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从疾病护理发展为做好病人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护理。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科室整体健康护理的开展,供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转变:使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集中处理,各病区所需的医疗用品实行下收下送,引流瓶、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集中消毒清洗等,使临床护士的时问更多的用于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分析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要因后进行对策拟定和对策实施,同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门诊儿科病人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质量由改善前的78.4%提高到改善后的94.8%,进步率为20.9%。患儿家长对雾化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品管圈成员的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等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门诊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门诊儿科病人的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质量,还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雾化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使每位圈员都实现了自我价值,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雾化用氧气吸入器和扶舒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4月~ 2012年8月使用雾化用氧气吸入器和扶舒清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60例患者进行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使用后的感觉及效果.结果 多功能雾化用氧气吸入器既能配合扶舒清进行吸氧,又能独立进行雾化治疗,同时能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扶舒清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应用提高了湿化效果,减少了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的污染,避免了院内感染,保障了患者用氧安全.  相似文献   

4.
氧气装置是医院常用的治疗设备。氧气的使用途径很多,一般用于吸氧、氧气雾化等,而氧气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氧气湿化瓶是必不可少的。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进行氧气雾化治疗时,需要氧气压力较大,另外,湿化瓶使用时间长、湿化瓶老化易脆等原因,偶有发生湿化瓶爆炸的现象,对病人和工作人员容易造成惊吓甚至伤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一种氧气湿化瓶套,临床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葛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
氧气疗法 (oxygentherapy) [1] 是临床上针对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给予缺氧的病人吸入氧气 ,纠正低氧血症及其带来的危害 ,挽救病人的生命。现就供氧前的准备 ,不同的供氧方法 ,氧气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1 供氧前的准备1 1 氧气装备刘冬兰等[2 ] 对壁式氧气管道装置、吸氧连接管及湿化液使用 2 4h进行检测。结果是 :湿化瓶盖、送氧管出口污染率是 81 0 % ,通气管道内腔污染率是89 0 %。吸氧连接管污染例数随使用的延长而增加 ,无菌湿化液存放 4 8h细菌培养为阳性。提示壁式氧气管道装置的消毒应引起重视。唐吉荣等…  相似文献   

6.
<正> 氧气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氧气筒供氧及中心供氧装置,使用时连接流量表即可使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氧气用完后,一次性吸氧管被丢掉,氧气流量表出气口暴露于空气中,易造成灰尘进入,不利于氧气设备的保养。我院采用消毒后的止血带套在氧气流量表出气口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装置和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使用中的污染状况,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对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装置和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使用中的污染状况进行采样检测。结果监测可反复使用湿化瓶湿化液95份,合格72份,合格率为75.8%,5份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份检出阴沟杆菌;监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湿化液87份,合格86份,合格率为98.9%,未检出致病菌。结论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可以连续使用1周不更换,不需要清洗、浸泡、消毒、干燥保存和换蒸馏水等繁琐工作程序,显著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郑佳 《护理研究》2008,(1):229-229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吸氧是1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氧气在湿化瓶中引起的噪音影响病人的休息,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护理工作中将1块纱布摊开,放入湿化瓶中,将氧气流量表中的内芯放在纱布中间,  相似文献   

9.
王丽珠 《护理研究》2006,20(9):2258
氧气吸入疗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也是治疗危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防止交叉感染。吸氧用的湿化瓶及其内的通气管每周消毒两次,由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是塑料制品,反复拆装,加之消毒液的轻度腐蚀,极易损坏;或因使用时间长,有丢失现象,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我科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氧气湿化瓶内通气管,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以下简称氧驱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其形成雾滴大小适中,使用方便,近年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使用。现总结我科应用氧驱雾化吸入法治疗呼吸科疾病的经验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在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两组:单纯使用纱布(双层)置于气管处的对照组28例,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治疗组34例。护理后统计相关指标,最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口的平均暴露次数(4.5±3.2)次,日均护理时数(1.8±0.4)h,肺部感染者7例(20.6%),数据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具有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总结了38例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护理、正确使用氧气雾化面罩、观察面色及呼吸、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预防宣教工作等,通过观察和护理发现该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患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阳蔚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485-485
临床上中心吸氧湿化瓶内的通气管存在两个弊端:其一,通气管末端的防震海绵,使用后海绵内水份完全干燥时间长,容易滋生细菌。其二,氧气经通气管产生水泡发出响声大,常造成影响病人睡眠的因素之一,而且氧气流量越大响声越明显。新改制的通气管能有效改善以上问题,通气管干燥时间缩短7倍,氧气发出的响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吸氧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之一,氧气湿化液的使用可避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服度[1].氧气湿化液污染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2].在我院医院感染病人中,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由此可见湿化液污染是造成氧疗病人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控制氧气湿化液的带菌情况,减少氧疗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专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氧气吸入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被广泛应用,既可以用于预防保健,也可以用于治疗因缺氧造成的各种疾病。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可损伤纤毛运动;在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减轻刺激作用。当湿化瓶内通气管因长期反复安装与停用使其被磨损后,氧气表就不能再使用;又因为氧气湿化瓶内的通气管配置困难,造成医疗设备的闲置与浪费。为此,我科展开了技术革新,研制出一种替代式氧气湿化瓶内的通气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氧气疗法是医院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病人使用的湿化瓶系统污染,就极易引起院内感染,湿化瓶系统包括氧流量管、过滤管、氧气连接管、湿化瓶.本院自2008年以来对湿化瓶系统的消毒与保存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氧气吸人疗法是最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氧气装置中的湿化瓶及通气管要求一人一用,每周定期消毒2次。由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是塑料制品,经过频繁拆装和消毒液的轻度腐蚀,极易损坏;或因浸泡消毒后保存不当致通气管再次污染和丢失,临床急用时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我科采用1ml注射器改装成湿化瓶通气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氧气湿化瓶是氧气吸入治疗的重要装置,氧疗时湿化瓶中的湿化液可湿化氧气,减少了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还可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适度。但氧气湿化瓶的污染可导致湿化液污染,被污染的湿化液会产生带细菌的气溶胶随氧气吸入至病人的呼吸道,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以前医院临床各科室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均为分散式管理,由各科室护士将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19.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临床工作中,对用过的湿化瓶需要清洁、消毒后干燥保存。但时间长了瓶壁上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容易滋生细菌。通常用毛刷或长镊子夹取棉球擦洗瓶内水垢,效果差、费时、费力。目前常以过氧乙酸、洗洁净、"84"原液等清洗,但长时间应用过氧乙酸可腐蚀湿化瓶内表面,使之失去光泽性,且浪费大量的过氧乙酸;使用洗洁净、"84"原液擦洗,也很难将水垢彻底去除,且费时、费力。为让湿化瓶快速洁净透亮。现介绍两种高效率的除垢方  相似文献   

20.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我科常规将一次性吸氧管和氧气装置相连接,但经常出现因长度不够,导致病人翻身活动或坐起时不便,我科将已用的医用面罩式雾化器进行改良,代替延长管连接输氧管,方便实用,衔接紧密,无漏气现象,能保证患者有效吸氧。1材料与制作1.1材料一次性雾化吸入器,输氧管,剪刀1.2操作方法将已经使用的一次性雾化管的面罩与导管分离,用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