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0克左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在LCT组、MCT/LCT组、GS组中进行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能:氮=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别测定血脂和肝脂,测定血浆生化指标,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GS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弥漫的脂肪浸润,而LCT组、MCT/LCT组的肝细胞与对照组类似,无脂肪变性。探讨PN中脂肪乳剂抑制肝脂防变性的机理,是由于脂肪乳剂中必需脂肪酸(EFA)使肝脏内的脂肪合成减少,脂肪运出增加,通过代谢调节避免了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患有长期严重腹泻的3个星期~19个月的17例婴儿,行常规治疗(包括特殊饮食)无好转者,应用静脉营养治疗4~19天。营养液由脂肪乳剂(10%Intralipid)、结晶氨基酸溶液(VaminN,即7%Vamin)和10%葡萄糖液组成,84%病人通过周围静脉输注。按照患儿耐受情况,及早开始或重建肠内喂养。患儿平均每日供给蛋白质2.2土0.7g/kg,每日摄入热量IO6土41heal/kg。结果:13例患儿的腹泻均得到控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4例死亡(2例因顽固性腹泻,2例因脓毒血症,其中1例可能与静脉营养治疗有关)。与静脉营养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T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Intralipid和10%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和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结果发现,尽管红细胞膜磷腊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由于脂肪酸饱和度变化不大,红细胞变形性无改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胃切除大鼠于术前接受以中链甘油三酯或长链甘油三酯为脂肪来源的肠外营养对肝内脂类,炎性介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大鼠经颈内静脉插管,分成两组接受肠外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的能量为30kcal/kg/d, 脂肪占能量的39%。除了脂肪乳剂外所有肠外营养制剂都是等氮的并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脂肪乳剂的成分中链/长链(1:1)或长链脂肪乳剂。大鼠于接受肠外营养5天后经部分胃切除术,于术后24小时处死。研究结果显示,中逻/长链组肝内脂肪少于长链组。提示中链/长链脂肪乳剂能改善肝脏脂类代谢。两组大鼠的腹腔灌洗液(PLF)和血液中白介素-1β(Ⅱ-1β),白介素-6(Ⅱ-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无显差别,说明术前输入中链/长链脂肪乳剂对调节大鼠循环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和手术刺激没有影响。长链脂肪乳剂组的红细胞谷胱甘肽超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明显高于输入中链/长链脂肪乳剂组,但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在两组之间无显性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腹部手术前输入中链/长链脂肪乳剂能改善脂类代谢和减少氧化物的刺激。结论:推荐对准备行胃手术的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使用中链/长链脂肪乳剂。  相似文献   

5.
1995年4月~1997年11月系统地观察了4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血脂变化,同时观察了输入脂肪乳剂(Intralipid)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血脂代谢的影响。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经检测未发现高血脂异常。输入20%脂肪乳剂250ml,未发现对血脂代谢不良影响。本组深度烧伤病例约56%出现胆固醇水平降低,同时还发现34%病例肝功能异常。因此,对严重烧伤病人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同时,可适当补充高脂、高糖食物。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血浆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已广泛地应用于全肠外营养(TPN),10%或20%Intralipid是应用得最广泛的脂肪乳剂。作为一种能源物质,它可以克服以葡萄糖作单一能源所产生的代谢副作用,并提供必需脂肪酸。关于脂肪乳剂的静脉输注是否会对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不良影...  相似文献   

7.
脂肪乳剂(FE)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有报道脂肪乳剂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然而,这些均系动物实验资料。脂肪乳剂对术后病人免疫系统的影响罕有报道。我们将3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无脂PN组,30%FE热能PN组;50%FE热能PN组,观察术前、...  相似文献   

8.
大鼠预饲高脂饲料(占日摄入热量的20%、35%和45%)1月后,进行急性(-15℃,2h和慢性(0℃,3wk)冷暴露。测定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及肝线粒体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耐寒力。结果如下:(1)急性冷暴露组CCO及LPL活性明显高于慢性冷暴露组及室温对照组(P<0.01)。慢性冷暴露组的LPL活性亦高于室温对照组。(2)0℃、8h冷暴露时直肠温度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食用普通低脂饲料的大鼠(P<0.01)。(3)20%和35%脂肪组在0℃、3wk慢性冷暴露过程中,体重的恢复早于45%脂肪组。结果提示预饲1个月高脂饲料,有利于提高耐寒力和加速冷适应,脂肪产热比以20%~30%为宜。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兼用的周围静脉全营养混合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兼用的周围静脉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配方。方法:将葡萄糖、电解质、7%凡命(18-氨基酸)、20%脂肪乳剂和维生素等配制成一种可兼用于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TNA,脂肪供热占非蛋白热量之45%,含总热量271kJ/100ml,用量按小儿液体生理日需量公式计算。对TNA的理化性状、稳定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新生儿、婴儿、儿童各10例临床应用一周,观察有关副作用和血浆蛋白变化。结果:TNA在22℃室温下放置24h无理化性状变化。临床应用并发轻度静脉炎2例(2/30),血清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1例(1/30),无其他代谢并发症。血浆前后蛋白明显增高。结论:本配方TNA计算简便,应用安全,可用于各年龄组小儿的短期全肠外或部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胃肠道癌中居第二位。预防结肠癌的发病,饮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目前认为,结肠癌的饮食危险因素如下:1、高脂饮食。成人脂肪供给量所占每日总热量以不超过35%为宜,其中须含足量必需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油中)。如果长期摄入高脂饮食...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30%Intralipid与20%Intralipid两种脂肪乳剂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本文以40例外科非应激与无代谢异常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30%组与20%组,分别经外周静脉予等热量的30%Intralipid及20%In-tralipid,连续使用3d。于实验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异常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前后血甘油三酯水平均无明显变化。20%组血胆固醇,异常脂蛋白及载脂蛋白B水平于输注后显著升高,而30%组则略有下降。作者认为,决定脂肪乳剂影响血脂代谢的因素并不是其甘油三酯含量而是其磷脂/甘油三酯含量比。选择具有较低磷脂/甘油三酯比的脂肪乳剂对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短期输注脂肪乳剂对病人胆囊胆汁脂质成分以及胆汁成石性的影响,探讨脂肪乳剂在TPN继发胆道疾患中的作用。 方法:30例胃癌病人被随机分成三组,自术前3天起,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20%Intralipid(IL)组和10%IL组分别予以静脉输注长链脂肪乳剂20%IL500ml/d和10%IL1000ml/d。术中采取胆囊胆汁,测胆酸、磷脂和胆固醇,计算胆固醇饱和指数(CSI)。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30%Intralipid与20%Intralipid两种脂肪乳剂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本文以40例外科非应激与无代谢异常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Intralipid30%组与Intralipid20%组,分别经外周静脉给予等热量的30%Intral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观察短期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病人肝胆汁脂质组成和胆汁成石性的影响,探讨脂肪乳剂在TPN继发胆道疾患中的作用。 方法:25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被随机分成三组,术后1 ̄3天,对照组每天仅予以常规补液处理,20%Intralipid(20%IL)组和10%IL组则分别予以静脉输注20%IL500ml/d和10%IL1000ml/d。研究前后分别取“T”管胆汁,测胆酸(BA)、磷脂(PL)和胆固醇(  相似文献   

15.
脂肪乳剂对肝硬变术后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例肝硬变术后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输注不同用量及比例的脂肪乳剂。第一组平均输注0.82g·kg~(-1)·d~(-1),占总热卡42%(n=10);第二组平均输注1.72g·kg~(-1)·d~(-1),占总热卡52%(n=6),行短期术后5天营养支持。观察血脂、载脂蛋白、酮体比及脂肪廓清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提示肝硬变患者肝功能轻、中度异常的情况下,术后应用1.72g·kg~(-1)·d~(-1)的脂肪乳剂不但对肝脏功能无害反而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外营养治疗期间 ,应用脂肪乳剂的影响。 7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行肠外营养治疗 ,按静脉营养液是否含脂肪乳剂分为脂乳组和非脂乳组。 结果 :脂乳组肠外营养治疗后清蛋白、前白蛋白改善显著 (P <0 .0 1 ) ,非脂乳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脂乳组较非脂乳组改善明显 (P <0 .0 1 ) ;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在脂乳组治疗后下降明显 (P <0 .0 5 ) ,较非脂乳组改善显著 (P <0 .0 5 ) ;营养治疗结束后 ,脂乳组高血糖症状明显得到控制 (P <0 .0 1 ) ,而非脂乳组效果不佳 (P >0 .0 5 ) ,脂乳组优于非脂乳组 (P <0 .0 5 ) ;血淀粉酶均有下降 ,脂乳组未见异常增高。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输注脂肪乳剂安全有效 ,有助于恢复正氮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短时输注对术后病人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胆囊炎、胆石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例,随机分为静脉输注10%脂肪乳剂(A组)和20%脂肪乳剂(B组)两组。围手术期给予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的营养支持(PN)5天。结果显示:两组病人SGPT均有轻度增高,但与输注前比较尤显著差异;A组AKP、r-GT有轻度增高,而B组有轻度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浆Tch、TG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组HDL有显著下降(P<0.05);A组LDL有升高,但与输注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学生的营养还要和供给情况,我们对安被建筑工业学院120名大学生(其中男85名,女35名)作了抽样调查.从1990年秋到1991年夏,对每位抽查对象作了为期3天的所需热天的调查;同时利用查帐法对食堂作了为期两个月的膳食调查.互结果与分析1.1大学生所需热能及营养素供给情况受查期间平均每人每天所消耗的热量(见表1).1.2食堂膳食所供给的营养素(见表2)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提供的总热量为2615kcal.就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这三大营养素来看,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80.67%,其中每种营养素供给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见表3)…  相似文献   

19.
亚油酸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云 《营养学报》1999,21(3):344-346
亚油酸(18∶2n6)是必需脂肪酸(EFA)。肠外营养(PN)中应用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即中链脂肪乳剂和长链脂肪乳剂各一半物理混合形成的脂肪乳剂,含有EFA,以10%的LipofundinMCT/LCT为例,18∶2n6占脂肪酸总量的26%。为探明18∶2n6对维持红细胞(RBC)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平衡的意义,我们进行下列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1.1 动物及分组  禁食24h后,体重192~228g的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1)对照组:右…  相似文献   

20.
探讨脂肪乳剂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方法:20例胃肠道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含脂组(n=10)和无脂组(n=10),分别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支持7天后,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粘膜固有层的淋巴细胞,调细胞浓度至1×109/L,以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培养48小时,测其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结果:含脂组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NF-α显著降低(P<0.05),而肠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中sIL-2R显著增高(P<0.05)。结论:脂肪乳剂对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