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骨-髌韧带-骨重建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 0 0 0年以来,我们用骨-髌韧带-骨多止点法治疗膝交叉韧带损伤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 3例,女7例。年龄17~5 6岁。前交叉韧带损伤2 0例,后交叉韧带损伤8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运动伤11例,交通伤18例,重物砸伤1例。合并血管损伤1例,半月板损伤3例。新鲜损伤19例(均为撕裂伤) ,陈旧性损伤11例。  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为例) :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取膝前内侧弧形切口,自髌骨上极向内旁开2 cm,内下绕髌骨内缘转向外下,于髌骨下极沿髌韧带内缘向下,止于胫骨结节,全长13cm。沿髌骨内缘打开关节囊,…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髌韧带-骨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自体骨 -髌韧带 -骨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 4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比较其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 ,疼痛、关节稳定性、跛行等的改善。结果 :共随访到 3 1例患者 ,随访率为 84%,随访时间平均为 4年。Lyshoim评分由术前 [5 9.4± 15 .9(18~ 79) ]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 [92 .2±7.4(62~ 10 0 ) ]分。所有患者都较术前有改善 ,平均提高 [3 2 .8(2l~ 5 2 ) ]分。结论 :对年轻、活动量大、有症状的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及复合损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对1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8个月。1例出现移植物松弛。Lysholm评分术前为14~29(17.8±2.4)分,术后6个月为47~96(85.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临床效果可靠,是自体组织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两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早期移植物隧道界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5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8 kg.左膝关节切取带胫骨.骨块的髌韧带作为供区,右膝关节作为自体移植重建ACL受区.移植物骨块端为骨.骨界面愈合模型,韧带端为腱.骨界面愈合模型.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术后第2、4和8周取材(n=5)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并于第4、8周取材(n=20)进行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 术后动物肢体活动情况良好,实验过程中ACL连续性完整,张力适中.组织学观察:术后2周骨.骨界面大部分区域为纤维组织连接,腱一骨界面主要为肉芽组织填充;术后4周骨.骨界面大部分区域骨性愈合,腱.骨界面可见成骨反应及大量成纤维细胞;术后8周骨.骨界面已完全骨性愈合,腱.骨界面部分区域可见Sharpey纤维,形成间接止点.生物力学观察:术后4周腱-骨界面拔出率为85%,骨.骨界面为15%;术后8周腱.骨界面拔出率为95%,骨.骨界面为5%;各时间点骨.骨界面拔出率与腱一骨界面拔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骨一骨界面较腱.骨界面在愈合强度和速度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骨水泥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主要问题。假体松动翻修术中取出的金属假体柄研究提示,柄的松动主要发生在骨水泥与骨髓腔内壁界面而非骨水泥与假体柄界面。骨水泥-骨界面的力学强度主要取决于界面区域骨形态和骨水泥与骨之间的交锁程度,影像学、力学测试、有限元分析等研究显示骨水泥-骨界面的扭转力、剪切力、混合力及蠕变-疲劳应力条件下强度变化等微力学变化与假体松动相关。界面反复微动引起的摩损碎屑颗粒和离解产生的微小颗粒物质,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及机体自身对这些颗粒的反应,促使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加剧假体松动。该文就骨水泥-骨界面微力学变化特点及假体松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使用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ACL)术后1年内重建物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学变化。方法在39只成年犬单侧后肢行骨-髌腱-骨自体移植重建ACL手术。术后分别在4、8、12、26和52周时处死动物,对正常对照侧ACL和手术侧重建物在屈膝90°行拉力试验直到完全断裂,记录断裂位置,计算横断面积、强度、刚度和应力,观察关节内和隧道内韧带转化过程及隧道内骨块-隧道壁、髌腱-隧道壁和骨块-髌腱三个界面的组织学愈合过程。结果术后隧道内骨块-隧道壁界面4周时愈合;髌腱-隧道壁界面52周时有Sharpey样纤维跨过,出现潮线,软骨细胞有成行排列的趋势;术后骨块-髌腱界面未钙化的纤维软骨层消失,52周时仍未重现;韧带在关节内和隧道内部分的转化过程相似,其结构均于26周时与正常ACL相似。生物力学试验显示所有重建物均在韧带部断裂。52周时,移植髌腱的强度、刚度和应力分别为对照侧的38%、58%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隧道内的骨-骨界面术后4周时愈合,早于骨-腱界面;骨-腱界面52周时表现为间接止点,界面出现成行排列趋势的软骨细胞,界面的愈合过程仍在继续。结论用挤压螺钉固定的重建物在手术4周以后,力学薄弱处始终位于韧带本身,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不必担心固定止点的力学性能。挤压螺钉固定的止点不仅在术后即刻稳定,而且在止点愈合、韧带化过程中仍然保持力学性能可靠。术后1年时虽然韧带在组织学上与正常ACL相似,但力学性能显著低于正常,在剧烈活动时患者需配带支具等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 (PCL )重建术 ,要求技术难度更高 ,设备更昂贵 ,我们近 4个月来在关节镜下采用人工韧带修复PCL损伤 4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1~ 4 5岁。均为车祸伤所致。左侧 1例 ,右侧 3例。 L achman均为阳性 ,膝关节向后失稳 ;术前均行 X线片和 MRI检查 ,手术在伤后 2周内进行。合并伤 :4例均合并内或外侧半月板损伤 ,其中 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手术先行常规关节镜检查。将碎烂的半月板切除 ,观察PCL的股骨及胫骨止点并清除 PCL残端及周围瘢痕组…  相似文献   

8.
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自1999年9月~2006年12月共收治8例,均为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背侧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9岁。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合并桡骨茎突骨折1例。致伤原因: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摔伤1例。早期诊断2例,误漏诊6例,其中外院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的改变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30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单束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采用保守的康复训练方案.分别于术后1周和12个月应用磁共振测量股骨和胫骨骨隧道关节面内口的直径.术后12个月以Lysholm评分观测膝关节功能,应用KT-1000测量膝关节屈30°时的胫骨相对活动度. 结果本组30例ACL重建患者术后33%(10/30)的患者出现股骨和(或)胫骨骨隧道扩大,其中69%(11/16)的骨隧道扩大范围在2~6 mm;骨隧道扩大各级别之间的Lysholn疗效评分、术后K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B-PT-B移植重建ACL术后骨隧道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骨隧道扩大小于6 mm时,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细胞基本单位在成人骨骼的重塑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阐明骨吸收-形成偶联的机制对认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偶联发生的机制可能包括生长因子的偶联作用、生物力学机制、局部细胞因子的并联途径、血管介导的偶联机制以及偶联的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临液透析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但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一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已成为慢性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几乎所有系统都受其影响如皮肤瘙痒、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尤其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发病率可高达40.1%到95.9%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骨水泥振动器的运用对骨水泥-骨界面微嵌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骨水泥振动器对提高骨水泥-骨界面的整合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 取新鲜成猪股骨16根,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模型各8根.猪股骨髓腔内应用骨水泥振动器进行骨水泥灌注后(对照组灌注骨水泥不经振动),对每组实验模型进行硬组织切片,每根股骨模型等距选取3个层面,HE染色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经电脑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量骨水泥渗透入松质骨腔的厚度,记为渗透厚度,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振动组与对照组的骨水泥灌注效果. 结果 体视显微镜下显示实验组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结合紧密,骨水泥在松质骨腔内充填均匀一致,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的结合紧密.对照组骨水泥向松质骨腔内渗透欠佳,在松质骨腔内充填不均匀.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水泥渗透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水泥振动器能够使骨水泥在骨髓腔内弥散更加均匀,能够促进骨水泥向骨小梁内渗透,从而增加骨水泥与骨小梁之间的微嵌合.  相似文献   

13.
同侧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1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同侧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Lysholm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X线等方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Lysholm功能评分:优12例,良3例,可2例,Lachman试验阳性1例。膝关节活动度120°~150°,平均137°。术后半年X线检查,未见有骨隧道扩大者。结论: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腱-骨(B-PT-B)同时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早期使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PCL急性损伤患者22例。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618个月。患者屈膝范围从术前7990(85.5±4.5)°提高到术后134140(138±1.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023(8.6±3.0)分提高到术后8596(92.0±3.6)分(P〈0.01)。未发现感染、移植物断裂、排异反应等。结论早期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B-PT-B重建ACL、PCL急性损伤,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免疫排斥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有效利用髌腱(中1/3)组织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确保移植关节内段均为髌腱组织,增加移植物的有效长度,同时在关节外矫正前内旋不稳及改进移植物的固定方法,作者设计应用骨-髌腱-髌前骨膜-股四头肌腱条游离移植骨块嵌入法重建ACL38例。术后经平均2年7个月随访,效果良好,优良率89.7%。结果表明,该方法固定牢靠,关节内段移植物均为髌腱组织。移植物有足够的长度可供在关节外矫正前内旋不稳。作者还介绍了急性ACL损伤和ACL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研究表明只要有适当的载体,同种骨髓移植能形成异位骨,并有多孔磷酸钙-骨髓细胞复合物异位移植造成瓷孔内广泛成骨的报道。为此,在上述成骨模型上用特异的核仁染色标记及免疫染色法,观察了在成骨活动中供体细胞和宿主细胞的活动和变化。用14天龄的日本鹌长干骨髓制成活的髓细胞悬浊液(3~8×10~8个细胞/ml),部分悬浊液反复冷冻和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水泥灌注过程中骨水泥振动器振动灌注后骨水泥-骨界面的结合情况,通过疲劳实验力学检测界面结合强度. [方法]新鲜猪股骨60根,30%、50%、70%最大压力时,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根.将猪股骨通过初步制备后开髓,截取统一标准骨段,实验组灌注骨水泥过程中置入骨水泥振动器振动25 s,对照组不置入振动器,并进行力学检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 [结果]30%、50%最大压力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疲劳次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70%最大压力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水泥振动器能提高骨水泥-骨界面结合强度,对减少人工假体远期无菌性松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Wang Y  Yan F  Song DC  Qu YL  Yang GF  Shi ZW  Gu WG  Song YB  Li DB  Wang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6):431-433
目的 评价骨水泥振动器对提高骨水泥-骨界面微嵌合强度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新鲜成猪股骨100根,随机分成6组;力学测试组:抗拉力实验组(A1)与对照组(A2)和抗压力实验组(B1)与对照组(B2)模型每组各20个;影像学测试组:实验组(C1)与对照组(C2)模型各10个.对模型进行力学及影像学检测,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水泥-骨界面的微嵌合强度.结果 力学及影像学测定显示实验组骨水泥-骨界面微嵌合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水泥振动器能显著提高骨水泥-骨界面微嵌合强度,对于减少人工假体远期无菌性松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L  Guo L  Dai C  Han XS  Chen GX  Duan XJ  Dai G  Xie 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82-85
目的 比较自体与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采用B-PT-B术式重建ACL的患者187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共142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年龄15~57岁(平均26岁)。按照异体和自体B—PT-B重建进行分组,其中自体组38例,异体组104例。术后随访时行X线和KT-1000检查,并按照IKDC、Lysholm、Irgang、Larson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分项评分对疼痛、肿胀和膝关节松弛度进行评估。结果142例患者随访时间6—43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时移植物位置良好,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mm。异体组: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85例(81.7%),Lysholm评分(82.8±8.5)分,Irgang(79.2±7.3)分,Larson(86.7±3.1)分。自体组: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29例(76.3%),Lysholm评分(84.6±9.5)分,Irgang(79.5±7.6)分,Larson(88.9±6.8)分。以上综合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项评分中,疼痛评分:异体组(21.4±3.6)分,自体组(16.3±5.2)分(P=0.012)。肿胀评分:异体组(6.7±3.3)分,自体组(10.0±0.0)分(P=0.011)。关节稳定性评分:异体组(14.7±5.1)分,自体组(16.0±6.8)分(P=0.212)。结论 自体与异体B-PT-B重建ACL术后均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异体重建的总体临床效果接近自体重建,近期疗效预示其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
髌骨骨-软骨骨折因骨折块较小,X线片不易显示,容易漏诊。其骨折块于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若不及时处理对膝关节危害较大。我们2000年5月~2004年6月治疗髌骨骨-软骨骨折55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