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7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和预后.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部分患者病程进展快,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其它脏器损害;部分患者出现心室扩大;血清酶学增高、持续时间长且不伴有酶峰变化、血清肌钙蛋白检查阳性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特点;目前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仍需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受损的客观依据.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变,注重对临床资料和心肌损害客观指标的收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5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VM)的首诊症状和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6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12~39岁,平均(26±14)岁。分析归纳SVM的首诊症状及临床经过。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为晕厥、气促、胸痛者多,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凶险,心肌酶升高持续时间长,但无心肌梗死时的酶峰变化,少数患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表现多样,病程凶险,但仍以心脏表现为主,临床表现和客观的辅助检查指标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病毒性脑炎(病脑)发病有增加趋势,给人群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病脑临床上主要依靠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本文通过对50例重病病脑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诊治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瑞安吉口服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瑞安吉口服液。结果 治疗组的各项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 瑞安吉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丽娜  游振涛 《江西医药》2006,41(2):101-102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56例,分析归纳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各例患儿均进行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肌酶谱、柯萨奇B病毒抗体检测等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56例中有50例异常;X线胸片提示左室增大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偏大10例,左室正常高限2例;心肌酶谱测定有不同比例增高;柯萨奇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14例。结论目前临床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儿童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心电图检查的普及应用,心脏内外科诊治的深入发展,使小儿心肌炎的资料日渐增多,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由于心肌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国内外都采用临床综合分析其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器械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现将我院1994年~1995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2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1995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6~70岁。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治愈23例.好转12例。死亡7例。7例急性期死产患者,死亡时间在起病72小时内,均伴有心源性休克。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预后欠住,早期伴有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应及早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性措施积极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应用大刹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给予急诊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处理,将会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病例的检查及治疗预后转归。结果经积极治疗后痊愈28例,好转7例。结论病毒性脑炎预后与治疗是否及时、充分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从而进行系统性总结,为今后对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产生原因,患者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临床检查,以及治疗后预后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梳理。结果在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最终治愈37例,28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其中3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形式较多,病死率较高,同时预后较为困难的一种疾病,对于其治疗应当主张早发现,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周华 《贵州医药》1998,22(3):223-224
为了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是轻型病例的心脏功能,我们采用核听诊器测定10例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左心室在静态下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RCO),射血率(ER),高峰充盈率(PFR),高峰充盈时间(TPFR)均有明显改变。说明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左心室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现报告如下:1检查方法收集近两年10例资料较完整的病毒性心肌炎轻型病例,男6例,女4例;年龄在7-12岁,按照全国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拟订的诊断标准诊断。正常对照组8人,男5人,女3人,年龄6-12岁,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之间162例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162例患者中治愈89例,占54.94%;显效51例,占31.48%;有效20例,占12.35%;无效2例,占1.23%;总有效率98.77%。治疗后各种心电图异常表现均明显减少,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实验室资料。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1例(28.20%),有效16例(41.03%),无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69.23%。结论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病因多样,以原发性高血压(53.85%)和肾实质性高血压(33.33%)多见,两者所引起的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临床改变及预后均不同。肾实质性高血压,血肌酐水平高者预后差,尿蛋白程度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部分患儿可形成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10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昆明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心电图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小儿心电图学》[2]。105例中男60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3岁8例(7.6%);3岁~,46例(43.8%);6~12岁30例(28.6%);~14岁,21例(20.0%);3岁以上者共97例(92.4%)。发病时间:1~3月份共11例(1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0年收治247例例进行临床分析 ,多发伤占51.8%,入院伴休克占42%,手术治疗211例,死亡率4.4%。作者认为,严重多发伤不宜作过多的辅助检查,腹腔穿刺仍是基层医院诊断腹外伤简便,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GCS评分,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 交通事故伤41例,占70.69%,颅内压增高24例,占41.21%,高分辨螺旋CT/MRI发现出血灶47例,占81%,死亡28例,占48.28%。结论 车祸伤致DAI率高,DAI伤后即刻昏迷且意识障碍重、时间长,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死亡率高,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对怀疑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病毒分离,心肌活检,或特异性莹光抗体检查存在以下几方面方面问题:①患者不易接受;②炎性组织存心肌中呈灶性分布,心肌检查不一定取到病灶标本;③心肌中有病毒存在,血液中不一定有抗原抗体存在。病毒感染后,根据临床表现有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大剂量血管升压药或其他辅助措施,静息或劳累时气急、浮肿、发热等症状出现迅速,可具体到1—2d,考虑为急性重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出现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脑电图、头颅CT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脑电图、头颅CT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结合脑电图(EEG)、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EG检查68例,异常63例(异常率92.6%):头颅CT检查61例,异常26例(异常率42.6%)。结论:EEG确是监测脑功能早期改变及病情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而头颅CT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形态结构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莹 《北方药学》2012,9(1):56-56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总结相关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1 月~2010 年12 月收治的34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5 例,好转8 例,死亡1 例.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各有不同,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全面综合诊断,并给予确切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