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疾病治疗、营养、麻醉等学科领域已达成共识并很好应用,护理领域缺少相应的共识。但在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中,护理学科又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复习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文献,总结ERAS理念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70例,按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分为ERAS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ERA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管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能促进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病例70例,其中经彩超确诊32例,设为DVT组,另38例为非DVT组.围手术期监测FIB和 D-D指标,观察两者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变化.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FIB和 D-D的升高与DVT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FIB和D-D的检测有助于术后DVT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均获治愈,随访3个月1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全程严密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纳入自2013-01—2014-06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42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7例),观察组纳入自2014-07—2016-12行MDT围手术期管理的39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股骨粗隆下骨折5例)。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0~32)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应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因意外导致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卧床不起,加之高龄,常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内科疾病,给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很大的风险。如何践行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对此类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围手术期的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中医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ERAS联合中医治疗对胃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6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RCT文献,其中以传统围手术期管理为对照5篇,以ERAS围手术期管理为对照5篇(其中1篇进行了传统围手术期管理、ERAS手术期管理、ERAS结合中医治疗三组对比),总计病例7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ERAS结合中医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P 0.05);相较于ERAS围手术期管理,ERAS结合中医治疗可显著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P 0.05),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肺部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方面,ERAS结合中医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或是ERAS围手术期管理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和ERAS围手术期管理,ERAS结合中医治疗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骨科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205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ERAS组(100例)及常规组(105例),分别采用ERAS治疗流程及目前治疗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花费、疼痛评分。结果ERAS组与常规组相比,能提高患者满意率(P=0.003),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00),减少住院花费(P=0.034),减轻术后早期疼痛(P=0.001),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P=1.000)。结论ERAS治疗模式较常规治疗模式能显著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6):444-448,45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高危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同一手术医师组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高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12月35例围术期采用常规处理方案(常规组),2019年1月—12月35例围术期实施ERAS处理方案(ERAS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术后相关手术及恢复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管道拔出、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P0.05);ERSA组术后的疼痛程度、炎性水平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ERAS组围术期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常规组(97.14%vs. 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处理方案相比,在高危老年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术期中应用ERAS理念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但各医院需要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ERAS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特征,以及骨代谢指标如:钙、镁、磷、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降钙素等。所有的患者均在入院前检测相应的指标,并且在术后进行同样指标的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6例符合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5.12±2.16)岁,年龄的范围60~88岁,其中男性34例,占44.7%,女性42例,占55.3%。钙、镁、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降钙素等指标在术前和术后存在统计学差异,出现了下降趋势。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骨矿物质、骨形成指标和降钙素等指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表明各骨代谢指标均存在异常,应加强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期间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注意患者的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控制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7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诊治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率为55.11%(97/176);术后死亡率为2.84%(5/176)。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存在较大风险,尤其是伴基础疾病者,因此要重点关注和救治。通过加强多科室的协作,甚至参与整个围手术期的治疗,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从而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的77例老年升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ERAS组(39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和对照组(38例,应用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出院满意度以及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ERAS组在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t=5.848、10.758、13.859、5.803,均P0.01);术后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12.8%vs57.9%,χ~2=17.17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术后3、5 d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质量浓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患者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33)。结论 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悠水 《中国骨伤》2023,36(3):279-283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发布了最新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基于循证的临床诊疗指南》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重要的准则,与2014年治疗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编制规则和内容上均有较大变动。应用水泥型股骨柄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使用髓内钉固定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氨甲环酸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是过去7年中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进步。在掌握老年髋部骨折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还应紧密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点,权衡好早期手术和手术安全性。解读《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基于循证的临床诊疗指南》有助于骨科医师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进展,掌握诊疗要点,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液体治疗是维持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的重要环节,其治疗方案经历了开放性、限制性、目标导向等几次变革。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髋、膝关节置换(THA/TKA)患者围术期的应用,THA/TKA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在此背景下选择何种液体治疗方案进行围术期输液成为新的话题。与此同时,液体治疗途径和液体种类的选择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总结,提出ERAS模式下THA/TKA患者围术期液体治疗的最佳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78例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8例,其中3例术前死亡,25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以心肺疾病为主,占60.7%。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内固定术治疗与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年龄<75岁与≥75岁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肺疾患、高龄,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76-188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髋部骨折已成为骨科入院病例的主要组成部分。90%的老年髋部骨折为低能量损伤,受伤机制多为意外摔倒。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包括骨质疏松、关节退变以及其他高发的基础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身体其他脏器的老化及长期服用药物造成的代谢异常,还有疼痛造成的应激反应,给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经济上均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使得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变得十分复杂,给骨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治疗注意力仍然在手术技术与方法,对于围手术期以及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未足够重视。本综述的目的在于总结目前关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及康复方面的最新进展,探讨今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与康复的发展方向,为此类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及全面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病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及其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金森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围手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给予积极处理。结果 1例术后2月出现假体松动,进行了髋关节翻修手术;1例术后3天出现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成功;2例出现肺部感染转内科治疗;1倒出现术后精神障碍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帕全森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评估,积极应对处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老年人口较多, 正在进入高速老龄化时期, 随之与骨质疏松相关的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激增。老年髋部骨折是指发生于≥65岁人群、由低能量损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转子下骨折[1]。老年人群由于各系统生理储备下降, 且常伴有多种合并症, 围手术期护理面临巨大挑战, 易出现谵妄、营养不良、感染、静脉血栓栓塞、低体温等多种问题。优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流程,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此背景下, 编写此共识旨在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提供具体、可靠的实践标准, 以期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围手术期治疗的不同特点,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以年龄分三组,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一般情况、骨折类型、合并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转归等情况采用χ2检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及合并症分布方面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肺部感染、重症感染、新发心血管疾病、应激性溃疡、围手术期死亡方面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同年龄组的特点各不相同,在围手术期的治疗中应各有侧重,个体化治疗。年轻老人(60~74岁)身体情况最佳,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概率高;老老年人(75~89岁)的围手术期治疗应该着重合并症的处理,调整好状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再进行手术治疗;长寿老人(90岁以上)表面上一般情况良好,但脏器代偿功能差,选择手术治疗应谨慎,重点放在抗感染和脏器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对35例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如何控制血糖,术前准备,选择麻醉和手术方式以及防治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手术病人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2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合适的围手术期治疗尤其是控制血糖,麻醉和手术方式最佳选择,术后功能锻炼,这些是该类病人成功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