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访谈(纳入9例患者、10名家属和15名医护人员)构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的初稿,并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第1、2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2%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和0.97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68~0.256和0.108~0.267,最终形成涵盖4个一级指标(医疗卫生条件、医护准备度、家庭支持和患者自身疾病因素)、29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临终意愿依从性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癌症晚期患者临终依从性水平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并分析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及预前指示所含的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等态度的一致性。方法 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268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采用预前指示态度及终末生命意愿量表调查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及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的态度。结果 59.0%的患者愿意做预前指示,有88.4%的家属愿意遵守患者制定的预前指示意愿,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010。患者及家属对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及诊断告知态度的Kappa值分别为0.158~0.235,0.227,0.056,一致性较差。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一致性较差,家属对生命维持治疗、死亡地点、诊断告知的态度不能代表患者本人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预前指示态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廖菁  毛靖  陈凤菊  闻曲  周雯  倪平 《护理学杂志》2019,34(15):78-80+94
目的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对死亡地点的选择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北省2所医院的肿瘤科晚期癌症患者775例,以肿瘤患者临终护理意愿量表(End of Life Preferences Interview,ELPI)调查晚期癌症患者对死亡地点的选择倾向及其他终末意愿。结果晚期癌症患者倾向于家里死亡的占79.61%,其他地方占20.39%;医生是否告知终末治疗和护理问题、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性别为患者对死亡地点选择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多数晚期癌症患者倾向于家中死亡,其他地点分别为医院、养老院等。医护人员应适当与患者沟通其疾病情况,让患者在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况下,作出自己临终意愿的选择;普及和发展家庭护理是保证家庭临终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速死亡意愿在疾病晚期患者中普遍存在。严重死亡欲望会影响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本文从疾病晚期患者加速死亡意愿的相关概念、现状、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5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照顾者对疾病晚期患者加速死亡意愿的关注,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家属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为姑息照护领域相关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17名晚期肿瘤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家属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提炼出4个主题:如患者主动提出,自己愿意支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意较好,但不忍患者面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效果令人质疑;目前实施有难度,将来有望推广.家属对晚期肿瘤患者终末治疗的选择提炼出2个主题:不忍患者受苦,选择放弃抢救;进退两难,抢救为无奈之举.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在认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同时存在很多顾虑,知晓抢救的无效性但因外在压力和良心不安选择抢救;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并协助家属与患者、家属与家属之间进行坦诚沟通,以推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93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使用意愿得分32.35±13.75,影响使用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创新便利因素、个人因素、传播渠道;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医院"天下医生"App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传统的诊疗习惯很难改变(36.54%)和没听说过(27.88%)。结论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意愿不强。提高老年患者对移动医疗的使用意愿,应丰富其体验感,加强他们对新型医疗模式优点的认知,并从推广传播、简化操作、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改善。  相似文献   

7.
明星  赵继军 《护理学杂志》2016,(10):106-108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寻求途径。方法选取晚期癌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诠释现象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资料经分析后,共析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即生命感悟(体味生命真谛、对生命的感激);情感寄托(希望、爱、宗教信仰、个人信念);行为突破(坚强面对、器官捐献、后事安排)。结论晚期癌症患者通过多种途径寻求生命意义,辨识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寻求途径,对于护士协助晚期癌症患者发现生命意义、提升其生命意义感有重要作用,使其达到善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对问卷8个项目的 评分分别为4.01±1.21、3.63±1.23、3.93±1.32、4.21±1.19、2.66±1.30、3.59±1.25、4.40±0.88和3.68±1.29.年龄、居住地、重病患接触经历、丧礼经历及宗教信仰是影响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是生命死亡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应该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并总结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安宁疗护管理最佳证据,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家临终关怀及姑息治疗联盟、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与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安宁疗护管理有关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2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及证据提取,与循证小组共同进行证据核对及整合。结果 纳入20篇文献,包含8篇指南、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实践、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从管理原则、筛查与评估、介入管理的时机、环境管理、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健康教育、培训与保障8个方面总结24条最佳证据。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安宁疗护管理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开展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痛苦预防和护理提供循证依据。临床应用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和意愿,制订科学的、个体化的心理痛苦管理方案,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管理结合微信平台宣教对晚期肿瘤患者镇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肿瘤科收治的癌症并伴有癌痛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取癌痛规范化管理,观察组在进行癌痛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结合微信平台宣教。出院3周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癌痛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配合微信平台宣教能够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调动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