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我院已确诊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结果脑梗死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11例;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浅13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6例;灰白质交界面模糊5例;未发现阳性征象14例。结论在急诊检查中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脑梗死的超早期CT征象。文章综述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出现时间、发生机制和诊断要点 ;评价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MSCTP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对 31例发病 2~ 2 4h(其中 2 1例发病 <6h为超急性期脑梗死 ,10例发病 6~ 2 4h为急性期脑梗死 )的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及MSCTPI检查。结果  31例患者中 2 1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 ,10例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 8例CT平扫未见异常。而 31例灌注成像中 2 8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 ,后经随访CT证实均为缺血性脑梗死。 3例未发现灌注异常的患者后经MRI证实 ,1例为上矢状窦静脉血栓 ,1例为脑干 (延髓 )梗死 ,1例为尾状核头部腔隙脑梗死。结论 MS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 ,为其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是脑梗死的超早期CT征象。文章综述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出现时间、发生机制和诊断要点;评价了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主干栓塞引起的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常规CT很难诊断6 h以内的早期脑梗死,本文通过60例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波谱(1H-MRS)分析,旨在寻求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CT征象在周围型肺癌(PL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53例,分析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采用卡方检验筛选出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PLC中有意义的CT征象,采用多元Logistic筛选出特定PLC类型中更多及更少出现的CT征象,绘制上述CT征象对特定PLC类型的诊断价值的ROC曲线。 结果空泡征、深分叶征、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PLC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腺癌更多出现空泡征,鳞癌更多出现深分叶征,鳞癌更少出现磨玻璃征,腺癌更容易出现毛刺征,腺癌更容易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P<0.05);多个CT征象的联合可进一步提高特定组织病理类型PLC的诊断正确率(P<0.05)。 结论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PLC具有不同特点的CT征象,多种CT征象的联合有助于进一步确诊特定组织病理类型的PL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老年脑梗死Wallerian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老年超急性期或急性期脑梗死Wallerian变性患者89例,全部患者均施行常规MRI、DT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超急性期组(超急性期脑梗死,36例)与急性期组(急性期脑梗死,53例),比较两组患者DTI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病灶Exat值较对侧增高,DCavg值较对侧降低,急性期组Wallerian变性患者病灶VRA值、FA值较对侧降低(P0.05),超急性期组Wallerian变性患者BTCI ROI Exat值、VRA值与FA值较对侧明显增高,DCavg值较对侧明显降低(P0.05)。与超急性期组比较,急性期组BTCI ROI Exat值、VRA值、FA值明显增高,DCavg值明显降低,DCavg、VRA、FA相对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磁共振DTI各参数在老年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变化规律,其在磁共振DTI在老年脑梗死Wallerian变性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MRI与CT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CT与MR I中的表现特点,探讨MR I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脑挫裂伤患者进行CT与MR I检查,分析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两者中的表现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CT检查可显示12例,漏诊18例;MR I可显示30例,优于CT。结论诊断超急性期脑挫裂伤MR I优于CT,MR I的DW I应作为脑挫裂伤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9.
薛慎伍 《山东医药》2003,43(1):55-56
近年来 ,中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具有日趋升高的特点 ,伴随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特别是提出“半影区”概念和溶栓治疗方法后 ,临床需要在发病超急性期 (6小时 )及时做出明确诊断 ,并且评价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 ,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而影像学检查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1 头颅 CT扫描1.1 常规 CT扫描 常规 CT扫描对临床拟诊脑卒中患者为超早期脑梗死与脑出血具有较大鉴别诊断价值。虽然近年随着 CT扫描分辨率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发现脑梗死的时间越来越早 ,但只限于少数脑梗死患者。而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胆囊壁僵硬并动脉增粗的征象("脐样"征)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2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壁增厚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分别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利用诊断试验评价方法对该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癌41例,出现"脐样"征25例;非胆囊癌31例,其中2例胆囊腺肌症出现"脐样"征。"脐样"征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60.97%,特异度为93.54%,准确度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92.59%。结论胆囊壁僵硬并动脉增粗征象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外伤致急性脑缺血临床及磁共振动态观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损伤导致脑梗死少见,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MRA是发现颈部血管损伤所致脑梗死原因的及时、有效和无创伤的辅助检查手段.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6 h)以及急性期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脑缺血在超急性期以及急性期表现为DWI高信号,以后随时间的延长,DWI信号逐渐下降.本文通过对1例临床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动态的包括DWI在内的磁共振检查,探讨DWI对急性和非急性脑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的69例SPN患者的CT表现,使用卡方检验对不同CT征象在良恶性SPN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一征象及组合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判断单一征象和组合征象的诊断效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69例SPN包括45例恶性结节和24例良性结节,预测恶性结节前4位的单一CT征象依次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均高于在良性结节的发生率(P0.05),其中诊断效能前三位的征象,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分叶征:88.9%、79.2%、85.5%、88.9%、79.2%,毛刺征:68.9%、70.8%、69.6%、81.6%、54.8%,胸膜凹陷征:64.4%、70.8%、66.7%、80.6%、51.5%。组合CT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64.4%、91.7%、73.9%、93.5%、57.9%,分叶征+胸膜凹陷征:60.0%、91.7%、71.0%、93.1%、55.0%。毛刺征+胸膜凹陷征:44.4%、83.3%、58.0%、83.3%、44.4%。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44.4%、100%、63.8%、100%、50.0%。结论MSCT能够清晰显示SPN的形态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是鉴别SPN良恶性的重要CT征象。单一征象诊断效能高,但是随着组合征象增多,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0例LI患者同时进行MRI及CT检查 ,统计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及形状 ,同时观察临床情况。结果  3 0例LI患者CT发现病灶5 9个 ,MRI发现 2 89个 ,13例行二次MRI检查 ,7例急性期后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LI常为多发 ,MRI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 ,急性期病灶周围存在水肿  相似文献   

14.
蒙喜斯 《内科》2010,5(6):587-589
目的探讨CT、经颅多普勒(TCD)对早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和TCD情况。结果头颅CT检查示额颞顶叶脑梗死4例,基底节脑梗死9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岛带消失征8例,一侧脑沟变浅7例,灰白质分界不清4例,脑白质疏松17例,脑萎缩18例,陈旧性病灶16例,未见异常22例。TCD示前中后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紊乱79例,血流速度减慢29例,未探及前、中动脉血流信号14例。结论 TCD与头颅CT如能互为补充,对诊断早期脑梗死面积大小、血管狭窄程度有着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梗死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分析54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头颅CT异常者中,16例并发脑梗死(8例并发脑积水),占头颅CT异常的53.3%;死亡的5例中,3例为多发脑梗死;留有残疾的11例中,9例为脑梗死所致。结论 当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脑梗死、脑积水、脑基底也失去透明或变窄或增宽,脑室质粟粒影,结核瘤及钙化灶等多种CT征象重叠出现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脑梗死和/或脑积水的发生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6例发病时间1~72 h(其中20例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 h;36例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7~72 h)的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PWI和DW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患侧脑...  相似文献   

17.
X线结合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结合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周围型小肺癌X线征象以分叶小的结节阴影多见,病灶边缘轮廓不规则,呈现分叶征和/或毛刺征,伴或不伴胸膜凹陷、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CT征象可见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等。结论 X线结合CT扫描对于普查和确诊周围型小肺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出血的SE序列T1WI、T2WI、DWI,梯度回波T2*WI扫描,以及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均为单发出血,其中右侧基底核区出血5例,左侧基底核区出血4例,左侧颞叶1例,右侧半卵圆中心1例,小脑出血1例。从出血时间上分超急性期(<6h)6例、急性期出血(1~3d内)5例和亚急性期(4d~2W)1例。梯度回波T2*WI序列上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出血周边都可显示环形线样低信号影(铁环征)。结论低场强MRI的梯度回波T2*WI序列在早期脑出血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宁  赵英杰  罗娅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46-1748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征象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较典型的CT表现为:病变多位于肺外周部分,平直征、桃尖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与棘突征、均匀强化是其常见征象。肺炎性假瘤容易误诊为肺癌。结论全面分析CT征象能提高肺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 024矩阵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孤立结节病例,所有病例均经512及1 024矩阵扫描,对照分析其不同矩阵扫描的CT征象。结果对病变的形态及边缘特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病变周边的征象进行鉴别分析,能提高良性结节与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1 024矩阵扫描对肺内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