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运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质量,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安全,为修订和细化转运流程和转运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急诊科转至其它科室的2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7月急诊科转至其它科室的26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单漏项发生率,转运所需平均时间,接收科室及转出科室满意度方面的指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交接单漏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所需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以及转出科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是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转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患者住院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急诊抢救室住院转运患者的6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0例。观察组患者在转运前应用MEWS评分量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得分施行分级转运,到达病房后应用SBAR沟通模式与接诊医护人员进行病情交接;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及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病房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医护人员交接用时。结果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病房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医护人员交接用时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能显著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及病房接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缩短医护人员交接用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气管插管患者通过PDCA模式进行循环管理,评价PDCA循环管理的作用。方法本院在2016年7月—2019年7月,一共收治了60例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PDCA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为3.3%(1/3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29/3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价值。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因患呼吸科危重症进入我院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5例)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而常规组(53例)则行一般管理措施,并对两组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等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中,有2起(3.64%)意外事件,常规组中,有13起(24.53%)意外事件,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8%(54/55),常规组为77.36%(41/5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呼吸科患者患上危重症后,其护理工作中通常会有各类型风险出现,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工作,除了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外,还能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潜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实施护理评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再次转入ICU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MEWS应用于心胸外科,能显著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能及时给予有效干预,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多发伤急救患者护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多发伤急救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发伤急救患者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在提高儿科护士整体素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儿科患者79例(PDCA组)、2012年1月~2013年3月儿科患者79例(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护理,PDCA组患儿采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结果 PDCA组患儿对护士的操作能力、服务态度、安抚及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总体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护理可提高儿科护士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循环体系模式在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以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模式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PDCA循环在心血管外科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心血管外科ICU患者共7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36例,施以PDCA循环),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模式),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44%优于常规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外科ICU患者治疗中,施以PDCA循环,可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采纳常规护理)与研究组(51例,采纳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技术、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维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8%)均显著较对照组(78.43%)高,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开展SBAR沟通模式和常规交接,对比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参照组(80.00%),P 0.05。结论在护理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将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PDCA循环管理在出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病案管理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病案回收率。结果观察组的出院病案完整性占比97.4%,患者满意度占比98.7%,高于对照组的88.5%、89.7%(P 0.05);观察组的3 d归档率、7 d归档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出院病案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用在线填写的方式,提高了出院病案的回收率和完整性,为医生治疗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特色药房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后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药学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执行传统药学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药学管理基础上,增加PDCA循环模式。对比两组间不合理用药及处方调配差错率差异。同时采用我院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药学服务满意度评估,比较不同药学管理模式下的药学服务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以及处方调配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相关药学服务满意度亦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本科室36名PCI培训学员进行随机分组: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对照组)及PDCA循环法培训(研究组)。研究组需进行三个周期的PDCA,并进行三次考核,并于三个PDCA循环结束后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与研究组一致,对照组也同阶段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基线时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及基线成绩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第一个PDCA循环时,考核成绩在两组之间无差异(P=0.120);在第二、第三个PDCA循环时,研究组成绩逐步提高,且两次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三个PDCA循环结束后,研究组的总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培训方法相比,PDCA循环法能提高PCI学员的培训效果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培训中应用PDCA循环的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手术室工作的低年资护士62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常规培训模式的为对照组,PDCA循环培训模式的为研究组,分析工作配合质量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对配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培训模式比参照组的常规培训模式配合质量更高,患者和工作人员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PDCA循环培训模式配合质量更高,满意度更好,对医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有更好的影响,可以在低年资护士手术配合能力培训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工作坊运用PDCA循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进入我院接受插管治疗的1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2017年7—12月进入我院接受插管治疗的1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在常规护理期间,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9.29%,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7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86%,对照组满意度为8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群体中管道护理工作坊运用PDCA循环,能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中综合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医院心电图检查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综合优质护理组(n=50)和常规基础护理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总监测时间完整率98.0%(49/50)高于常规基础护理组70.0%(35/50)(P 0.05),干扰发生阳性率、电极或导线脱落率2.0%(1/50)、2.0%(1/50)均显著低于常规基础护理组32.0%(16/50)、18.0%(9/50)(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优质护理组为98.0%(49/50),常规基础护理组为86.0%(43/50),前者高于后者(P 0.05)。结论心电图检查中综合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基础护理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总治疗依从率比较,观察组(93.3%)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6.7%)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既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又能够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麻醉科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于我院麻醉科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58%,与对照组的62.79%相比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35%,与对照组69.77%相比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态度、病房管理、拔针手法及熟练程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科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不止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体液检验实习教学中PDCA循环教学法的作用。方法对体液检验科中68名实习生开展研究,随机划分其中的34例到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开展教学),剩余34例纳入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教学法),统计并比较两组在不同方法下的出科考试合格率与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优秀、合格、不合格分别有19例、14例、1例,合格率为97.06%(33/34);对照组出科考试优秀、合格、不合格分别有14例、10例、10例,合格率为70.59%(24/34),观察组考试合格率比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对教学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有20例、13例、1例,满意度为97.06%(33/34),对照组对教学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有14例、11例、9例,满意度为73.53%(25/34),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体液检验实习教学中采取PDCA循环教学法效果显著,更符合实习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