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武警部队参与灾害医学救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灾害医学是指突然发生并且能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等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灾害性事件。当这种灾害发生时,总是伴随着批量伤员的产生,救援保障要求快速而有效。及时控制、消除灾害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武警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各类灾害事件中救援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应急医学救援,更担负着重要使命。纵观世界任何一处发生重大灾害,往往是军队首先前往受灾地区实施救援。武警部队卫勤部门组织严密,掌握现代化通讯和交通工具,具有高度快速反应能力,可在大范围内实施机动,平时有适量药材储备,  相似文献   

2.
舟曲泥石流发生后,省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参与了灾害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和伤员的长途转运工作。泥石流伤员的救援有其特点及原则,由于灾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及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大多伤员要及时长途转送到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这也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点之一。而伤员转运的组织实施与协调,转运方式的选择,医疗人员及设备,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的观察及处理,到达目的地后患者的交接等都是伤员安全成功转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医院船是海上编队卫勤保障的重要平台,是海上收容治疗伤病员的专用勤务船舶[1],担负着战时海上伤员救治、后送,平时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卫生支援,以及撤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救灾等重要任务,作为海上医疗救治的大型平台,在未来海上战场乃至平时水系灾害救援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高医疗队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优化医院船救治流程,有效提高海上医疗救治的技术水平,发挥救治效率的最大化,对提高海上卫勤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原山区,由于通信、陆路交通中断,给医疗救援工作的展开带来很大困难。四川省成都市解放军第452医院2d之内先后组建了3支医疗救援队,共计70人,分别奔赴重灾区北川县、映秀镇、理县等地实施山地空中医疗救援。医疗队充分利用军队作战资源,启动战时作战预案,使用军用手机、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直接将第3支医疗救援队员15人及医疗救援器材药品空降到映秀镇,利用直升机空中转运伤员283人。通过早期实施快速检伤分类、快速空中转运、救援人员合理配备、中后期加强卫生防疫、开展心理卫生教育,顺利完成此次救援任务。通过此次汶川大地震空中医疗救援实践,提出要加强军民联合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灾时通讯保障;结合灾区环境不利因素,实施空中运输,保证后勤保障;军队应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专业救援人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群体烧伤伤员紧急空中转运及医学救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的空中远距离转送及医疗救援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武警森林部队大兴安岭林区的35例烧伤患者,从现场救治、医疗转送到院内救治保障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卫勤保障按准备、检伤分类、现场急救、空中转送、后续治疗阶段逐步展开。全部伤员1h内现场完成自救互救,并通过直升飞机及救护车转送到当地的医院进行急救;24h后,由专机护送转北京治疗,空中飞行距离约1600km。35例烧伤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24.06岁,烧伤面积在4%~65%,平均烧伤面积为16%,轻伤6人占17.14%,病重26人占74.29%,病危3人占8.57%。35例患者都合并吸人性气道损伤,重度吸人性损伤16人占45.71%,中度吸入性损伤19人占54.29%。全部伤员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森林火灾群体烧伤,大量合并气道吸人性损伤,现场急救非常困难;加强检伤分类与前接后送的管理,是群体伤员救治过程中防止混乱的基础;空中快速转运到后方医院接受最有效的专科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空中医疗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是相对安全;利用军队医疗转运力量及医疗救治力量实行跨军兵种卫勤力量的统筹使用,可以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全省各级医疗卫生人员迅速投入到紧急大救援中,医疗紧急救援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和报送,为医务人员的及时调配、伤员的紧急救治、10015名伤员省外大转运、康复治疗、卫生防疫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也看到,医疗紧急救援在应急状态下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建立、统计和报送工作还存在着重复统计、多头统计和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河南省3次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经验。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现场急救后,迅速将伤员顺利转运到医院。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牧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陕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峪护治疗。结果3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17例,95例伤员被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2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93例康复出院。结论河南省的急救站均依托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从而构成一个急救站网,可伞天候、全方位、高效率地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海啸是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综合分析了海啸灾害类型、伤情和救援阶段特点,运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勤模块化原理,对应急救援医疗队进行了组织的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的灵活拆分和组合,对海啸灾害救援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编组方案,期望在未来海啸灾害救援中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提高救援队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迅速接受救援任务,在短时间内先后派出5批16支医疗队奔赴重灾区执行救援任务。面对震后通讯不畅、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化装备缺乏、信息情报收集不全等不利局面,紧急启动《卫勤保障信息化处理预案》,依托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抗震救援信息化保障模式。通过“军字一号”、“军字二号”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对灾区情况进行现场报道,随时发布各类急救、防疫、心理干预等专题信息,使官兵了解和掌握了应急救治、疾病预防及地震灾区自我保护知识。为地震后开展医疗救援、疾病防治、伤员救治、灾区防疫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卫生主管部门立即组建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在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迅速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通过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科学快捷、透明公开,一个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就相当于以前全省一年总用量;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接连完成了紧急医疗救援、重症伤员救治、跨省大转运、应急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控和对口支援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今军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任务,主要包括反恐、灾害救援等.根据国际救援队在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实战经验,军队医院的营房保障模式被总结如下:在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开始3天,帐篷用来指挥、医疗救治、日常生活,同时移动式野战帐篷医院被建立,在灾后3~14天帐篷医院有序组织管理,14天后营房保障的重点应转变为灾后传染病的防控,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驻扎以展开长期工作,保障救援人员和灾害伤员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营房保障任务,今后必须周密制定预案、组建专业化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加大联合演练力度.  相似文献   

12.
2003午5月~2006年6月,我幽叫际医疗救援队先后5次参加了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业海啸及地震等灾区的国际氏疗救援任务。国际医疗队的人员、涉及的专业逐渐增多,人员装备以野外生存装备为主。医疗队早期在灾区的医疗活动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药品及医疗设备。在联合国领导下建立救援信息网络,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卫生防疫丁作得到重视。灾后帮助当地重建医疗体系。成功的国际医疗救援行动必备条件包括:①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②训练有素的医疗急救人员,③充分的思想物质准备,④高效灵活的现场救灾方案,⑤有效的国际医疗救援合作,⑥畅通的救援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3.
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地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分析军事医学救援在我国灾害救援中的作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措施。结果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军事医学救援工作运用大批量伤员的早期检伤分类、分级救治等技术优势,在伤员早期救治及脏器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也反映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结论在新的形势下应不断加强军事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学习国际先进救援理论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侦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医学救援指挥决策、灾后分析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完善医学救援预案;军地结合,平战结合,将各具特色的军地救援力量统筹整合,建立统一指挥、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机制;作好灾害救援对提高军事医学及野战外科学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中存在几个缺点,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例如在地震中搜寻和救援,卫勤指挥地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早期阶段,一些医疗队就被忽略。卫勤力量应该积极参与支持国家的紧急医疗救助制度,形成一种统一的机制。必须强化卫勤指挥中“以信息为主导”的意识,树立信息是“核心资源”的观念。卫勤信息资源严重匮乏,规划十分重要。应该组织训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事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根据在灾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止匕地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和/或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核心专家组,缺乏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专家。许多公民的依法应急意识不强。震后早期只能rN育关领导人提供平面地图,3天后才拿得出遥感立体图象,这时抢救的黄金时段己过。多数来自外省的医疗救援队也是在黄金时段后到达四川。许多地方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未能进入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前线指挥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报告内容过粗。缺少院外医疗急救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急救车辆。现场医疗急救力量明显不足。缺少国家空中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和标准化装备。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包括应急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机构的活动。建立外援医疗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建立现代紧急医学救援服务链,包括移动医院、急救车、中转站、帐篷医院等,应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应在绵阳建立医疗服务站和一所传染病医院。考虑到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笔者认为可从震区的工作中获取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后,军事医学科学院派出防疫队赴灾区,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指挥,密切合作,针对重点环节组织开展卫生防疫,提出了50余项技术规范、方案和建议,发挥了防疫专家骨干作用。通过抗震救灾实践,有以下启示;①应建立灾后高效运行的卫生防疫体系,同时着眼长远,恢复和加强当地卫生防疫体系的作用。②组建更多成建制或人员相对固定的卫生防疫应急专业队伍,快速提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③加强应急队伍的训练和演练,打造专业化、模块化技术队伍。④加速卫生防疫装备系列化的配置和研究,使之能够适应突发事件现场和国际专业救援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海地地震后33h,中国国际救援队即抵达太子港。在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经验: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特点包括灾害发生突然,灾害救援必须迅速,灾区情况复杂,同样的疾病会成批同时出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势是专业技能精湛,组织严密,实战及应急能力强,经验丰富。医学救援的对策是:制订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改善、充实医学救援物资;建立医学救治体制。  相似文献   

18.
建立消防医疗救助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一个多自然、人为、和公共卫生灾害的国家。以往,我国处理灾难事故的模式一直是由政府调动解放军、武警、公安、急救中心等,采用随机组合,义务救援的方式,缺乏一个常设的救灾机构,难以形成合力。汶川大地震再次暴露了我国灾难医学“有概念,缺体系”的弊端。分析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验后,作者认为因消防部队分布相对合理,机构健全,配备完善,网络广泛,出动半径小,反应时间短,指挥系统完善,组织纪律性强,装备完善,人员年轻、体力好,拥有专用通讯网络线路,119号码已家喻户晓,是一支有效的无可替代的救灾突击队,应起协调作用。但大部分消防部队成员缺乏急救知识和技术,应对其加强训练,并设置由消防系统、地方急救中心、警察等组成的,以消防医疗救助为基础的消防紧急医疗救助队。  相似文献   

19.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灾害频发,但灾害医学救援力量仍较落后。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若干建议。应建立涉及不同层次的权威性卫生行政体系,建立人才储备库,包括医生,护士,流行病学家,疾病控制专家,消毒、杀菌专家,卫生监督人员,警察,司机等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储备物品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药品、医疗设备,以及救援队必需的日用品,应指定经销商。必须保证医学救援队员一个星期的生活用品。要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救援信息网络,救援队应具备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