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椎板切除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因硬膜外瘢痕粘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目前仍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对于粘?吵连形成的机制,LaRocca等(1974年)认为,椎板切除造成的局部缺损主要通过炎症反应、肉芽组织产生、瘢痕组织形成等基本病理过程来修复,从而形成一层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根,并首次提出"椎板切除膜"的概念.许多学者为了阻止这一过程,进行了大量生物性或人工合成性防粘连材料的研究.笔者就硬膜外防粘连材料及其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粘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无理想的防粘连材料和方法。Key等认为,瘢痕形成来源于椎管前方损伤的纤维环;而LaRocca等提出,纤维化主要由背侧损伤骶棘肌粗糙面的成纤维细胞侵入肌间血肿所致,并创立了“椎板切除膜”理论。20世纪90年代,songer等。  相似文献   

3.
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是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目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材料众多,动物、临床实验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就各种防粘连材料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硬膜外瘢痕粘连与热敏实验的关系.方法 作大鼠椎板切除模型,在硬膜外放置或不放置聚己内酯/聚乳酸膜(PCL/PLA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瘢痕粘连.并设非手术组.分别于术后5 d、10 d、3周、6周及12周作热敏实验.手术组分别于术后1周、3周、6周、12周每组处死8只动物,作大体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初期,受术动物的痛阈降低,术后10 d受术动物痛阈恢复正常,而术后第十二周时,手术对照组痛阈降低.PCL/PLA膜组较对照组硬膜外瘢痕粘连较轻,该组痛阈基本正常.结论 硬膜外瘢痕粘连重,则痛阈降低.热敏实验与硬膜外瘢痕粘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COOK球囊和防粘连膜包裹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及羊膜包裹COOK球囊三种方法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术后再粘连的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12至2020-02在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妇产科行IUA手术患者109例,根据宫腔镜IUA分离术后采用防粘连方法分为3组,A组放置COOK球囊,B组放置防粘连膜包裹金属圆环,C组放置羊膜包裹COOK球囊,3组术后均给予人工周期治疗补佳乐4 mg/d,共21 d,第10 天加用地屈孕酮20 mg/d,术后第1次月经干净3~7 d行宫腔镜二次探查。A组患者术后1个月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出COOK球囊,B组则取出IUD,C组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宫腔恢复及月经恢复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宫腔再粘连情况,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的妊娠率。术后3个月对3组复查超声提示IUA,且月经量明显减少者再次行宫腔镜探查。结果 3组IUA术后1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及月经改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宫腔镜检查,A组、C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妊娠率3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组发生IUD嵌顿19例,发生腰酸腹痛10例,不规则阴道出血7例。A、C组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方法术后近期防再粘连的效果基本一致,但IUD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远期防宫腔粘连效果较差, COOK球囊和放置羊膜防粘连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的201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防再粘连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患者术后宫腔留置球囊导尿管+几丁糖,B组患者宫腔单留置球囊导尿管,C组患者宫腔单留置几丁糖,每组患者各67例,术后均使用人工周期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月经情况、宫腔形态、妊娠情况、子宫内膜厚度等。结果在宫腔形态方面,A组患者术后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恢复方面,A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0.3%)高于B组(72.4%)及C组(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妊娠方面,3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同一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联合使用球囊导尿管及医用几丁糖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使用球囊导尿管或医用几丁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甾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 45只新西兰大白兔L5 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和小剂量用药组。通过粘连韧度、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增强MRI扫描等手段 ,检测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影响。 结果 大剂量组 (10mg·kg 1 ·d 1 )和小剂量组(5mg·kg 1 ·d 1 )硬膜外瘢痕形成较对照组 (未用药 )少 ,创伤后炎性反应抑制明显 ;大剂量药物较小剂量药物作用更强 ,但两组间副作用无明显差别。 结论 非甾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乳酸 (PLA) /羟基磷灰石 (HA) /脱钙骨基质复合材料 (DBM)的成骨作用及重建椎板骨缺损的效果 ,及其防粘连作用。方法 对 6只成年犬手术形成L1、L3 、L5椎板缺损 ,分别置入复合材料、明胶海绵及空白对照。 2、4、6个月后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区成骨情况、粘连情况。结果 本复合材料成骨作用良好及早期达到椎板骨质融合 ,且有明显的防粘连作用 ,明胶海绵有一定成骨作用 ,但强度不够 ,短期内不能达到稳定作用。结论 本材料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人工复合骨  相似文献   

9.
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防粘连膜对颅骨成形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骨瓣减压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术后因脑保护和美容目的,需择期行颅骨成形术。去骨瓣减压术后,在局部硬脑膜及脑组织表面形成一层纤维膜,与外层软组织形成瘢痕粘连,解剖层次不清。笔者在去骨瓣减压术中,将聚乙丙交酯(PLGA)可吸收术后防粘连膜或硅胶膜覆盖在硬脑膜表面,当颅骨成形术时,分离皮瓣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脑组织损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立  扈佐鸿  夏寅 《人民军医》2004,47(6):341-342
手外伤术后肌腱粘连较为常见,尤其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往往各肌腱的鞘膜亦有损伤,松解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以往有许多将透明质酸钠、几丁糖和二甲基硅油等药物应用于急性肌腱损伤的报道,但对于预防手肌腱粘连的报告不多。2001年1月~2002年11月,我们共收治手肌腱粘连28例(42根肌腱),松解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防止再粘连,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