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绿色环保材料为基础,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水溶性的L-半胱氨酸包覆的锰离子掺杂的硫化锌量子点(L-Cys/ZnS:Mn2+QDs),并以此为荧光探针建立了测定抗癌药物氟尿嘧啶(FU)的新方法。方法:研究了FU对L-Cys/ZnS:Mn2+QDs荧光的淬灭作用并阐述了可能的作用机理。实验还考察了缓冲液体系、pH、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对测定FU的影响。结果:在磷酸盐(pH6.5)缓冲溶液中,L-Cys/ZnS:Mn2+QDs浓度为1.6×10-4mol.L-1时,FU在1.0~8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对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与溶液中氟尿嘧啶的浓度符合斯特恩方程,线性方程为:Y=0.01059C+0.9757(r=0.9988);猝灭常数为1.377×103L.mol-1;检出限为0.38μg.mL-1。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FU注射液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FU的加样回收率为99.2%~100.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望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标记物用于体内药物的示踪和测定。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三肽中间体δ-(L-α-氨基己二酰)-L-半胱氨酰-D-缬氨酸被产黄青霉菌的异青霉素N合成酶(环化酶)转变成异青霉素N。该环化反应需要二硫苏糖醇,被加氧酶的辅因子Fe~(2+)和维生素C所刺激,考查了11种无机离子,Co~(2+)和Mn~(2+)完全抑制酶活,Sn~(2+)抑制87%,Zn~(2+)、Cu~(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ARK2基因在锰致大鼠运动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注射用生理盐水;低剂量组:Mn~(2+)1 mg/kg,换算成MnCl_2·4H2O为3.6 mg/kg;高剂量组:Mn~(2+)5 mg/kg,换算成MnCl_2·4H_2O为18 mg/kg。适应性喂养1周,通过腹腔注射染锰,1次/2 d,监测体重。通过体重变化的结果分析锰中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转棒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协调能力;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RT-PCR测定血液、纹状体、皮质内PARK2基因的表达,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染锰后雄性大鼠纹状体及黑质的病理改变。结果随着染锰剂量的增加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对照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在转棒实验中总路程和总时间以及平均速度均有明显差异,对照组转动时间和路程明显长于染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Y迷宫交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锰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纹状体和皮质内PARK2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下,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对照组黑质致密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多,呈带状斜行排列,高剂量染锰组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消失,残存神经元萎缩。结论锰对大鼠运动功能有一定影响,PARK2基因在对抗锰中毒大鼠模型的神经毒性中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磁共振图象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因此人们广泛寻找提高图象精度的方法。为了减少顺磁离子Gd~(3+)、Mn~(2+)、Fe~(3+)的毒性,延长血液滞留时间,质子弛豫时间增加,以便提高磁共振图象精度,本文研究了用脂质体作为顺磁离子载体的络合载体理化性质、稳定性、大鼠体内药动学、器官分布以及磁共振图象。脂质体的组成为豆磷脂、胆固醇及亲脂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CdTe@ZnS QDs和Ag2Se QDs促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作用的差异,探究炎性反应产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源性小胶质细胞株BV2为体外模型,QDs设置1.25、2.50和5.00 nmol/L浓度梯度,分别染毒3、6、12和24 h。比色法检测细胞LDH释放,ELISA法检测胞外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P65和Ikb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细胞分别暴露于3种QDs后,与对照组相比,LDH释放水平会随着QDs染毒时间和浓度升高。LDH升高水平:CdTe QDs>CdTe@ZnS QDs>Ag2Se QDs; IL-1β释放水平也随着QDs浓度升高,IL-1β升高水平:CdTe QDs>Ag2Se QDs>CdTe@ZnS QDs。暴露后,细胞质内P65和Ikb表达水平随QDs浓度升高而减少;细胞内ROS水平随QDs浓度升高,ROS升高水平:CdTe QDs&g...  相似文献   

6.
TiO_2光催化降解水中盐酸左氧氟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锐钛型TiO_2为光催化剂,研究其对水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溶液pH值、TiO_2用量、药物初始浓度和金属离子对盐酸左氧氟沙星光催化降解的影响规律。结果当TiO_2用量为4.0 g·L~(-1)、药物初始质量浓度为6 mg·L~(-1),pH=7.0,光照反应10 min时,盐酸左氧氟沙星的降解率在96%以上;溶液中的Na~+、Zn~(2+)、Fe~(3+)对盐酸左氧氟沙星降解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从高到低的顺序为Fe~(3+)、Zn~(2+)、Na~+。结论锐钛型TiO_2能够有效地降解水中的盐酸左氧氟沙星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对L-甲状腺素(Levothyoxine,Lev)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注射L-甲状腺素建立心肌肥厚模型,Pue按100 mg·kg(-1)灌胃给药,监测血压持续15天,检测大鼠心功能,取心肌组织测心肌胶原和Ca(2+)浓度.结果:Pue组显著降低L-甲状腺素模型大鼠血压,降低Ca(2+)浓度组织胶原含量.结论:葛根素对甲状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薄荷醇促透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考察薄荷醇对KC细胞连接紧密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对KC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试剂盒法测定对KC细胞内Ca^(2+)-ATP酶活性、PLC活性、PKC活性和ATP含量的影响,考马斯蓝染色测定对KC微丝骨架结构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薄荷醇能明显降低KC间连接紧密性、Ca^(2+)-ATP酶活性和ATP含量,增加细胞内Ca^(2+)浓度、PLC活性和PKC活性,KC细胞间隙明显增加。与200μmol·L^(-1)薄荷醇组相比,联合使用PLC阻滞剂U73122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后,均能增加KC间连接紧密性,降低胞内Ca^(2+)浓度。结论薄荷醇通过增加KC胞内Ca^(2+)浓度发挥促透作用,这与其增强PLC活性、促进外源性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Ringer 发现Ca~(2+)在维持心肌收缩中的重要性以来,已有100多年;然而,Ca~(2+)的信使功能最近才得到重视。这种功能是通过细胞的下列三种表现来表达:(1)静息状态时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低下(≤10~(-7)M),兴奋时则增加到10~(-7)和10~(-5)M 之间;(2)细胞内存在有特异性Ca~(2+)结合蛋白,作为细胞内的Ca~(2+)受体,其解离常数在10~(-7)和10~(-5)M 之间;(3)在浆膜和细胞器内,有Ca~(2+)特异的流出、流入和隔绝过程,使兴奋时细胞内Ca~(2+)浓度增加,静息时则回复和保持在低水平。细胞内Ca~(2+)通过能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徐覃莎  王少石 《贵州医药》1993,17(3):132-133
我们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病(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Ca~(2+)、Na~+浓度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血压组血清游离Ca~(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而Na~+则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且Ca~(2+)、Na~+之间在高血压组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病人血清游离Ca~(2+)浓度降低,而Na~+在其发病过程中参于了Ca~(2+)的异常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9,(7):1010-10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骨质疏松症(OP)引起心脑血管疾病(CD)大鼠的影响,从Ca~(2+)代谢角度探讨葛根素治疗OP引起CD的药理药效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注射(1次·d~(-1))+地塞米松肌内注射(2次/周)的方法制备OP引起C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地尔硫?组(21.6 mg·kg~(-1))、葛根素组(0.162 g·kg~(-1)),每组12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14 d后,采集各组血清样本,分离各组大鼠股骨、血管、心脏等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及血管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HDL-C、LDL-C、TG等生化指标的变化;采用ICP-MS法检测股骨、血清、血管以及心脏中Ca~(2+)含量。结果病理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OP引起C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葛根素能够改善心脏及血管病理状态,并能调节CD相关生理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P-MS结果显示,葛根素治疗后大鼠股骨中Ca~(2+)含量明显增多,血清、血管、心脏中的Ca~(2+)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对OP引起的C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Ca~(2+)代谢、抑制"钙搬家"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辅助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结直肠癌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雷替曲塞(3 mg·m(-2))和奥沙利铂(130 mg·m(-2))和奥沙利铂(130 mg·m(-2)),均静脉滴注。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辅用黄芪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为三周一个疗程,总疗程数≤6个(18周)。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疗程评价其疗效,观察CD(-2)),均静脉滴注。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辅用黄芪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为三周一个疗程,总疗程数≤6个(18周)。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疗程评价其疗效,观察CD(3+)、CD(3+)、CD(4+)细胞、CD(4+)细胞、CD(3+)/CD(3+)/CD(8+)变化,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个月(95%CI:1.035(8+)变化,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个月(95%CI:1.0352.426,P=0.029)。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组CD2.426,P=0.029)。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组CD(4+)/CD(4+)/CD(8+)为(1.30±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14)(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7%、36%和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61%和52%(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延长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高盐模型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的影响。方法使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抑制剂HC067047对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预孵育后,通过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4和NO荧光探针DAF-FM DA进行Ca~(2+)以及NO标记,研究TRPV4对NO产生的影响。以60 mmol·L~(-1)高盐刺激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检测Ca~(2+)内流以及NO的生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制TRPV4减少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a~(2+)内流及NO的生成;与同渗透压的甘露醇相比,高盐抑制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TRPV4介导的Ca~(2+)内流及NO的生成。结论高盐状态下,通过抑制TRPV4通道导致Ca~(2+)内流减少,NO的生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Zn2+)、铁(Fe2+)、镁(Mg2+)、钙(Ca2+)、铜(Cu2+)的测定对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人体Zn2+、Fe2+、Ca2+、Cu2+、Mg2+五种元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健康人做对照.结果:肝癌患者全血中Zn2+、Fe2+、Mg2+、Ca2+与正常人对照含量减少(P<0.01),而Cu2+的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Cu2+/Zn2+孙比值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肝癌患者血中微量元素Zn2+、Fe2+、Mg2+、Ca2+、Cu2+明显异常,通过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检测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定量测试法检测了静息淋巴细胞胞浆内游离钙浓度,并以Ca~(2+)载体A23187作为阳性对照.观察了(一)蝙蝠葛苏林碱(8701)对兔淋巴细胞胞浆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701的各种实验浓度均可显著地促进淋巴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在浓度为10~(-4)mol·L~(-1)时,增加细胞内Ca~(2+)浓度的作用显著高于Ca~(2+)载体A23187的作用(P<0.01),提示该药有可能作为淋巴细胞的刺激剂或在高浓度时可能造成淋巴细胞的Ca~(2+)中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Cajal间质细胞内、外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以痛泻要方灌胃为干预手段,最后一次灌胃结束24小时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制备含有痛泻要方组分的血清(含药血清)。分别并培养幼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将已制备的含药血清分两次分别加入Cajal间质细胞培养瓶中,微板法检测Cajal间质细胞内、外Ca~(2+)浓度。结果:含痛泻要方血清可显著升高Cajal间质细胞内Ca~(2+)浓度,降低Cajal间质细胞外Ca~(2+)浓度。结论:含药血清对Cajal间质细胞内、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能是痛泻要方调节FD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药异叶青兰总黄酮(TFDH)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与TFDH 10,25和50μmol·L~(-1)孵育30 min后,加入NE 2μmol·L~(-1)共培养48 h。CCK-8法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RT-PCR法检测心肌肥大基因心房利钠肽(A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m RNA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_i);破碎细胞后酶促反应测定Ca~(2+)-ATP酶的活性;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NE 2μmol·L~(-1)刺激心肌细胞48 h,可使心肌细胞相对存活率由细胞对照组的(95±1)%下降至(78±5)%(P<0.05);细胞表面积由(178±29)μm~2显著增加至(274±38)μm~2(P<0.05);ANP和β-MHC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分别由细胞对照组的1.00±0.01和1.00±0.02升高至2.76±0.55和2.69±0.31(P<0.05);心肌细胞内[Ca~(2+)]_i显著升高,由细胞对照组的(1.00±0.12)升高至(1.52±0.41)μmol·L~(-1),Ca~(2+)-ATP酶的活性显著下调,由细胞对照组的(1.01±0.14)下降至(0.41±0.06)μmol·L~(-1)(P<0.05);NO浓度由细胞对照组的(1.50±0.14)下降至(1.12±0.05)μmol·L~(-1),NOS活性由细胞对照组的(0.86±0.06)下降至(0.52±0.10)μmol·L~(-1)(P<0.05)。给予TFDH 10~50μmol·L~(-1)能对抗NE引起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和表面积增大,对NE引起的ANP和β-MHC m RNA表达增加也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同时对心肌细胞内[Ca~(2+)]_i升高、Ca~(2+)-ATP酶活性下降及NO浓度和NOS活性下降也具有一定的对抗作用(P<0.05)。结论TFDH能改善N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下调ANP和β-MHC m RNA的表达,减小心肌细胞表面积,其机制可能与促进NO释放、调节细胞内Ca~(2+)浓度和a~(2+)-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大鼠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利用压力感受器插管法测定左心室相关心功能参数,记录低、中和高3个浓度Dio对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_(max))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io对H9c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多功能酶标仪观察药物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0.1、1μmol·L~(-1)Dio可明显增加LVSP,由(11.55±0.52)、(10.53±0.28)kPa分别增加至(13.08±0.72)、(12.53±0.64)kPa(P<0.01);增加+dp/dt_(max)由(0.38±0.10)、(0.40±0.07)kPa·ms~(-1)分别增加至(0.42±0.11)、(0.43±0.02)kPa·ms~(-1)(P<0.05)。10μmol·L~(-1)Dio则使LVSP由(12.13±0.33)kPa减至(9.46±0.77)kPa(P<0.01),使+dp/dt_(max)由(0.42±0.04)kPa·ms~(-1)降为(0.24±0.04)kPa·ms~(-1)(P<0.01)。0.1、1、10μmol·L~(-1)的Dio可使H9c2细胞中Ca~(2+)相对荧光强度由(16.62±0.89)分别增加至(21.48±0.80)、(25.68±0.69)和(19.84±0.66)(P<0.01)。0.1、1μmol·L~(-1)Dio对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而10μmol·L~(-1)Dio会使JC-1单体与聚合物的比值由(1.14±0.03)增加为(1.35±0.06)(P<0.01),即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低、中浓度Dio可增加LVSP和+dp/dt_(max),表现正性肌力作用,机制为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并且,其在增加细胞内Ca~(2+)浓度的同时并不会引起钙超载,仅高浓度出现。  相似文献   

19.
用Fura—2荧光技术直接测定眼镜蛇心脏毒(CTX)对大鼠泪腺细胞胞浆Ca~(2+)浓度的影响。在无Ca~(2+)的介液下,CTX可使胞浆Ca~(2+)浓度升高;随之加入1mmol/L CaCl_2可使胞浆Ca~(2+)浓度进一步升高。表明CTX能引起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8mmol/L CaCl_2能阻断CTX升高胞浆Ca~(2+)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放射性~(65)Zn示踪法,显示在离体条件下Pb~(2+)和Hg~(2+)能阻止~(65)Zn渗入红细胞中。Pb~(2+)或Hg~(2+)在1-20μmol/ml时使人的红细胞产生溶血,Zn~(2+)10μmol/ml对溶血有明显保护作用。扫描电镜发现,人的红细胞与Pb~(2+)或Hg~(2+)共育后,其中许多红细胞失去了双凹圆盘形结构,产生棘状、异形和环状细胞;加Zn~(2+)后这些变形的红细胞明显减少,说明Zn~(2+)对铅、汞引起的溶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