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急性高眼压症的特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高眼压症多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及某些继发性青光眼所致。患者有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 ,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 ,因此患者痛苦难忍[1] 。对 62例急性高眼压症患者的进行特殊护理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治疗急性高眼压患者62例。其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 8例 ,男 13例 ,女 2 5例 ,年龄为 5 0~ 70岁。睫状体阻滞性青光眼 6例 ,男 2例 ,女 4例。年龄为 5 0~ 60岁。继发性青光眼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年龄 13~ 5 8岁。2 护理2 1 入院后的护理2 1 1 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37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00%(7/50)低于对照组33.33%(1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与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并按照手术要求实施护理配合.结果 2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护理,术后视力和眼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早期出现角膜水肿5例,浅前房3例,前房内絮状渗出物7例,眼压升高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使角膜透明,房水转清,前房及眼压正常.结论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除了要行合适的治疗措施外,还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手术护理配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5±2.7)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O.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眼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2.98±0.38)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2眼),依据眼压控制、房角粘连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35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分离组);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23例(2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2组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房角分离组术后1d、小梁切除组术后1、7d以及2组术后1、3、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根据患者眼压、房角粘连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收集确诊的7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间术后视力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改善患者视力、眼压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65眼)观察组47例(66眼),对照组实施小切口植入IOL术,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术后眼压及视力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利于降低患者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80例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新型手术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型手术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房角深度、眼压水平。结果:新型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型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力、中央前房、房角深度、眼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视力均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新型手术组中央前房、房角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等情况,且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视力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明显增大,且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视力矫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增大前房深度,矫正视力,减少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参照组实施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视力、前房深度水平较术前升高,眼压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均大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开展晶状体摘除术,效果理想,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提升,并可降低眼压、增加前房深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5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25例(2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9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47眼)。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眼压性浅前房、前房炎症、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尝试进行了超声乳化晶体、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 (以下简称超乳三联的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36眼取得了理想的手术效果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36眼 ,其中男性 19眼 ,女性 17眼 ,右 2 0眼 ,左 16眼 ,年龄 5 1~ 84岁 ,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0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 4眼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 2眼 ,其适应证的选择标准 ,患眼视力<0 2并伴有青光眼病人。1 2 手术方法 术前充分控制眼压 ,术前 1h散瞳 ,手术麻醉采取球后及面神经眼支…  相似文献   

1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以往的治疗原则是待眼压下降后手术 ,但实际临床工作中 ,确有许多经全身及局部治疗后 ,眼压仍控制不理想的病例。我们对 1 995~ 2 0 0 0年就诊于我院的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1 1 2例进行了急诊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经全身及局部治疗后 ,眼压仍控制不理想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1 1 2例 (1 1 2眼 ) ,男 2 7例 ,女 85例。年龄为 35~ 75岁 ,平均 57 7± 3 5岁 ,其中≥ 50岁者占92 6 %。眼压范围 4 70~ 1 5 30kPa ,伴有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及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升高,眼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及视力等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有效开放房角,提高患者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眼底改变。随访时间为术后12月。结果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均较术前改善。并发症包括:术后一过性浅前房、角膜水肿、后发障。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2 5例 (2 5眼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1~ 12月 ,观察患者角膜 ,眼压 ,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 (14 .5± 4 .75 )mmHg ,有 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 :Ⅰ型滤过泡 14例 ,Ⅱ型滤过泡 9例 ,Ⅲ型滤过泡 2例。并发症有 2眼前房内有渗出物 ,药物治疗后全部吸收。无后囊膜破裂。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发症少。但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82眼),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41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结构及视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小于对照组,前房深度、视力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角完全开放率78.05%(32/41)高于对照组51.22%(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可有效改善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结构,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