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七安中片质量标准中TLC鉴别的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的方法,对方中的三七、丹参、延胡索进行分析.结论 采用的方法,拟订的标准能有效地控制丹七安中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冠脉丸是由丹参、延胡索、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瓜蒌、薤白、法半夏等14味中药组成的医院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阳散结、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痰浊中阻,胸阳不振而致的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等症。方中的丹参和延胡索为重要药味,并且丹参中的丹参酮和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本制剂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建立了冠脉丸中丹参与元胡的定性与相关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以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别观察延胡索、淫羊藿、丹参等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对大鼠大脑匀浆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用改良Ellman比色法测定延胡索、淫羊藿、丹参等中药对大鼠大脑匀浆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延胡索、淫羊藿、丹参配方颗粒水溶液明显抑制大鼠大脑匀浆AchE的活力 (P <0 .0 5 )。结论 延胡索、淫羊藿、丹参配方颗粒水溶液能显著抑制大鼠脑匀浆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个现代方剂,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是临床治疗冠心病、胸闷、心绞痛的常用中药处方。丹参味苦,微寒,能达到活血化瘀、养血安神的功效;三七则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生三七长于祛瘀、消肿、活血镇痛,熟三七长于补益气血、强身健体、促进发痛;冰片味辛、苦,具有开窍醒神、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芪参健骨颗粒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芪参健骨颗粒中黄芪、丹参、当归、延胡索的薄层色谱(TLC)方法。[方法]采用TLC法,考察供试品前处理工艺、TLC展开条件,对黄芪、丹参、当归、延胡索等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黄芪、丹参、当归、延胡索等药味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芪参健骨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舒心通脉片是由延胡索、丹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等 6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 ,具有益气活血 ,理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等症。为控制成品质量 ,我们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 ,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丹参、延胡索、黄芪和薄层扫描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 ,结果满意。1 仪器和试药CAMAG -Ⅱ型薄层扫描仪 ,Sartorius电子天平。黄芪甲甙 ,丹参酮Ⅱ A、延胡索乙素、丹参对照药材和延胡索对照药材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舒心通脉片由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提供 (批号 980 10 9,980 111,980 3 13 ) ;其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丹七滴丸中丹参、三七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方法采用TCL法对丹参、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ZORBAXSB—C18),以甲醇-1%冰醋酸(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测定丹参素钠含量;以乙腈-0.1%磷酸(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nm测定三七皂苷R1含量。结果丹参、三七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丹参素钠在0.4008~2.0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08%;三七皂苷R1在1.0~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58%。结论本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本品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G薄层层析对含有延胡索,丹参等7味材的制剂中延胡索乙素进行分离分析,得到分离度高,背景干扰小的薄层层析图谱。建立了含量测定的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585%,RSD为2.3%。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妇女痛经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鉴别法对妇女痛经丸中延胡索、丹参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法可鉴别出方中延胡索、丹参的对应斑点;高效液相法可测定出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论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妇女痛经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三七合提工艺.方法:以丹参素、丹参酮ⅡA、三七皂苷R1为指标成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优选丹参与三七合提的工艺.结果:丹参、三七合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60min,合并滤液,抽滤;滤渣加10倍量水超声提取2次,每次30min,合并水液,醇沉至含醇量50%,抽滤;滤液与醇提液合并,回收乙醇,冷冻干燥.结论:本研究确定的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三七的提取工艺稳定简便,丹参和三七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三七、红花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及对大鼠SOD、MDA的影响。方法: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胶原酶与肝素复合法造成,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甘油对照组,丹参组、三七组、红花组,然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甘油、丹参、红花、三七灌胃,观察大鼠脑水肿减轻情况,并对大鼠SOD、MDA的影响情况及大鼠脑组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中药丹参、三七、红花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均有减轻,使SOD升高,MDA下降(P<0.05)。其中三七作用优于丹参、红花。脑组织HE染色结果示各中药组脑组织水肿减轻,红细胞减少。结论:丹参、三七、红花对大鼠脑出血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选用健康Wistar大白鼠参考Aho氏经胆胰管逆行插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通过预先给予三七总甙、丹参及辅酶Q10,观察它们的保护效果,将Wistar大白鼠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备用药组均在AHNP模型制作前3d每天腹腔注射给药,用药量为①三七总甙组,三七总甙50mg·kg体重^-1,②丹参组,为丹参3g·kg体重^-1。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CDDP)是一种新的丹参复合制剂,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CDDP是在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组成为丹参、三七、冰片等。其中丹参苦中微寒,可适应通脉,又可祛瘀养血;三七味甘微苦,  相似文献   

14.
乙肝口服液中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乙肝口服液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乙肝口服液中的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乙肝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蛭灵通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丹参、三七进行鉴别。结果 丹参、三七在薄层色谱图中可获得清晰的斑点。结论 建立的定性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地控制蛭灵通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丹参及三七注射液防治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家兔肺出血模型,结果表明两药均有减轻肺出血的作用,病理检查肺出血对照组心肌坏死灶、肺组织血栓形成及出血程度均明显多于丹参及三七治疗组。为丹参及三七防治新生儿肺出血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活血化瘀、清热散结、理气止痛等中药组成的妇炎灵(丹参、赤药、桃仁、三棱、莪术、银花、延胡索、乳香等),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总有效率为9167%。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丹参、三七药对为研究对象,分析丹参、三七饮片和配方颗粒单煎与合煎的化学成分变化,以期从化学成分角度阐明丹参、三七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UPLC-MS/MS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T3 column(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乙腈(A)-0.1%的甲酸水(B),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ESI电喷雾离子源,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同时进行正、负离子检测。结果合煎液的丹参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单煎液;三七配方颗粒中三七皂苷R1含量明显高于传统饮片;其他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丹参、三七饮片合煎与单煎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配方颗粒药对通过合煎能提高丹参素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黄鹤洁 《中外医疗》2009,28(26):156-156
复方丹参方由丹参、三七及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中药处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该方剂型为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在其含量测定项下,只对丹参中丹参酮IIA或丹参素作出要求,而对三七皂苷成分则没有相应的规定。为了较全面评价复方丹参方的质量,我们同时制定复方中三大物质群——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脂溶性成分和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文报道的是复方丹参方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HPLC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胃康灵胶囊由三七、延胡索、颠茄等药配伍组成的,具有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祛腐生新作用,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等症.方中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1].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b1、Rb2、Rc、Rd,三七皂苷D1、C、D2、E2及三七黄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