柏、知母、黄芩;肿甚尿少者加薏仁、苍术、大黄、赤芍、车前子、猪苓、萹蓄、冬瓜皮;血尿者加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1977年3月至1982年3月,用增减柴胡细辛汤治疗脑震荡及其后遗症66例,疗效尚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6~72岁,以40岁以下者为多。病程1年内者15例,1~5年37例,5年以上14例。患者均有外伤史,就诊时主诉有头痛、头晕、目眩、呕吐、耳鸣、心悸、纳呆等症状。二、方药组成及用法增减柴胡的辛汤组成:泽兰,云苓各15克,丹皮、土鳖虫,当归、薄荷、柴胡、法半夏各10克,黄芪、大枣各12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2~3次。头痛甚者加川芎、藁本,蔓荆子;眩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72年至1980年间,以自拟的“升降汤”为主,辨证加减治疗本病64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兹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64例患者,均经内科、脑内科等进行多项检查,以排除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头痛,其中男性16例;女性38例。年龄在10至20岁者42例;21至30岁17例;31岁以上者5例。大部分患者为学生并知青。二、升降汤方:菊花15克,薄荷10克,生石膏30克,酒大黄8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藁本15克。水煎服。加减:口干、舌质红加牡丹皮10克,生地15克;大便干燥加元明粉5克(2次冲服),大黄加至15克;头痛甚加蝉蜕10克;失眠加黄连15克,生龙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药:黄芩8克,羌活、独活、防风、麦冬、蔓荆子、菊花各12克,苍术10克,白芷15克,细辛4克,甘草5克,当归30克,川芎10~30克,每d 1剂,水煎服。伴心烦多梦加炒枣仁、远志;伴疲倦乏力加党参、黄芪;左侧痛加柴胡、红花;右侧痛加葛根。治疗结果: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41例;好转:症状较前减轻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服药最多10剂,最少3剂。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由麻黄细辛附子三味药组成,具有温经解表之功,原为治疗少阴病阳虚兼太阳表邪之“两感证”而设。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以本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收效甚为满意,现简介如下。方药及加减炙附子10—14克(先煎30分钟) 麻黄10克细辛6—10克防风10克苍耳子10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鼻塞甚者加辛夷花,鼻痒明显者加荆芥,上焦有热者加黄芩,栀子,气虚著者加黄芪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1971年以来,运用洋白附子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2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52例中,右侧麻痹者28例,左侧麻痹者24例。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年。有外伤史(颅底骨折)者2例。住院治疗2例,门诊治疗50例。单独中药治疗46例,配合针刺治疗6例。二、治疗方法:洋白附子通窍活血汤基础方:洋白附子60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防风18克,生地24克,蜈蚣(酒洗焙干研粉,分三次吞服)5条,甘草6克。本病初期若兼风寒者加麻黄10克,细辛4克,兼风热者加桑叶10克,薄荷10克;后期兼气虚者加黄芪30克,党参24克;血虚者加当归15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