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无创性心脏起搏在急救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洲  戴国强 《急诊医学》2000,9(6):394-395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46岁 ,农民。因“5年内夜间反复发作性晕厥 3次”入院。查体 :血压 14/ 8kPa (1kPa =7 5mmHg) ,脉搏 6 0次 /min。两肺无殊 ;心界略向左下扩大 ,心律 6 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无殊。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示左房、右房、左室扩大。心脏电生理检查示 :①AV时间和HV时间延长 ;②窦房结传导时间延长。入院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 ,窦房结功能减退 ,心源性晕厥。入院后经营养心肌、阿托品等治疗 ,期间患者突然呼吸、心跳停止 ,心电图示室颤。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电除…  相似文献   

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可直接引起心搏、呼吸骤停.文献报道AOPP心搏、呼吸骤停常发生于中毒初期,与年龄、毒物种类、中毒程度、服毒量、就诊时间、入院后治疗措施等有关[1].分析本院住院的31例AOPP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某些突发意外因素所致的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如能及时正确救治,常可使患者康复。其中最初目击者的救治常与患者成活率和致残率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定位协作抢救模式在模拟心搏呼吸骤停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使心肺复苏时团队抢救有序,缩短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方法]把急诊科60名护理人员每3人一组组合成20个观察组,先采用传统组织抢救模式,再采用定位协作抢救模式,遵循《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使用挪威LF03955U全功能急救模拟人,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模拟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并全程录像,比较两模式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结果]定位协作抢救模式急救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的总时间、第一次除颤时间、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100%纯氧(机械通气)通气时间、静脉通道建立的时间、肾上腺素应用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较传统组织抢救模式均缩短(P〈0.01)。[结论]心肺复苏时采用定位协作抢救模式,使抢救有序,缩短了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使心肺复苏时团队抢救有序,缩短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方法]把急诊科60名护理人员每3人一组组合成20个观察组,先采用传统组织抢救模式,再采用定位协作抢救模式,遵循《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使用挪威LF03955U全功能急救模拟人,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模拟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并全程录像,比较两模式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结果]定位协作抢救模式急救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的总时间、第一次除颤时间、人工气道建立的时间、100%纯氧(机械通气)通气时间、静脉通道建立的时间、肾上腺素应用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较传统组织抢救模式均缩短(P<0.01)。[结论]心肺复苏时采用定位协作抢救模式,使抢救有序,缩短了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主要化学成分为苯乙哌啶,属于非儿茶酚胺类的中枢兴奋剂,吸食或注射后能产生欣快感,过量可导致血压下降、脑细胞水肿、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1]。2011年5月,本院急诊科救治1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现将抢救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NTCP)在心脏停搏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心脏监护除颤起搏器对70例心脏停搏患者进行NTCP。结果:40例起搏无效,起搏成功10例。临床有效13例,复苏成功7例,存活5例。结论:NTCP可作为紧急情况下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正确的护理配合是起搏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 VSD)是最常见的先心病,发生率占出生婴儿疾病的1.5‰,占所有先心病的20%,解剖分型包括膜周型、漏斗部、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等[1].近年来,随着心外科手术技巧的日益完善,体外循环技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成熟,小儿VSD临床多主张尽早行修补术治疗[2].胸腔积液在小儿心脏术后常见,其发生率为15%~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儿科急诊室内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情况,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并对复苏效果做初步评估.方法 采用标准的院内Utstein格式(the in-hospital Utstein style)前瞻性收集数据,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及复苏效果.用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评估初步复苏效果.结果 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室全部就诊患者(29 d至18岁)182 380例,心搏呼吸骤停237例(0.13%).实施心肺复苏169例,其中ROSC 88例(52.1%).性别和年龄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病和初始节律对ROSC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有无院前转运的ROSC分别为64.1%和44.8%;CPR时间≤10 min、10 ~ 30 min及>30 min的ROSC分别为67.5%、61.4%和3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节律和CPR持续时间对ROSC有明显影响.结论 急诊室内小儿心肺复苏的ROSC为52.1%.初始节律和CPR持续时间对ROSC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男性 ,38岁 ,装璜工 ,于 2 0 0 0年 7月 2 5日 11:0 5在安装操作时不慎被2 2 0伏交流电击伤 ,当时约 10余秒钟双手不能摆脱电源 ,同事切断电源后从 1米多高处跌落 ,神志不清 ,面色苍白 ,叹息样呼吸数次后呼吸停止 ,现场同事对其进行短暂的口对口人工呼吸 ,未作胸外心脏挤压 ,报警“110”约 10min患者到达急诊抢救室 ,检查无呼吸 ,紫绀 ,左前额见一 2 5cm长皮肤裂口 ,不出血 ,大动脉搏动消失 ,瞳孔散大。立即行气管插管 ,胸外心脏挤压 ,同时立即心电监测 ,心电图示粗室颤 ,立即行电除颤 ,首选剂量 2 0 0焦耳 ,一次电复律成功 ,随之患者…  相似文献   

12.
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景柱  张伟 《临床医学》1999,19(4):15-16
1992年6月~1997年9月门诊急救室对院前院后不同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复苏,其中18例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6~64岁,平均39岁。 1.2 呼吸心跳骤停原因及复苏情况:本组呼吸心跳骤停以淹溺发生率最高,共8例(占44.4%),其它原因10例。经复苏后恢复呼吸、脉搏、血压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人工气道建立和有效通气在非心脏疾患引起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真正价值 ,分析与总结有效人工通气与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之间关系 ,探讨对这类患者采取CPCR的抢救步骤和时机 ,为临床采取切实有效CPCR步骤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停止行CPCR患者 2 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心肺复苏(CP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将患者分为CAB组 (12例 / 12例次 )和ABC组 (14例 / 18例次 )。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为 <5min、5~ 10min、>10min组 ;ABC组中 ,部分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以前 ,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和接受有效通气治疗 ,一旦心搏骤停发生后 ,在AB措施已经存在条件下进行心脏复苏。统计与计算各组复苏成功率(% ) ,χ2 检验各组差异显著性。结果 CAB组患者接受C -AB间隔时间不等 ,Ⅰ、Ⅱ期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 ,但Ⅲ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P <0 0 5 )。ABC组Ⅲ期复苏成功率分别为 83 3% (15 / 18)、77 7% (14 / 18)、6 6 7% (12 / 18) ,与CAB组总体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虽然CAB对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也是可取的CPCR抢救步骤 ,但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效通气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 ,尤其当 5min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例颈髓损伤后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经护理后,4例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均脱离危险,无病人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严格规范护理操作和流程,能有效避免颈髓损伤后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心跳呼吸骤停1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风 《临床荟萃》1996,11(5):205-207
本文分析我院1990年1月~1994年12月间15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在心肺复苏(CPR)时纠酸、补钾、抗休克恰当与否,对CPR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6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湖南省新田县人民医院莫述仁本文就16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岁,平均38岁。发生地点,医院急诊室9例,病房3例,院外2例,心跳呼吸骤...  相似文献   

19.
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最严重、最紧急的危重症,一旦发生,如抢救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将无法延续.为了总结院内心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经验,分析影响复苏后存活率的因素,提高院内心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故对近12年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和省内会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息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联合多学科协作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3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30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联合多学科协作.比较两组各项救治措施的落实时间、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