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本文观察病例系1997年8月~1999年7月在我院就诊或他院转入,病程为2月以上,均有左下腹痛,腹泻或带粘液便或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结肠镜检查提示:肠粘膜血管纹理粗乱,网状结构消失或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组织脆弱易出血或糜烂.结肠粘膜活检呈炎症反应而确诊.为不受其他影响,只选择没有合并症的病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消化内科检查确诊结肠功能紊乱的80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性别及年龄:80例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为15~50岁,以21~40岁青壮年为多,占82%。 2、类型①移动盲肠症:5例,右下腹痛,便秘或腹泻。钡透:盲肠移动性大,结肠袋加深,便常规正常。②盲肠扩张症:15例,右下腹痛,便秘或腹泻。钡透:盲肠扩张积气,结肠袋加深,便常规正常。③肝曲综合证:3例,右上腹胀痛,积气多,排便排气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2个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伴腹胀。1月后腹痛加重,并腹泻稀便,每日2~4次,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在当地医院进行全消化道钡剂造影,诊断为“右结肠占位性病变”,为确诊而来我院就诊。门诊行结肠钡剂逆行造影,疑肠套叠,结肠癌;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腹痛腹泻5d,发现双上肢无力3d"于2011年7月入院。5d左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腹泻,为粘液便,无脓血及稀水便。到当地医院行尿便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肠炎",给予收敛、止泻及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2d起床时发现双上肢无力,双上肢可以抬起,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云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72-172,176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方法:对2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病理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89.3%),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下腹痛和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75%。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阶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糜烂坏死及黏膜下出血。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腹泻、血便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过去称为粘液性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等,现均已废弃。1 定 义 1988年罗马国际会议上提出如下定义:肠易激综合征须具备:(1)腹痛,排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性状和次数的改变和(或)(2)排便行为异常,表现为以下2项或2项以上: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排出过程异常、排便未尽感、粘液便。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因腹痛、腹泻1周入院。1周前,因进不洁饮食后出现左下腹痛,解黄色粘液稀便,无发热、恶心、呕吐。入院时查体:体温37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9kPa。轻度脱水貌,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0次/分,律齐。  相似文献   

8.
3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方法 :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1~14天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 ,并于首次检查后两周至四个月内进行结肠镜复查 ,部分病例取病变粘膜活检 ,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 :32例缺血性结肠炎中 ,男12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3 7岁 ,高峰年龄为61~70岁组。20例患有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 ,6例无可以证明的基础病变 ,但其中的4例有便秘史 ,大部分为一过性炎症型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血便及腹泻 ,少数患者有呕吐或恶心。内镜下表现多样化 ,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界限清楚 ,多数病变位于左半结肠 ,无直肠病变。病理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组 ,但以中年以上发病率为高 ,发病部位多位于血流相对不足的左半结肠 ,并易发生纤维狭窄。血管因素与肠管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对20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钡灌肠检查阳性率低,中西结合及手术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肠镜检查是确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慢性型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 男患,23岁,以持续性新鲜血便1个月入院,每次排便时便中带新鲜血,无排便时疼痛,无便秘,有时伴腹痛,便中无粘液,成形便。患者不发热,无明显消瘦,入院查体:心肺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未触及肿块。肛诊检查:无肛裂、无痔、未见息肉。指套血染,新鲜血。血常规、血生化检查除血  相似文献   

11.
腹腔妊娠较为罕见,1992年4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31岁,女扎术后5年,月经规则,两个多月来因腹部受伤而反复出现左下腹痛,经外院反复治疗,症状时隐时现。近10天来症状加剧,伴里急后重感,无呕吐,无粘液血便,无畏冷发热,起病后食欲下  相似文献   

12.
本病例临床特点:(1)男性青年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伴间歇性血便;(2)血象正常,血沉、粘蛋白异常增高,多种检查未明确病因,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3)病程中以右下腹痛为主,体检右下腹压痛显著,B超提示右下腹肠管实质性包块可能;(4)进行性衰竭。根据以上特征,诊断时应考虑以下疾病: 一、肠阿米巴病本例起病缓慢,有右下腹痛及“果酱样”便,应当首先考虑本病,但(1)长期高热而无肠外迁徙病灶发现,血象不支持合并严重感染;(2)虽有“果酱样”便,但无特殊腥臭味;(3)多次新鲜大便送检均未找到阿  相似文献   

13.
例 1,女 ,4 7岁。因黏液血便 4个月住院。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结肠肝曲一溃疡病灶 ,降结肠有一息肉易出血。病检 :溃疡侵润型腺癌 ;息肉恶变。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 ,回肠与乙状结肠吻合。随访 3年 4个月仍健在。例 2 ,男 ,78岁。粘液血便半年。纤维结肠镜检查示回盲部溃疡病灶 ,结肠肝曲有一乳头状瘤。病理检查 :溃疡侵润型腺癌 ;乳头状腺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 2年 9个月健在。例 3,男 ,6 7岁。粘液性血便 3月。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直肠距肛门 8cm处有一溃疡病灶 ,乙状结肠有一乳头瘤。病理检查 :溃疡侵润型腺癌 ;息肉恶变。行 Dixon,吻合…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 患者一男,63岁,因气尿及粪尿16d入院,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和下腹胀痛;无脓尿、血尿;大便1次/天,无血便、粘液便及水样便.体查:腹平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挑痛;肛查:肛周未见瘘管,前列腺Ⅲ度肿大,质韧,表面光滑,无硬结,指套无粘液血便;尿常规:白细胞( ),红细胞0-3/HP,脓球( );大便常规正常.结肠镜检:发现乙状结肠有三个炎性憩室;钡灌肠检查:见乙状结肠针刺样突出影,大约4cm长细线状瘘道影与膀胱中部相连,未见结肠内充盈缺损,膀胱内无造影剂影;B超:耻骨联合上方纵切扫描见膀胱前壁上方有一直径4mm的瘘口,同时见气体流入膀胱声像;膀胱镜及活检:未见癌,慢性炎症改变,移行上皮增生,淋巴组织增生.诊断:乙状结肠膀胱瘘.  相似文献   

15.
直肠类癌(RCT)占胃肠道类癌第三位,仅次于阑尾及小肠类癌。临床上常有排便异常表现。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处理,预后较好。我院1981年10月至1990年5月共诊治3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24~47岁。除排粘液便或及血便外,无全身症状。体检:心肺(一)。肝脾未触及。肛门检查:距肛门口6~8cm处触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疾病,我院1993~2007年结肠镜检查8566例,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32例,现就其内镜下表现、病理和治疗后的转归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直肠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 ,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病例仅累及直肠 ,与累及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有区别 [1 ] ,我们对我院从1995 - 1999年 4a中确诊的 40例患者 ,进行了局部灌肠治疗 ,疗效可靠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男性 2 7例 ,女性 13例 ,年龄为 2 1~ 6 7岁 ,平均为 46岁 ,病程最长为 5 a,病情多为慢性发作。 40例中 2 5例 (6 2 .5 % )以排便次数增多及轻度下腹痛为主诉 ,有 10例 (2 5 % )以粘液便或粘液血便为主诉 ,3例 (7.5 % )表现为血便 ,2例 (5 % )表现为便秘…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1 995年以来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 2 6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 8例 ;年龄 32~ 48岁 ,平均 39岁 ;病程 :1年 6例 ,2~ 5年 1 4例 ,5年以上 6例。均符合IBS的临床诊断标准[1 ] 。1 2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尚好 ,查体发现左下腹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均有反复腹泻 ,5~ 7次 /d ,有粘液便 ,肠鸣音亢进 ,便前轻度腹痛 ,便后消失。1 3 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正常 ,血沉正常 ,1 8例钡灌肠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8例纤维结肠镜检查 ,除肠蠕动亢进外 …  相似文献   

19.
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未婚,学生。因“停经2月,下腹痛10天”入院。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下腹略膨隆,可扪及一20cm×6cm大小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妇检:外阴、阴道、宫颈无明显异常;子宫后位,活动可;左侧附件区子宫前上方可触及一直径约25cm×7cm囊性肿物,边界尚清,无压痛。辅助检查:B超示:子宫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其内未见异常,左侧卵巢前方见约26.0cm×7.5cm无回声区,壁光滑,内透声好,考虑诊断:盆腔巨大囊肿。肿瘤四项+CA-125检查无明显异常。拟诊“盆腔包块待查,左卵巢囊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0例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30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30:1,平均发病年龄46.3岁,高峰年龄段为31~60岁,有93.33%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伴肠外表现者占13.33%。大肠镜检查以黏膜破损、炎症、出血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结结肠者最多,二者合计占48。15%。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部分伴有黏膜糜烂、溃疡、腺体非典型性增生及隐窝脓肿。并发穿孔1例,未发现癌变者。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结论本组UC患者病程相对短,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等,病变位于左半结肠为主,肠外表现者相对较多。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癌变者。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