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指标及远期评价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2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744例)和保胆取石组(7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胆取石组平均手术用时为(85.26±20.08)min,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60.43±15.61)min,保胆取石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89±1.96)d,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4.97±1.3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后感染、胆漏、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后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腹腔镜胆囊切除未见复发。结论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复发率等方面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具有保留胆囊生理功能的优势,且未见术后并发症。在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均可所谓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46-4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胆囊结石患者共13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胆道损伤、切口感染、腹胀/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9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45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纳入观察组,44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后胆管总内径为(5.2±0.3)mm,小于对照组(6.8±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且保留了胆囊功能,是胆囊结石病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闫立凯 《当代医学》2011,17(26):68-69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8例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可以保持胆囊功能和胆道完整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囊结石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结果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至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保胆取石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5月本院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顺利,平均手术(60.3±20.5)min,平均住院(5.5±2.0)d,无术后胆道出血、胆漏、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5个月~4年,2例胆囊内见泥沙样结石,合并胆囊壁毛糙,14例未见结石复发,无自觉不适,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可作为适应症下治疗胆石症的选择方法之一,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陈炳荣  郁盛诚  周海军 《浙江医学》2022,44(8):863-865,869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至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采用术中胆道造影;对照组患者则未使用术中胆道造影,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胆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率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的31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5 d的抗氧化能力及血液黏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至治疗后3、5 d的血液黏度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抗氧化能力指标的波动幅度也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33例行2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2D组)和30例行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D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患者年龄、性别、BMI指数、结石大小、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及手术时间、胆囊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切口缝合满意度、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结石复发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2D组中3例、3D组中4例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P>0.05),均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2D组胆囊缝合时间明显长于3D组(P=0.001),胆囊切口缝合满意程度明显低于3D组(P=0.0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可缩短胆囊缝合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并提高胆囊缝合质量,可更好作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4例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高智  李方洪 《西部医学》2012,24(10):1903-1904,1906
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腹腔镜手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的62例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对胆漏进行处理;对照组3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22±4.58)天,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0±5.8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此外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探查,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上更具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宫颈癌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7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腔镜组,37例)和开腹(开腹组,38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20.7±50.2)ml,少于开腹组的(354.6±65.3)ml;术中切除盆腔淋巴结(24.7±4.3)个,多于开腹组的(19.5±3.7)个;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8.2±7.6)h,早于开腹组的(60.6±11.2)h;术后住院时间(7.6±2.2)d,短于开腹组的(10.6±2.4)d;并发症发生率13.50%(5/37)低于开腹组的21.05%(8/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0.4±78.3)min长于开腹组(169.3±45.9)min(P〈0.01)。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切缘有残余病灶。所有患者均随访1~52个月,无肿瘤复发和穿刺点转移。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是一种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显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10-24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外一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血糖在6.1~9.0mmol/L,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应并发症。结果:术中出血量(13.54±3.69)ml,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为(7.54±2.69)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3.54±1.69)d,住院时间为(9.82±4.69)d,8例术中转开腹手术,胆道损伤1例,伤口延迟愈合9例,伤口感染12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熟悉疾病特点、胆道系统解剖和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加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不同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3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观察组,27例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手术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2±177;10.3)min、术中出血量为(40.1±177;7.2)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2±177;4.8)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4.3±177;12.4)min、术中出血量为(92.5±177;10.5)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9.3±177;5.6)h,同时观察组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3.0%,对照组术后感染4例,感染率1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杂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86例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83.6±17.8)min]短于对照组[(115.2±19.7)min],术中出血量[(91.4±21.5)ml]也少于对照组[(112.0±38.6)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中转开腹率(3.2%)、腹腔引流量[(116.5±32.1)ml]、住院时间[(6.1±1.1)d]、并发症发生率(7.5%),与对照组的中转开腹率(2.1%)、腹腔引流量[(110.3±30.5)ml]、住院时间[(6.7±1.2)d]、并发症发生率(8.6%)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与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相仿,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余雄  吴崇杰  熊功友 《吉林医学》2010,31(22):3662-3664
目的:总结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96例结直肠癌手术进行分组,腹腔镜组48例和开腹组48例,手术方式包括:Dixon手术37例,Miles手术20例,乙状结肠切除14例,横结肠切除14例,右半结肠切除11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180±58.5)min。术后平均(1.5±1)d下床活动,平均(3±0.5)d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10±2.5)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开腹组:手术时间平均(180±30.0)min。术后平均(3±1)d下床活动,平均(4±0.5)d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15±2.5)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大出血2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2例,切口感染2例,无切口疝、腹内疝、肠梗阻。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4.6%。开腹组: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疝1例,肠梗阻1例,无腹内疝,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6.7%。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下良好的显露,熟练细致的解剖操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 SLMA)与气管插管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喉罩组(30例)采用第3代喉罩插入法进行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法进行气道管理。对两组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PETCO2和SPO2、置拔管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两组患者HR、MAP均显著增高( P〈0.05),且气管插管组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前气管插管组HR、MAP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两组各时相点SPO2及气腹前、停气腹前即刻PETCO2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能首次成功置入导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置入时间分别为(18±6) s和(16±3) 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喉罩组发生并发症7例,显著少于气管插管组的15例( P〈0.05)。结论:全麻下应用Supreme喉罩能有效通气,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切除子宫后壁肌瘤缝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子宫后壁肌瘤的缝合方法,并与开腹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5月我院33例单发的子宫后壁壁间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其中,9例开腹手术,采用常规手术方式;24例在腹腔镜下手术,采用连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缝合子宫肌层及浆肌层。对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4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此种方式的缝合,平均手术时间(55±18)min(35~90min);术中出血量(62±42)ml(10~110ml)。9例开腹手术时间(60±9)min(45~70min);术中出血量(64±35)ml(20~100ml)。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后壁的肌瘤切除,依靠更快捷的缝合方法,完全可以和非常成熟的开腹手术相媲美,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王宋辉  梁国肖 《当代医学》2013,(34):104-10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Ovarian chocolate cyst,O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5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囊肿剥离术(腔镜组),同期5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行传统剖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99.3±16.5)min、术中出血量为(39.6±7.4)mL、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2.3±7.9)h、术后复发率为10.2%(6/59),与对照组(108.6±18.3)min、(81.2±12.5)mL、(29.6±8.7)h、22.2%(14/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和疼痛缓解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症状缓解率高及妊娠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