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针刀松解髋关节内侧关节囊治疗ANFH(股骨头坏死)外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68髋ANFH患者外展功能障碍者,采用针刀松解髋关节内侧关节囊、对髋关节外展角度、髋关节积液、疼痛指数及JOA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行针刀治疗后在髋关节外展角度,髋关节积液,疼痛指数评估均优于治疗前(P〈0.01),JOA评分总有效率为85.3%。结论:针刀松解髋关节内侧关节囊治疗ANFH外展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外展功能,本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调式人体位支架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全麻下行闭合复位,皮下内收肌切断。佩戴外固定架后,根据髋关节的稳定程度调整髋关节的外展角度。外展角度随复位后髋关节稳定程度而变化,原则上不超过60^o并作调整,以保证髋关节复位。结果在30例34个脱位髋关节中,进行12月观察随诊,除1例髋关节轻度半脱位外,其余髋关节及下肢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可调式人体位支架治疗3岁以内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固定可靠,费用少,操作、护理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3 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通过术后整体护理及康复训练,改组患者有一例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精心的护理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康复,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自1996~2001年,作者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应用于髋关节融合术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因患者年龄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但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离不开精心的护理.自1999~2001年,我们对56例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取家庭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人反映最明显症状为髋关节部位疼痛,临床表现为行走痛,重者出现休息痛,髋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尤其是外展活动受限更明显,随着病情发展,髋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严重者髋关节功能完全丧失。如何能最大限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作者在治疗股骨头坏死过程中,采用骑椅加垫法治疗改善髋关节活动受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 患者反骑带靠背椅子,双手臂扶持靠背上,两大腿叉开坐于椅凳上,双髋关节尽力外展,每日坚持数小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髋关节外展角度加大,分次逐渐在骑…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霞  陈敏  万富安 《中医正骨》2002,14(10):29-30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临床比较常见,因命名有"一过性、暂时性"的导向,易致重视不够.若不积极治疗,病程迁延,不仅影响功能,甚至有1.5%~10%演变成股骨头骨骺炎.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6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88年以来,笔者应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1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0例.男96例,女44例.年龄2.5~14岁.病程最长18天,最短1天.多数发病1—3天就诊.发病部位均为单侧,诊断标准:少数有扭伤史.多数病人无明显诱因;髋关节或膝关节内上方疼痛,行走跛行.严重者不能行走;患侧腹股沟中点有压痛;髋关节周围无明显红、肿、热感;骨盆倾斜.患肢假性延长;髋关节X线片检查无骨质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髋关节疾患患者8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43例行金属对聚乙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对照组,44例行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髋关节活动度、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畸形评分、Harris总评分均显著升高,髋关节屈曲度、后伸度、外展度、内收度、外旋度、内旋度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功能评分、Harris总评分及手术治疗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运动范围评分、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屈曲度、后伸度、外展度、内收度、外旋度、内旋度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髋关节急剧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遭受损伤,损伤后充血、水肿、肥厚的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近1年来,我们综合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假性髋关节脱臼是由大腿内收肌损伤所致.临床上大腿内收肌损伤多见,而形成双腿对比长短不一似髋关节脱臼者则较为少见.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7岁之间.多由蹦跳、蹬踏过力或下肢过度外展所致,两下肢长短不一,重者步履蹒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0例患者,对高危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增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DVT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肢体尽快康复,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除了应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外,还应注意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和早期下床活动等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特别对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牵引、手法正复、铝板衣外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袁安国主题词牵引;手法正夏;铝板衣外固定;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综合疗法笔者自1985年10月以来,对4例3岁以下的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采用牵引、手法正复、铝板衣外固定方法治疗,经随访2~4年,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万峰格 《光明中医》2013,28(3):605-606
目的探讨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取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患儿74例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74例采取保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患儿均得到随访1~2年,66例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痊愈占总病例数89.18%,8例髋关节功能改善,好转占总病例数10.81%,总有效率100%。结论进行护理措施总结,详细向病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术前下肢牵引护理、复位固定配合、周密石膏固定后护理观察、细致皮肤护理、中医按摩康复护理可以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最常见的一种畸形,早期发现、早期非手术治疗为国内外学者首选.但传统固定方法对3岁以上的Ⅲ~Ⅳ度脱位,存在着成功率低和股骨头坏死率高的不足.自1996~2000年3月,作者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多功能外展支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20例,随访1~5年,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765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袁磊段玉美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外固定疗效观察我科近年来共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先髋)765例,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765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  相似文献   

17.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包括股骨头脱位、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等在内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国内外报道各不一致.儿童期筛查不严、治疗方法不佳,甚至未经治疗,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成人期出现严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甚至脱位,同时多数可继发严重的骨关节炎.保守治疗和其他矫形手术往往难以奏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ecmnet,THR)成为其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但由于存在髋关节活动中心移位、真臼浅小、肢体不等长、外展肌力不足、股骨近端髓腔狭窄、血管神经解剖异常及软组织挛缩等问题,手术难度较大,其与一般的THR有很大区别亦有很高难度,手术方法也存在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度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Chi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e,CONFHD)中提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年龄、ARCO分期、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等信息。提取的所有资料均为患者到CONFHD参与医院初次就诊时的资料。分析髋关节疼痛VAS评分和髋关节6个方向活动度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590例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同时录入了ARCO分期和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涉及2429髋。患者的ARCO分期以Ⅱ、Ⅲ期为主,占71%。ONFH患者的髋关节疼痛VAS评分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rs=0.102,P=0.000),Ⅲ、Ⅳ期患者的髋关节疼痛VAS评分较为接近。1378例ONFH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同时录入了ARCO分期和髋关节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涉及2068髋。ONFH患者的髋关节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与ARCO分期呈负相关(rs=-0.233,P=0.000;rs=-0.248,P=0.000;rs=-0.180,P=0.000;rs=-0.210,P=0.000;rs=-0.302,P=0.000;rs=-0.171,P=0.000)。结论:随着ARCO分期的增加,ONFH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程度随之增强,病变后期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趋于稳定;髋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随着ARCO分期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膏摩外治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髋关节病变35例(41髋),术前术后持续对患者髋关节病变予以红外线照射,分别于术后3月、1年、2年进行随访,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VAS指数、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估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年(2~3年),至末次随访:髋关节VAS指数、BASDAI及BASFI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与末次随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其中髋臼松动移位1髋(2.8%),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红外线照射等中医外治疗法在促进康复过程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