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视力发育状况,对视力异常儿童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230名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筛查儿童中视力异常112例,异常检出率9.10%。结论在儿童眼保健工作中应大力推广使用视力筛查仪,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并及时干预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晋江市3~6周岁幼儿眼屈光状态,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晋江市13所幼儿园3346名3~6周岁幼儿,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周岁幼儿3346名(6692眼),屈光异常2576眼,屈光异常率为38.50%。3~岁组、4~岁组5~岁组及6~7岁组屈光异常率分别为33.7%、32.2%、37.3%和4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光发生率为27.53%,远视发生率为20.80%,近视发生率为0.39%,散光的检出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远视的检出率则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近视发生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异常率在男女童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异常,及时干预,对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视力筛查仪在儿童视力检查中应用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在儿童视力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对734例1432眼3~7岁儿童采用视力表和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比检测视力。结果:视力筛查仪与视力表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视力异常中单纯性散光所占比例最高267眼(52.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性远视、单纯性远视 散光在视力异常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儿童近视所占比例最少5眼(1%)。结论: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在儿童视力测定中,能很好地反应儿童视力状况。特别在儿童视力普查中,能有效避免儿童不合作情况,从而准确反应儿童视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俞伟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96-3597
目的探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在3周岁前儿童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800例儿童屈光状态进行检查分析。结果9个月至1岁儿童屈光异常高达30.68%,1岁后屈光异常情况随之下降;9个月至1岁儿童近视眼21例,远视眼94例,散光眼166例;〉1~3岁儿童近视眼13例,远视眼59例,散光眼86例。结论Suresight视力筛查仪以其准确性较高、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被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丰台区某农村地区婴幼儿屈光状态筛查结果,为视力异常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北京市丰台区北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门诊体检的0.5~3岁婴幼儿1 922人,采用手持莫廷HAR-800视力筛查验光仪对婴幼儿进行双眼视力筛查,分析其屈光状态,建立婴幼儿屈光状态档案,发现屈光异常婴幼儿及时转诊。结果 发现视力异常婴幼儿1 399例(72.8%),其中可疑1 066例(55.5%),散光203例(10.6%),近视59例(3.1%),远视合并散光33例(1.7%),远视31例(1.6%),近视合并散光7例(0.4%)。0.5~<1岁婴儿视力异常检出率较高,达78.5%(610/777),大致呈现年龄越小视力异常检出率更高的趋势。结论 辖区婴幼儿屈光异常比例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异常婴幼儿早期筛查及时转诊,早期干预以促进其视力正常发育,减少儿童期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邵文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70-3071
目的:观察0~3岁儿童视觉发育状况,为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我所门诊0~3岁儿童1542例,采用美国韦仑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视力筛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率达14.46%,不同的性别之间筛查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筛查异常较多表现为散光,其次为远视.散光、远视的异常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结论:儿童视力问题不容忽视,儿童眼保健工作应从小抓起.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对低龄儿童的视力筛查简单且可靠,有利于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儿章,为进行早期干预提供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河源市5323例3~6岁儿童视力进行筛查后分析,讨论儿童视力影响因素。方法选自河源市市区20间幼儿园,共计在园儿童5323例,其中男童2831例,女童2492例,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标准对儿童进行判断,使用美国进口自动筛查验光仪对检查者双眼迅速做双眼屈光状态检查,对被检查者严格按照仪器各项要求进行,检查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后取得相应资格后进行筛查。结果男童5~6岁组视力检查结果异常高于3~4岁组,尤其以远视最为明显,3岁组远视率0.48%,4岁组远视率0.43%,5岁组远视率2.25%,6岁组远视率1.99%,5至6岁的远视率明显高于3至4岁,女童各个年龄组比较则为显著差异,近视人数都不够多,因此不能做推断分析,对于散光比较,男女童各年龄组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结论就本次视力筛查结果表明,即使是学龄前儿童(3~6岁)也有一部分视力存在异常,提示我们重视儿童眼睛保护,将眼保护作为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来抓,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结合近年来我国文献弱视及视力不良状况,探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可行的合理标准。结果近视绝对值≥+0.50D、混合散光均定为屈光异常,远视性屈光异常标准:2岁儿童球镜≥+2.75D,或柱镜≥+1.25D;3岁儿童球镜≥+2.50D,或柱镜≥+1.25D;4岁儿童球镜≥+2.25D,或柱镜≥+1.25D者定为屈光异常;5~7岁儿童球镜≥+2.00D,或柱镜≥+1.25D者定为屈光异常。结论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确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屈光不正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随访98例(10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22个月的患者。入组条件:无眼底疾病,无后发性白内障,无手术并发症的患者。检查项目:日常生活视力,眼压,人工晶体,眼底;综合验光仪检查患者的屈光不正情况,角膜地形图检查患者角膜曲率,散光类型。VF-14量表调查患者的视功能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屈光不正患者93眼(91%),其中近视患者75眼(74%),远视患者18眼(18%),散光患者77眼(75%),散光中不规则散光患者占到62%。平均VF得分为(75.00±20.54),与视力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4,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与>-4.00 D、>+1.50 D和>±1.00 D的散光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屈光不正是影响白内障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之一,尤其是散光性屈光不正,造成患者的不便,影响患者的视功能,需要配镜校正,故需加强术前检查及必要的白内障联合散光校正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6~12月婴儿与自然群体3~4岁儿童眼屈光分布,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收集3~4岁儿童317例(儿童组)与6~12岁婴儿237例(婴儿组),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2组患儿进行屈光检查,对屈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远视性屈光占83.12%,近视性屈光占6.12%,混合散光占10.76%;儿童组远视性屈光占96.05%,近视性屈光占1.58%,混合散光占2.37%.2组近视性屈光和混合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12岁婴儿的屈光状态呈不稳定状态,由近视状态向远视状态发展为主,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为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眼的特点及其性质,规范儿童眼保健工作,为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门诊36岁学龄前儿童260例468眼,患者小瞳孔状态下表现为近视,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表现为远视。对每位患者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每天涂1%的阿托品眼膏2次(早晚各一次),持续5 d(少数患者7 d),然后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验光师进行验光。结果 260例468眼中,远视433眼,占92.52%;正视12眼,占2.56%;混合散光23眼,占4.91%。结论为避免误诊,对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需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其结果才比较可靠,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眼的屈光基础实际上为远视眼,所表现的近视是由于调节所致。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儿童处于视功能发育敏感期内,异常屈光状态极易导致弱视.弱视是儿童时期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散光性屈光不正是儿童弱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散光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散光作为弱视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我们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及外眼、眼底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本院随机(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搜集的120例(120眼)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3~6岁),所有儿童均接受图形视力表检查、对数视力表检查、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将视力低于0.8的患儿实施散瞳验光。结果 (1)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50.00%,4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6.67%,4、5、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3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显著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P 0.05);(2)3岁学龄前儿童在屈光不正、远视、近视等方面的出现率明显高于4、5、6岁学龄前儿童(P 0.05);而3、4、5、6岁学龄前儿童混合散光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3)120例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60例弱视儿童,占50.00%(60/120,28例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12例斜视性弱视),学龄前男童与学龄前女童在弱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6岁学龄前儿童年纪越小视力越差,年纪越大视力越好,因此也说明了学龄前期的儿童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育成熟;屈光不正分布规律显示3~6岁学龄前儿童远视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发生原因,所以我们对其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探讨成都市成华区内2.5~6岁儿童视力情况,为幼儿园儿童集体眼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视力筛查仪随机选取成都市成华区所属幼儿园2.5~6岁儿童22500例进行视力测试,并统计分析筛选结果。结果 22500例儿童当中有1250例视力存在问题,占总筛查人数的5.5%,其中1188例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中760例散光,356例远视,60例近视,12例斜视,其他眼病62例。在屈光不正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8例,占45%。结论 6岁以前是儿童视力发育关键期,常规进行视力筛查可以发现视力问题,特别是在6岁前发现弱视,可及时矫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4~59个月的单、双卵双生子共36对,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44只眼进行屈光检查,将双生子的眼散光状况与孕母及胎儿在孕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双胎儿散光眼检出率为60.42%,明显高于其父母;双卵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高于单卵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单、双卵双生子散光眼一致率高达75.00%和72.92%.双生子眼散光值与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双生子年龄呈负相关.与孕母早孕反应轻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双生子散光眼检出率明显高于单胎儿童,双生子散光眼形成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官内发育环境尤其是营养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117眼)择期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老年(年龄>60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A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裸眼视力恢复快,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越小,值得临床对切口位置和效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复方托吡卡胺和硫酸阿托品在儿童散瞳验光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屈光不正儿童126例(252眼),年龄418岁,按年龄分为A组(<8岁)40例(近视22例,远视18例)、B组(818岁,按年龄分为A组(<8岁)40例(近视22例,远视18例)、B组(812岁)48例(近视33例,远视15例)、C组(>12岁)38例(近视21例,远视17例)。所有患儿先后使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凝胶散瞳后行电脑验光并记录屈光度。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眼凝胶对儿童远视屈光不正散瞳后,A、B组患者所得的屈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近视屈光不正散瞳后,A组患者使用2种散瞳方法所得的屈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散瞳验光对8岁以下近视患儿和12岁以下远视患儿的验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岁儿童散光轴向分布特点,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2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随机收集232例(男133例,女99例)464眼分析。结果男童265散光眼,顺规散光206眼,占77.74%,逆规散光43眼,占16.04%,斜向散光16眼,占6.04%;女童197散光眼,顺规散光139眼,占70.56%,逆规散光38眼,占19.29%,斜向散光20眼,占20.15%;女童的逆规散光、斜向散光均比男童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其次是逆规散光、斜向散光最少。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仙女山办事处876例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汉川市仙女山办事处所属3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为城区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字母匹配视力测试方法,由专人负责检测视力.结果 本组对象视力低下率为12.67%(111/765),其中男童视力低下率为9.76%(48/444),女童视力低下率为16.40%(63/321),年龄组视力低下率3岁组为4.48%(9/192),4岁组为11.43%(36/279),5~6岁组为18.33%(66/294);散光情况:111名视力低下儿童中,散光132眼,其中近视/近视散光为4.95%(11/222),远视/远视散光占83.33%(185/222),混合性散光占11.71%(26/222).结论 定期在幼儿园开展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儿童视力低下及其类型,采取干预措施是集体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德胜地区小儿智力筛查的分析,了解该地区小儿智力发育情况,制定本地区相应管理措施。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德胜地区2009年2011年8月龄正常儿童和高危儿童的DDST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年2011年8月龄正常儿童和高危儿童的DDST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9年2011年3年间,共筛查了2403例,发育迟缓检出率低(2.91‰);高危儿童发育迟缓的检出率明显高出正常儿童(分别为10.34‰及1.89‰),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我地区要控制02011年3年间,共筛查了2403例,发育迟缓检出率低(2.91‰);高危儿童发育迟缓的检出率明显高出正常儿童(分别为10.34‰及1.89‰),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我地区要控制06岁儿童的智能发育迟缓,关键是降低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做好孕产期的保健,是我地区今后保健工作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