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最频繁的人,护士的言谈举止都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影响。另一方面,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一名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职业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服务环境,使患者以最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事业突飞猛进 ,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护理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应有崇高的理想 ,献身护理事业的决心 ,对工作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尊重科学 ,护士容貌和颜悦色 ,仪表整洁大方 ,举止温文尔雅 ,语言亲切善良 ,体贴入微。护士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和健康。下面是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提高护士素质的几点体会。1 热爱护理事业 ,树立正确人生观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护士要正确对待人生的价值 ,树立共产主…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医疗市场由技术竞争转向服务竞争过程中,护士素质在临床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护士不仅要全面掌握现代护理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人文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向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士的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仅有一般的甚至良好的临床护理技术和技能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做心理护理能力等.所以作为一名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才能发挥最佳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更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随着21世纪的到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护理服务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多时护士对工作产生疲惫感甚至出现心理耗竭综合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燥、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更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护理服务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护理人员心理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困扰,如何使护理人员正确面对压力、适应护士的角色,将是新的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郭红 《海南医学》2003,14(4):87-88
所谓素质 ,是指事物原有的特点和属性。人的心理素质是指人们已经具有的心理特点 ,不仅包括人的气质、性格 ,如内向、外向等 ,还包括人的能力和品行。按照现代护理模式 ,要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个人能力方面的素质 要适应全新的护理模式 ,使护士的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护士仅有一般的甚至良好的临床护理技术和技能都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护理的能力等。护士的语言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以及护患关系 ,因此 ,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要…  相似文献   

8.
谈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在开展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内容,对护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是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程秀连  陈健 《广西医学》2003,25(2):304-305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病人在住院期间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服务 ,还必须对病人传授自我护理技能与预防保健知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 ,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常决定于护士素质的水平。因此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保证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病人是护士工作的对象 ,护士是病人充分信赖的保护人。因此 ,护士素质是护理工作职业本身所要求具备的品质 ,是护士通过培养、教育和自我修养、自我锻炼所获得的内在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内容,对护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是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护士素质是指护士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护士的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素质在患者的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现将以护士的品德修养,形象心理素质,语言交流,业务素质5个方面浅谈护士素质与患者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护理工作就应充分重视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护士是患者每天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者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和蔼可亲会给患者带来一个良好的心理反应;反之,会使患者产生反感,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护士首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患者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 ,在整体护理中对护士的要求愈来愈高 ,如知识结构、敬业意识、责任感等 ,因此对护士素质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1 护理观念的转变护理观念的转变 ,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前提 ,要适应新的护理模式 ,使护理有一个新的飞跃 ,就必须更新护理观念 ,使护士的思想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要求 ,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上来。护士观念转变了 ,素质提高了 ,才有工作上的敬业精神 ,处处想到病人 ,才能为病人创造出尽可能舒适的修养环境。2 更新知识 ,不断进取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  相似文献   

14.
以病人为中心是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学的基本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思想感情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社会和心理安宁状态.因而护士有相当部分时间应花费在与病人的交往中,询问、倾听、解答、面对面的交谈是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病人及其家属在这方面抱怨最多,病人感到难与护士沟通,责备护士常常忽略其与疾病相关的感情或情绪,相反,病人的满意度往往基于护士的友好态度,对病人愿望的理解.所以,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应掌握如下交谈技巧.  相似文献   

15.
李光秀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5):455-456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生物模式的转变,需要护士全方位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其核心是心理护理。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要求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断缓解心理压力,因此必需要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让护士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护士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其直接服务对象是患者.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职业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护士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还特别强调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工作的重心也由局限的治疗工作拓展到对患者的身心护理工作中. 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首先,高尚的职业道德可以让患者对护士产生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其次,生活中要有追求,护理业务的提高往往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兴趣.另外,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可以帮助化解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日益对护理质量的需求,要求护士的素质越来越高。而对门诊注射室护士,除要求具有一定业务素质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笔者在工作中有点滴的体会,现总结如下。1 优良的思想品质 护理工作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为病人端屎端尿,而对其工作不予以理解、尊重,有些患者甚至用侮辱性的语言诋毁护理人员,而对注射室的护士则认为只是打针而已,往往用轻蔑的眼光看护士。所以,门诊注射室  相似文献   

18.
张俏颖  臧笑难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43-3344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护士从事护理时心理能力综合及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护士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护士获得护理工作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自从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创立护士学校以来,护理工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且在世界多国内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在医学领域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护士”,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护士是否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做好病人护理的前提,并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护士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病人在就诊、治疗过程中对护士期望值较高,希望能沟通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优质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模式的今天,护理角色多样化,要求其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如果护士本身的适应能力不强,易产生心理疲劳.目前相对于普通女性,护士心理应激水平显著增高,提示护士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高危人群.护士是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病人,其心理健康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促进病人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 ,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要 ,要求护士除了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 ,丰富的护理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外 ,还必须善于与病人沟通 ,并能妥善处理各种护患关系。因此掌握好沟通技巧 ,不仅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 ,也是分诊护士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护理质量 ,做好分诊工作的基础。1 沟通的概念与意义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即人与人之间交流意见 ,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 ,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