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牵拉治疗,观察组行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参照组给予内服中药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配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参照组7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2例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所有患者给予中药内服,治疗组给予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VAS、症状积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拉手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常规中药内服基础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实施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中医骨伤手法。观察两组改良ESCV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中药内服基础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联合实施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颈部牵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变学改善情况、VAS和症状疾病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VAS、症状积分以及血流变学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VAS评分和血流变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治疗、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其症状缓解,改善其椎动脉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2月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地探究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联合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牵拉手法和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的联合疗法对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的联合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56例患者。对照组以常规性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相结合的方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药内服联用中医骨伤手法的临床疗效甚佳,对患者颈椎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在骨伤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药进行内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中药内服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9%,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进行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伤手法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症状评分、血流变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PV、ESR、HCT明显改善,红细胞电泳、变形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内外兼治,起到了消炎止痛的效果,改善了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方法与单纯的中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选取了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组的53例患者中,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的53例患者中,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88.68%,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实践过程中,与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方法相比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所用中医治疗手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RI、PI、TMF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针灸基础上,予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血流状态,缓解不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仕杰  覃伟 《新中医》2018,50(6):121-123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骨伤手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 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 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 S V)、时间平均流速(T M F V)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血管搏动指数(P I)、阻力指数(R 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P S V、T M F V均高于对照组(P<0.05),P I、R I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三步理筋止眩法)联合中药热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项痹蠲方热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三步理筋止眩法推拿;疗程为4周。通过对比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总体疗效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ASCS评均分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热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理筋手法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及口服天麻杜仲胶囊、西比灵胶囊,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60.05)。结论: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用旋转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09%、对照组8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观察组98.06%、对照组8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多途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牵引、针刀等中医多途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滞针、血肿、晕针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多途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