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抗体的产生受诸多细胞因子的调节[1,2].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 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初步探讨T细胞干扰素-γ(IFN-γ)及其表面IFN-γ受体(IFN-γR)的表达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 EAMG)大鼠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的研究发现,T辅助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Th1和Th2两个功能性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γ、IFN-α、IFN-等因子,引导机体的细胞免疫,若体内该因子不足则易发肿瘤。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因子,引导机体的体液免疫,过度的分泌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目前,肿瘤的Th1/Th2状态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采用ELISA对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IL-2、IFN-γ、IL-4和IL-10水平检测,旨在探讨患者的Th1/Th2的平衡状态,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CCK-8对KLH免疫小鼠脾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IFN-γ、IL-2、IL-4、IL-5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抗KLH抗体IgG2a和Th2型抗KLH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KLH免疫使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mRNA表达增高,KLH免疫同时给予CCK-8可使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含量进一步增加和IFN-γ、IL-2mRNA表达增高,而使IL-4、IL-5含量降低,IL-4、IL-5 mRNA表达减低和降低IL-4/IFN-γ比值。②KLH免疫小鼠血清中IgG2a、IgG1发生不同程度增高,CCK-8可使其血清中IgG1水平减低而使IgG2a水平增高。结论: CCK-8可促进KLH免疫小鼠体内Th1反应,使Th2优势反应向Th1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采用构建的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Ag85A基因的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制成DNA疫苗,经口途径投予小鼠,以观察Ag85A脂质体D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效应,为口服DNA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检测Ag85A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及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ELISPOT技术检测口服DNA疫苗后小鼠可分泌IFN-γ和IL-4脾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观察口服DNA疫苗后小鼠脾淋巴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从而判断口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及脂质体是否有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口服自制Ag85ADNA疫苗可见血清中抗Ag85A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下调了脾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比率和血清中的IFN-γ水平下降,而分泌IL-4的Th2型细胞比率和血清中的IL-4水平升高.口服DNA疫苗组诱导Ag85A特异性抗体产生,脂质体具有免疫佐剂作用.结论: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为运载体,重组Ag85A DNA疫苗口服免疫C57BL/6小鼠,诱导了CD4+及CD8+T细胞亚群的下调及IFN-γ的表达减少,而玎IL-4的分泌呈增高趋势;疫苗可诱导Ag85A特异性抗体的分泌,产生了明显的体液应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辅助性T淋巴(Th)细胞功能失衡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33例AMI病人,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病人和35例AMI大鼠进行Th细胞胞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动态监测,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AMI大鼠心肌组织IFN-γ和IL-4以及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和CXCR3 mRNA的表达。结果:AMI和UA病人发病24 h内Th1型胞内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A患者IFN-γ高表达持续时间较短,发病1周后恢复;AMI患者IFN-γ高表达持续时间较长,发病后1周甚至1月仍增高。Th2型胞内IL-4未见明显变化。AMI大鼠心梗后Th细胞胞内IFN-γ和IL-4均无明显变化,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和CXCR3 mRNA表达亦无显著差异,但AMI 1周、2和1月末心肌组织局部IFN-γ mRAN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AMI后机体出现T细胞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亢进,可能参与AMI的发病;AMI后T细胞功能失衡可能作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参与了AMI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病和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 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 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 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 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单体T4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以下6组作用:①IL-1β+IFN-γ组;②IL-1β+IFN-γ+DXM组;③IL-1β+IFN-γ+T4组;④T4组;⑤DXM组;⑥对照组(DMEM)。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4、IFN-γ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一氧化氮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胰岛素水平。结果①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IL-4水平较其他各组减少(P〈0.01),IFN-γ分泌比其他各组增多(P〈0.01),IL-4/IFN-γ比其他各组降低(P〈0.01)。②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分泌IL-4水平增高(P〈0.01),IFN-γ减少(P〈0.01),IL-4/IFN-γ增高(P〈0.01)。③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NO较其他各组增高(P〈0.01),胰岛素分泌减少(vsIL-1β+IFN-γ+T4组、IL-1β+IFN-γ+DXM组,P〈0.05;vsT4组、DXM组、对照组,P〈0.01)。④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组相比,分泌NO水平减少(P〈0.01),Ins增加(P〈0.05);与IL-1β+IFN-γ+DXM组相比,NO分泌减少(P〈0.05)。结论 T4可减轻IL-1β+IFN-γ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丽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7):680-681,687
Th1细胞通过分泌IFN-γ在控制和清除细胞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那些急需诱导以Th1反应为主疫苗的设计(如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等)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h1细胞并非为均一的细胞群体,根据IFN-γ和IL-2的产生与否可将Th1细胞分为多个亚群.而且这些亚群与Th1细胞的凋亡和记忆细胞的形成密切相关.众所周知,IFN-γ促进Th1细胞的分化,而同时Th1细胞所分泌的IFN-γ又促进Th1细胞的凋亡.本文对近年来有关Th1细胞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腺细胞异常分化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对多种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进行分析,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细胞CD45RA、 CD45RO的表达率, 采用免疫组化对胸腺组织切片CD45RA、 CD45RO表达及分布进行检测.结果:MG患者IL-1R、 IL-4R、 IFNγR1、 IFNγR2、 IL-6、 IL-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IL-10R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L-1、 IL-2、 IL-4、 IL-10、 IL-7、 IFN-α、 IFN-β、 IFN-γ表达水平在MG和对照组均很低, 无显著差异; MG患者CD56 胸腺细胞百分率(0.56±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78±0.69), MG患者CD45RO 、 CD1a 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和RT-PCR也有相同结果.结论:MG患者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CD45RO 细胞向CD45RA T细胞转变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LE病人体内Th1/Th2及Tc1/Tc2比例失衡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SLE病人(活动期病人15例,稳定期病人20例)及正常人20例外周全血经PMA(20ns/ml)和离子霉索(ionomyein,1μmol/L)刺激4小时后,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T细胞(主要为Th细胞)及CD3^+CD8^+T细胞(Tc细胞)胞浆内IFN-γ及IL-4的表达水平。血清抗dsDNA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尿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SEE活动期病人Th细胞中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人及正常人,Tc细胞中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IL-4的阳性百分率各组问无明显差异。稳定期病人仅Tc细胞IFN-1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清抗dsDNA抗体(+)病人Th和Tc细胞IFN-γ的阳性百分率明显低于抗dsDNA(-)病人;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中任何一种)异常增高的病人Th及Tc细胞中虽IL-4的阳性百分率无变化,但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的病人。Th及Tc细胞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与尿蛋白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SLE病人体内存在1型及2型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并与疾病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K1.1 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腹腔注射抗小鼠NK1.1单克隆抗体(mAb)清除C57BL/6(B6)小鼠体内的NK1.1 细胞,建立NK1.1 细胞缺陷小鼠模型;用AChR CFA免疫小鼠诱发EAMG,通过Lennon等的肌无力评分标准分析各组小鼠之间EAMG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应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MNC)上清液中IFN-γ、IL-4的分泌和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AChRIgG含量;用抗IFN-γmAb中和小鼠体内IFN-γ,观察发病情况及血清中AChRIgG的含量。结果:NK1.1 细胞缺陷的小鼠同正常免疫组小鼠相比,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发病率:36%vs86%,P<0.01);免疫后NK1.1 细胞缺陷组和正常免疫组小鼠相比,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统计差异;NK1.1 细胞缺陷降低IFN-γ的表达,但是IL-4的分泌和表达无统计学意义;NK1.1 细胞缺失降低AChR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中和体内IFN-γ后,EAMG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减轻,并且AChR特异性抗体减少。结论:NK1.1 细胞在EAMG发病初期发挥重要作用。在EAMG发病中,NK1.1 细胞可以使AChR特异性T细胞产生IFN-γ,增加AChR特异性抗体产生,从而加重EAMG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将灭活的自身黑色素瘤细胞MEL-72与BCG混合免疫MEL-72黑色素瘤病人,10d后手术方法获取局部引流淋巴结,制成淋巴细胞悬液,以抗CD3抗体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肿瘤特异性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用抗OX-40抗体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OX-40作用或用抗IL-4抗体阻断IL-4的分泌,观察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否向Th1方向转换.结果表明用灭活的自体肿瘤细胞免疫机体能诱导出该肿瘤细胞特异性的Th1和Th2.应用抗OX-40抗体与抗IL-4抗体作用后,Th1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增加(TNF-β和IFN-γ),结果提示,应用抗OX-40和抗IL-4抗体可诱导肿瘤特异性Th1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经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KLH免疫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CCK-8。流式细胞法检测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CCK-8下调KLH免疫小鼠外周血及脾细胞中上升的CD4+、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降低CD4+/CD8+比值;进一步提高其IFN-γ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中IFN-γ分泌量,同时下调上升的IL-4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中IL-4分泌量;减轻KLH免疫所致小鼠肺部炎症。结论:CCK-8可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活性;抑制Th2功能,提高Th1功能,因此可能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和防治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3、IL-2和IL-15)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T细胞IL-17产生的诱导作用和调节因素。方法:将正常人PBMC和纯化的CD4^+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与IL-23、IL-2和IL-15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和IFN-1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IL-17和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结果:IL-23可诱导PBMC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受体B1(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IL-2和IL-15均可诱导IL-17和IFN-γ产生,并与IL-23具有共同诱导作用。IL-12可诱导PBMC产生大量的IFN-γ,但不产生IL-17。进一步研究表明,IL-23、IL-2和IL-15可直接诱导纯化的CD4^+T细胞产生IL-17和IFN-γ。结论:IL-23、IL-2和IL-15可直接作用于正常人CD4^+T细胞诱导其产生IL-17和IFN-γ;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mAb可抑制IL-23诱导的IL-17和IFN-γ产生。为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7-H1蛋白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探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方法。方法: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疫苗和B7-H1蛋白疫苗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应用ELISA法检测转基因小鼠在不同时间点血清抗B7-H1抗体滴度,同时在免疫后第14周末处死小鼠取脾细胞,检测不同的免疫方法对小鼠脾细胞产生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对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T细胞数量及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完成小鼠的免疫计划,5周起血清中即能测到B7-H1抗体,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的抗体滴度值并无明显差异。加B7-H1蛋白免疫各组与相同剂量单用HBsAg蛋白免疫各组相比:IL-2均明显减低(P<0.05),分泌IFN-γT的T细胞数量下降,但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MTT法测定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间也无明显变化。结论:B7-H1蛋白疫苗可诱导HBV转基因小鼠产生明显的抗B7-H1抗体应答,但不能增强抗HBsAg的免疫应答。较小剂量的HBsAg即可引起HBV转基因小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的分泌以及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是CD4+T细胞亚群中的重要成员,其参与了人类及动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既往认为,IL-9是由CD4+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应答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最近研究表明,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新型的具有分泌IL-9和IL-10能力的CD4+Th细胞亚群,称之为"Th9"细胞.该细胞亚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MG)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接头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应答异常是其发病本质。近年研究发现CD28:CTLA4/87和CD154/CD40是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对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均具有重要作用,其对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分泌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MPA或对照药物地塞米松(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①MPA可使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分泌显著降低,而DEX却使IL-10分泌水平增高。②MPA可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CD4^+IFN-γ^-IL-10^+T及CD4^+IFN-γ^+IL-10^+T细胞比率,而DEX在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比率增高的同时,却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比率降低。结论MPA可抑制SLE患者PBMCs细胞因子分泌,并降低SLE患者外周血培养的PBMCs中Th亚群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及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MTT法和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率和清液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Western印记法与ELISA法检测脾细胞内及分泌入培养上清的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结果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杀伤率与培养上清液LDH水平分别为(36.70±21.02)%和(0.29±0.15)U/ml,明显高于热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石蜡诱导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值均〈0.05)。肿瘤细胞冻融物刺激72h后,各组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内均可检测到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同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4、IL-10及IFN-γ含量分别为(7.97±3.15)pg/ml、(0.44±0.11)pg/ml、(1.83±0.85)pg/ml和(9.16±4.64)pg/ml,IL-2、IFN-γ的水平均高于热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和石蜡诱导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值均〈0.05)。结论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反应,能够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发病中的作用。44例患者(轻症组20;重症组24)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IL-12、IFN-γ和IL-4,并同步检测血像和BUN。结果发现,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的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的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IFN-γ的变化情况与IL-12相似,轻、重二组之峰值分别为15.95±18.05μg/L和5.94±8.24μg/L,与对照组(0.27±0.15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IL-4在病程中变化不明显;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IL-12、IFN-γ大量释放,而IL-4相对不足、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