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黏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和低黏度PMMA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为日后临床PVP手术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PVP治疗的158例OVCF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PVP术中使用的骨水泥黏度将患者分为高黏度组75例(A组)和低黏度组83例(B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进行疼痛评分及脊椎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3.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MI)、BMD、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椎体高度较术前升高(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渗漏率(9.3%)明显低于B组(25.3%)(P〈0.05)。A组邻近椎体骨折率(6.67%)与B组(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高黏度及低黏度骨水泥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低黏度骨水泥,在此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绝经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70例绝经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5例,均实施PVP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术中应用低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功能、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对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15 d、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其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其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3.41%,低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能够明显降低绝经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对患者疼痛的早期缓解及机体功能的早期恢复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OVCF行PVP治疗的患者分为高粘度组与低粘度组,分别采用高粘度骨水泥与低粘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VAS)、脊柱功能改善情况(ODI)、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但高粘度组较低粘度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高粘度组骨水泥渗漏发生为2.9%,明显低于低粘度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0,0.05);高粘度组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低粘度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0,0.05);高粘度组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低粘度组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7,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高粘度骨水泥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经皮椎体成形:在影像导引下经皮肤通过或不通过椎弓根将穿刺针穿刺到病变椎体,而后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部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目的的一种微创技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情况下即可发生的椎体压缩骨折,常见于老年女性,好发于胸腰段,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背部疼痛、神经放射痛、脊柱后凸畸形等。 背景:虽然经皮椎体成形已被广泛用于老年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但是关于骨水泥合理剂量和选择的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尚未有统一结论。 目的:对比不同黏度大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 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老年胸腰段(T12-L2)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69例,其中85例进行大剂量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照组),84例进行大剂量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两组骨水泥注射剂量均>4 mL。术前及术后2 d,记录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研究方案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H9H-2019-T90-1)。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2 d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术后2 d的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术后2 d的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减少(P < 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对照组85例中57例(67.1%)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84例中36例(42.9%)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椎旁血管、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⑤两组均未出现植入物周围感染、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及排斥反应;⑥结果表明,应用大剂量的高、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低黏度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较高,高黏度骨水泥可显著降低渗漏风险,尤其是椎旁血管和椎管内的渗漏率。 ORCID: 0000-0001-7982-8270(王梦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中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椎体前壁破损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老年性OVCFs椎体前壁破裂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明胶绵组和对照组,各40例。明胶体海绵组PVP手术中对椎体前壁破损者联合明胶海绵填塞,对照组行常规PVP手术治疗椎体前壁破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椎体数、手术前后VAS 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骨水泥前方渗漏率。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椎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2.68±1.34)分 vs (7.08±0.61)分,(20.91±6.09)vs(74.59±6.46)],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2.73±1.28)分 vs (6.81±0.87)分,(21.95±5.20)vs(75.9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22.09±2.41)mm vs (18.05±2.74)mm],Cobb角小于术前[(11.01±2.42)° vs (20.80±5.23)°],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21.81±2.31)mm vs (18.36±2.67)mm],Cobb角小于术前[(12.74±3.06)° vs (22.4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骨水泥前方渗漏率低于对照组(5.00% vs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椎体前壁破裂者椎体成形术中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填塞与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可有效降低椎体前方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形成术不同骨水泥注入量治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确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高剂量组(43例)、中剂量组(38例)和低剂量组(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高、中、低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0~7.0m L、3.0~5.0 m L和不超过3.0 m L。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各组术后1周和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各组术后1d和3个月的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各组间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差异具有显著性(0.05),其中高剂量组最优(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最低,与其它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各组无其它并发症,未发生椎体再骨折。结论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形成术不同的骨水泥注入量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高剂量组可更好的恢复伤椎椎体高度和Cobb角;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安全性更高,因此可作为治疗OVCFs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OVCF患者共2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OVCF患者与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效果相似,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08月~2013年08月泰州市中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72例(80个椎体)患者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术前(8.0±0.82)分、术后(3.7±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obb角术前为(23.49±12.75)°,术后(10.35±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1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未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相邻椎体骨折2例,伤椎再骨折3例。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恢复病椎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认为高黏度骨水泥可以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但相比低黏度骨水泥是否具有临床优势,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盘渗漏率、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高粘稠度骨水泥PVP术和PKP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02例,采用高粘稠度骨水泥PVP术47例(PVP组),高粘稠度骨水泥PKP术55例(PKP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水泥用量和渗漏率,治疗24 h及术后6个月后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高度、腰背部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椎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KP组患者中单个椎体骨水泥使用量显著高于PVP组(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月的JOA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前、治疗后24 h、6个月的脊柱后凸Cobb's角、腰背部VAS评分、ODI评分和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和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PVP使用骨水泥量少于PKP,骨水泥渗漏率相当,均可显著改善疼痛及腰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均行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在术后3 d、3、6个月时VAS评分的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症状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的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满意度结果。结果:在手术后的3 d、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其差异结果显著(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无明显差异,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为(20.26±2.67) mm,Cobb角为(9.01±1.36)°,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18.83±3.62) mm和(11.34±2.35)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术后的满意度高达92.5%,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μ=4.6399,P=0.0000)。结论: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体所在节段术前均行DR、三维CT及MRI检查,术后行DR或/和三维CT复查。分析性别、年龄、椎体位置及椎体损伤情况(裂隙征、骨皮质损伤)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及骨水泥渗漏的特点。 结果 性别、年龄及椎体位置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椎体裂隙征合并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率最高,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数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旁渗漏发生率最高,椎间盘渗漏次之,椎管内渗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椎体损伤是PVP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前仔细观察椎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对预防骨水泥渗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指有病理性改变,骨量减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以绝经后女性最为高发,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脊柱形态发生改变,导致后凸畸形,临床常采用椎体成形治疗。  椎体成形:是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人工骨等,以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及纠正椎体畸形的目的,是临床常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由于其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及术后不良反应少,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背景:研究显示,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关于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后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及弥散程度的关系。 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10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60例,年龄52-76岁,均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观察1组(注入量>4 mL,n=57)和对照1组(注入量≤4 mL,n=45),根据骨水泥弥散程度分为观察2组(填充率>15%,n=61)和对照2组(填充率≤15%,n=41),观察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并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高度相关性。试验经三亚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观察1组、对照1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并且观察1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 < 0.05);观察2组、对照2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并且观察2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P < 0.05);②观察1组、对照1组术后3 d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并且观察1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 < 0.05);观察2组、对照2组术后3 d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并且观察2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P < 0.05);③观察1组、对照1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观察2组、对照2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椎体恢复高度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均呈正相关性(P < 0.05);⑤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可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活动能力,纠正椎体后凹畸形,较好恢复椎体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高度呈正相关。 ORCID: 0000-0001-8214-7150(吴海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是在普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中加入适量人工骨修复材料。普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和为氧化锆,硬度较大,缺乏生物活性;人工骨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是Ⅰ型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它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微结构,具有很好的传导成骨活性,利于新骨的形成。两者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制成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是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向压缩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从而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进一步塌陷,恢复椎体部分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可用于治疗骨髓瘤、脊椎血管瘤、溶骨性转移瘤等癌性疼痛,但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并发症有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椎体坏死等。 背景:单纯骨水泥由于硬度较大,易造成邻近椎体再骨折,当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骨水泥材料。 目的:观察使用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均为新鲜单椎体骨折,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单纯骨水泥组采用单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改性骨水泥组采用人工骨修复材料与单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混合的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访时间6-12个月,于术前、术后2 d、术后末次随访时根据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后凸局部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评定临床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发现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渗漏,所有骨水泥渗漏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临床不适症状;②2组患者术后2 d、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改善(P < 0.05),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局部Cobb角变化不明显(P > 0.05);以上指标2组间相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单纯骨水泥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例数多于改性骨水泥组,但2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与单纯骨水泥相比无明显缺点,且在保证骨水泥支撑强度、减轻疼痛的同时,矿化胶原改性骨水泥可赋予其更好的生物学特性,降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ORCID: 0000-0002-5714-2566(姜文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链进行治疗后的感染控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灶清除后,分别给予患者抗生素骨水泥链置入处理和闭合灌洗引流术,观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次数以及治愈率。结果研究组2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5±4.2)d;平均手术次数为(2.3±1.2)次;患者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2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5)d;平均手术次数为(2.8±1.4)次;患者治愈率为55.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良好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次数,提高治愈率,病灶清除后的感染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渗漏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共88个手术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A术。术前行MRI检查,术后行DR进行复查。计算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临床因素[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70岁、>70岁)、手术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部位(胸椎、胸腰段、腰椎)、骨水泥注入量[(≤4 mL、>4 mL)]及MRI征象(包括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椎间盘损伤、椎体裂隙)对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RI征象对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预测价值。 结果:性别、年龄、椎体部位及骨水泥注入量对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6.67%(16/60),低于PVP的5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检查显示椎体终板损伤、椎体裂隙、椎间盘损伤、达终板骨折线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为27.40%、57.89%、30.30%、54.55%,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的14.73%、27.54%、15.22%、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上述任意两种MRI征象、任意3种MRI征象、任意4种MRI征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高达43.59%、56.00%、100%。同时合并任意两种MRI征象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18、0.553;同时合并任意3种MRI征象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27、0.763;同时合并4种MRI征象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27、1.000。 结论:PKP术后的骨水泥渗漏风险低于PVP,推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取PKP术。另外,术前可行MRI检查,通过患者MRI征象对骨水泥渗漏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