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颌面部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颌面部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用明胶海绵、弹簧圈及线段选择性栓塞血管瘤的供血管,瘤体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结果 4例栓塞加局部注射后,供血动脉完全闭塞,瘤体异常血管团消失。局部肿块明显缩小、硬化或消失。结论 颈外动脉栓塞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运用是安全、可靠,具有根治作用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之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入栓塞术和平阳霉素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和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颌面部蔓状血管瘤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左、右颈外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7d和半个月经皮向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次8mg。结果9例患者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均取得成功,栓塞术后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变硬,所有患者经随访7~29个月未见局部肿块复发。全部病例栓塞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动脉栓塞术结合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5~ 2 0ml ,然后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 (PVA)颗粒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 :“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栓后肿瘤血供中断 ,瘤体缩小 ,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治疗肝血管瘤 ,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至血管瘤体大部分充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对碘油空虚区域再行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PLE。定期观察瘤体碘油充填情况,瘤体大小和并发症。结果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后,碘油沉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入利多卡因5-10 m1及平阳霉素碘油乳剂5-20 ml。栓塞前常规肌内注射杜冷丁50-100 mg;病变巨大、多支血供、病人年龄>60岁者,分次介入治疗。术后3-48个月CT、B超随访观察栓塞前后肿瘤直径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见平阳霉素碘油完全充填。病灶完全消失9例,缩小50%以上7例,病灶缩小25%-50%2例。其中6例血管造影复查见病灶血管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闭塞。临床症状好转率8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良好,微创、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栓塞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经动脉栓塞疗法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经验,以期为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6例患者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均由颈外动脉供血,然后进一步检查有无动静脉瘘的存在。如果有动静脉瘘,则选用合适的弹簧钢丝圈栓塞该支血管,如果没有动静脉瘘,则先采用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的微动脉,然后再注入大的明胶海绵颗粒,最后用弹簧钢丝圈栓塞该支血管的主干,随后复查有无其他供血动脉,直至所有的供血动脉被栓塞,6例患者栓塞术后博动及杂音立即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栓塞区有轻微疼痛、肿胀、经对症处理逐渐消失,未发生误栓其他器官及大面积组织坏死的并发症,随访7-29个月未见复发,研究表明,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行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局部注射硬化(IS)治疗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纯动脉硬化栓塞治疗比较.方法 收治32例婴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血管瘤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供血动脉插管,依次使用碘油博莱霉素乳剂及聚乙烯醇泡沫颗粒栓塞.术后2周对残余病灶行博莱霉素局部IS治疗...  相似文献   

8.
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附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HHCH)的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然后用明胶海绵或PVA适量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爆米花样染色”“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20例肿瘤血供中断,瘤体缩小及碘油在肿瘤内均匀沉积。结论:采用超液化碘油和平阳霉素加适量明胶海绵微粒联合栓塞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切实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栓塞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插管不同栓塞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5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为3组,A组15人,栓塞剂鱼肝油酸钠 碘化油;B组18人,栓塞剂为8mg平阳霉素 碘化油乳化液栓塞组,C组23人,栓塞剂为8mg平阳霉素 碘化油乳化液 明胶海绵颗粒.全部患者于栓塞后3及6个月行CT复查,评价瘤体萎缩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疗效无差异,C组比A,B组疗效好(P<0.01).结论: 应用平阳霉素作为血管内皮损伤剂和碘化油栓塞海绵状血管瘤,再以明胶海绵阻断供载瘤供血动脉干为最佳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硬化性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肝动脉硬化栓塞术(TAE)治疗的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对150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硬化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3、6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复查 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短路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肝动脉双重栓塞治疗合并有门静脉短路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门静脉短路 ,应用微导管行肝动脉超选择插管 ,局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双重栓塞 ,观察动静脉短路闭塞情况肿瘤染色变化情况、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及随访瘤体缩小程度。结果 :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平阳霉素碘化油合用PVA微粒肝动脉超选择双重栓塞后 ,动静脉短路均闭塞 ,肿瘤染色消失 ,术后随访瘤体直径明显缩小 (P <0 .0 5 ) ,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肝动脉双重栓塞治疗 ,合并门静脉短路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联合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油聚集征象.血管瘤直径由术前为(9.3+2.2)cm到术后6、12个月时分别为(4.2+1.5)cm和(2.0+1.3)cm.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治疗后均获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选择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健  张阳  杨振祥  曾宁川  朱萍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304-306,F0004
目的:综合分析对颌面部巨大血管瘤采取瘤体内结扎合并平阳霉素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发生于颌面部的巨大血管瘤采取瘤内缝线纵横结扎,将之分割成许多互相隔断的小区,再进行平阳霉素的多次注射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9例,占76%,好转6例,占24%,无效0例。结论:瘤体内结扎合并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具有疗程缩短,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是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理想治疗方案,尤其适合于单纯平阳霉素注射无效或不宜手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海绵状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因所在的部位不同而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近年来,采用平阳霉素加碘油瘤内局部注射治疗舌体海绵状血管瘤疗效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对32例有症状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后3、6、12和18个月的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栓塞治疗后肿瘤进行性缩小,术后第3、6、12、18个月复查,肿瘤平均缩小程度分别为29.6%、43.7%、56.3%、64.8%;其中3例肝血管瘤分别于第12个月和第18个月复查时CT或MRI提示消失;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肝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态碘化油及平阳霉素混合乳剂进行瘤体栓塞治疗。随访6-24月。结果:本组病例典型瘤体均有明显改变,造影示“早出晚归”征象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8例瘤体缩小50%以上,异常血管湖消失。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动脉内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总结采用平阳霉素瘤腔局部注射颌面部头颈部血管瘤满 5年的 4 32例病例情况。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莓样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治愈显效率达 77 95 %、90 78%、80 5 6 % ,有部分病例合并有疤痕、色素异常、皮肤皱缩、组织畸形并发症。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可靠 ,应注意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肝动脉栓塞后进行瘤体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9例少血供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经肝瘤体内药物注射治疗情况.对于CT/MRI明确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 cm),且CT增强扫描时仅有点状或少许斑片状强化而大部分无强化且延迟扫描时仍然如此表现的9例患者,先行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10 m1)与博莱霉素(8 mg)混悬剂,实际用量为5~10 ml.栓塞后4 d开始行经皮经肝瘤体内穿刺多点注射博莱霉素8~16 mg,间隔3~4 d再次注射,连续2~3次,1个月后复查CT,以后3、6个月及1年不定期复查CT.结果 9例患者DSA上所见血管瘤染色与CT增强扫描表现一致,碘油沉积呈散在点状分布,治疗后1个月瘤体均明显缩小,以后继续缩小,1年后复查基本稳定不再缩小.2例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出现栓塞后胆汁瘤,随访观察未进一步进展,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联合瘤体内博莱霉素注射治疗少血供性肝血管瘤是简便、安全并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对2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索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化油聚积征象。术前血管瘤直径为(8.1±2.2)cm,术后6个月血管瘤直径为(5.4±1.3)cm,术后12个月血管瘤直径为(3.4±1.2)cm。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评价和分析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34例 ,瘤体大小为 2 .5cm× 2 .0cm~ 9.0cm× 12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 ,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6~ 18个月。结果 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 ,32例 (94 .1% )血管瘤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 ,1例发生肝坏死及肝内胆管毁损性并发症 ,5例发生胆囊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 17.6 % (6 34)。结论 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一种”无损伤”的治疗方法 ,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