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仿真内镜成像是一种三维后处理虚拟内镜检查,可清晰显示泌尿系解剖与病变的三维立体解剖结构[1]。CT血管分析技术是针对血管病变的定量分析后处理技术。将血管分析软件与仿真内镜结合诊断肾积水病因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2.
在CT扫描的过程中增强扫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扩大组织器官之间的密度差异,从而提高分辨率.由于病变部位血管分布不同,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区分正常血管结构,明确病变血管,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尤其对一些等密度病变诊断意义更大.静脉注射造影剂还可以提示解剖细节,因而合理使用造影对CT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腹部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使用TOSHIBA/SX螺旋CT扫描机,以3~5mm/s进床速度,3mm的X线束厚度进行螺旋扫描,图像重建间隙1.5mm.所获的容积数据输入Sun Sparc Station 20工作站,再用TOSHIBA Xtension 2.01版本软件,重建出病变及其周围大血管和骨骼的三维图像.结果40例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腹部病变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腹部肿瘤或大血管病变的三维图像,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腹部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肾脏之间的立体图像.从另一角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0例肝脏病变及疑似肝脏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序列原始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多曲面重建法重建肝动脉,观察肝动脉解剖及其变异情况。结果:650例患者中,563例(86.7%)患者肝血管起源正常,87例(13.3%)患者肝血管起源存在变异。结论: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肝动脉血管解剖及变异能较好显示,对肝脏病变的外科手术、肝移植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病变显示中的应用。方法 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为腔内支架隔绝术后)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方式进行血管重建和观察。所有病例均有血管造影对照。结果 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内窥视镜在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不同的重建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采用不同的重建方式或多种方式相结合,可全面、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和假腔内血栓。并可对介入治疗后血管内支架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病变的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熟悉肾的血供解剖变异对肾脏疾病,尤其在肾移植、肾性高血压及先天、后天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可重复检查的方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能够提供多种参数,包括肾血管解剖和血管病变的信息,因此它在诊断肾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CT介入放射学是经皮非经血管的介入技术,它包括CT导引下活检和介入性治疗。 CT介入放射学的导引工具是CT扫描机,CT导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介入技术。CT扫描可清楚的显示病变的大小、外形、病变内坏死空洞区、次及与血管等周围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又可精确确定进针点、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此项研究的目的为提高介入技术的精确度和安全系数,使之广泛的用于全身各部位介入技术的导引,研究CT导引活检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和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简称为MS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简称为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例AD患者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技术参数及影像后处理方法。结果:MS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病变及复杂的解剖关系,如血管双腔、内膜片、累及范围等。结论:MSCT血管成像是主动脉夹层确诊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强 《微创医学》2001,20(6):789-79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冠状CT扫描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鼻腔鼻窦炎病变患者采用冠状位CT扫描及图像后骨重建法处理.结果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病变程度和范围、鼻腔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膜及解剖变异等情况.结论冠状CT扫描能正确反映鼻窦炎的解剖变异、病变范围、程度及周围关系,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前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初诊被误诊或漏诊,最后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成像(SSD)、曲面重建(CPR)。结果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