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OPID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与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同时检测未引起此病的43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检查神经470条,异常418条,占89%。检查肌肉206块,异常171块,占83%;对照组检查神经430条,异常13条,占3%。检查肌肉198块,异常10块,占5%。结论OPIDN以运动功能受损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发现亚临床期的迟发性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47例电生理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28-3528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OPIDN患进行神经传导与同化圆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同时检测未引起此病的43例有机磷中毒患作为对照组。结果 患组检查神经470条,异常418条,占89%。检查肌肉206块,异常171块,占83%;对照组检查神经430条,异常13条,占3%,检查肌肉198块,异常10块,占5%。结论 OPIDN以运动功能受损为术,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发现亚临床期的迟发性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3.
古美华  陶细姣 《中国康复》2002,17(3):155-156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为35例临床拟诊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尺神经分段测定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及尺神经支配肌肌电图。结果:35例35条尺神经,肘段减慢33条,未引出2条,其中运动传导速度前臂段减慢18例;感觉传导速度表现为指5-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消失18例,腕-肘消失19例,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比健侧不同程度衰减16例。肌电图表现为第I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不同程度异常。结论:电生理检查不仅可证实诊断,还能较准确地定位卡压的水平,判断神经受损的严重性。结论:因此分段测定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菁华 《新医学》2006,37(6):382-38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ALS患者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F波、脊髓单突触反射(H反射)检测.结果:肌电图正常2例,20例存在不同的异常表现.176条神经MCV的异常率为62%(均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SCV 1例减慢,F波检测末端潜伏期延长者14条,传导速度减慢14条,H反射检测异常5例.结论: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诊断ALS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神经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神经肌电图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应用神经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神经肌电图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进行性腓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F反应特点,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 对31例进行性腓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进行检测.结果 肌电图异常率90%,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1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90%,F波检测异常率34%.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进行性腓肌萎缩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对Graves病患者神经肌肉受损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斯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键)41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方法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技术对16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6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29.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59.4%,远端潜伏期延长为51.6%。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一损害运动神经远端为主,神经损害程度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正己烷中毒神经损害的肌电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方法 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技术对16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慢性正己烷中毒患电生理检查异常率为69%,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29.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59.4%,远端潜伏期延长为51.6%。结论 慢性正己烷中毒一损害运动神经远端为主,神经损害程度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改变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间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运动单位电位(半)定量分析。还进行双上肢F波检测。结果:180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171条异常(95.0%);144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64条异常(44.4%);218块肌肉中125块符合神经源性损害(57.3%)。72例F波检查共63例异常(93%)。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尤其是前根,伴有神经节和周围神经不同程度的节段性髓鞘脱失,继之而产生轴索变性。肌电图检测在其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迟发性神经病(organophosphate induced delayed neuropathy,OPIDN)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该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26例OPID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 26例OPIDN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患者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 OPIDN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多为迟发性,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1996-03/2006-0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对其进行肌电图和肢体远端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观察上下肢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肌电图的改变,分析电生理特点与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全部患者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临床上以下肢无力或麻木为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受累部位增加.②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均有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其中16例Ⅰ型患者(脱髓鞘型,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值50%)减慢更明显,其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34.8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27.9 m/s;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37.2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24.6 m/s;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16.5 m/s;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17.4 m/s;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3.1 m/s.传导速度减慢与肌力受累程度不成比例,即肌无力程度相对较轻,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较重,其中有8例双下肢远端神经传导速度测不出,但患者尚能行走.③针电极肌电图检查可见明显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特征,部分患者有巨大单位.结论:临床表现是诊断腓骨肌萎缩症的基础,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测定是确诊腓骨肌萎缩症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最有价值的手段之一,且可以发现早期和临床无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F波测定对神经根病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总共测定了正常成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等205条神经的F波潜伏期和F波传导速度,提出上述神经F波潜伏期和F波传导速度的正常值。本文对颈神经根病损55例和腰骶神经根病损98例分别进行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潜伏期和F波传导速度等测定。并对检查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F波测定是判断根性节段性脱髓鞘病变的主要根据,对神经根病损,肌电图检查配合F波测定,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因此F波测定对诊断神经根病损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诊断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非典型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CTS患者测定双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其中14例用微移法(inchingtechnique)检测腕部正中神经,13例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16例CTS患者中,15例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4.5ms);14例SCV减慢(<46m/s);14例微移法检测患者均有腕部正中神经传导阻滞(≥0.5ms/cm);13例肌电图检测患者中8例有神经源性肌电改变。正中神经微移法检测是4项检查中最为敏感的指标。结论:在临床症状不明显时,神经电生理检查是发现和诊断CT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神经肌电图对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M3202型肌电图仪和MEB550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按常规方法检测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测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神经诱发电位。结果:51例患儿肌电图异常:胫前肌76.5%(39/51),腓肠肌内侧头23.5%(12/51);诱发电位异常:腓总神经72.5%(37/51)。胫神经13.7%(7/51)。结论: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出现纤颤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二者是诊断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比较客观的神经电生理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周围神经损害仍以脱髓鞘为主,从肌电图及尸检提示部分患者存在着轴突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犤1犦。现将该院1996~2001年之内曾作过的肌电图的12例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2例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神经电生理测定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男8例,女4例,年龄10~60岁,平均33岁。神经肌电图检测:采用丹麦KEYPOINTIV型肌电图仪,按常规操作进性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F波测定,观察静息电位、轻用力收缩和重用力收缩时的肌电图变化。2结果12例患者检测40条神经,其中27条神经传导速…  相似文献   

19.
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ENG)和肌电图(EMG)检查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eal motor neuropathy,MMN)的诊断价值及康复干预的评估作用。方法:对16例诊断为MMN的患进行电生理检查,受试为MMN组16例和正常组16例,分别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或暂时性离散(temporal dispersion,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中均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T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首发为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两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运动神经源性受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