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多级图像对比度放大技术在膝关节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膝关节摄影中多级图像对比度放大技术(MUSICA)参数设定的成像效果,为实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抽取膝关节侧位软拷贝图像70例,以骨皮质、骨小梁、肌间隙、髌上囊、皮下脂肪为比对目标,由三位观察者对其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USICA处于较小值(0~2)时,适合于软组织显示,但图像锐利度欠缺;处于较高值时(4~6)适合于观察骨皮质、小梁等细节信息,但较多地出现伪影,共25例;处于2~4时整体影像对比度适中,如实反映人体密度结构。结论:作图像处理时应将MUSICA为2~4设定为常规,实际应用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该处理方法,但应根据具体要求适当调整MUSICA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提高床边照片的影像质量,是全面保证影像诊断质量关键的质控因素,正确选择及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提高和弥补床边胸片摄影条件不良的图像质量至关重要.笔者就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MUSICA图像处理工具在床边胸片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肋骨骨折512例患者的肋骨CR影像应用谐调处理与空间频率处理的方法进行技术处理。结果对季肋部与下部肋骨骨折单独调节谐调处理参数与单独调节空间频率处理参数及二者同时结合使用,所得影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5%,81.5%,92.4%。结论应用CR的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调整影像的对比度和锐利度,通过信息后处理来显示不同解剖部位的影像,在胸部可以得到满意的、适合诊断要求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X线数字成像是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结合的新一代影像技术,不仅实现X线摄影信息数字化,提高影像质量,降低患者辐射计量[1],而且具有成像速度快及多种图像后处理功能[2],是摄影技术的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5.
DR作为新一代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因其在摄影的动态范围、量子检出效能(DQE)和调制传递函数(MTF)等方面.具有传统X线摄影所无可比拟的优点,现已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DR影像的质量与原始信息的采集、曝光参数的选择以及图像的后处理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诊断的需要,正确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是放射技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就胸部DR图像的后处理技术与质量控制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腰椎数字X线摄影后处理参数的体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数字X线摄影的后处理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从而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通过调节Philips DR系统工作站提供的后处理参数,对CDRAD2.0体模成像,在医用显示器上评价腰椎体模影像质量.运用析因实验设计,通过ANOVA方法总结出细节对比度增强(DCE)、噪声补偿(NC)、反锐化掩膜(UM)、反锐化掩膜核(UMK)等后处理参数的优化方案.根据Solidose剂量仪测量出的体模表面入射剂量(ESD),对方案的优化效果进行体模验证.结果 通过析因实验显示,临床所用的管电压为70 kVp时,对影像质量影响较大的是DCE、UM和UMK(F值分别为91.45、373.79、429.88,P值均<0.05).随着UM的增加(由0到5),图像质量因子(IQF)增加(约20个单位),而DCE和UMK增加导致IQF降低(分别约10和21个单位).增加管电压,IQF提高(如同样参数的设置下,管电压分别为63、85 kVp,IQF提高了14个单位),影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5).结论合理使用后处理参数的优化方案,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管电压大大降低对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DR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DR系统因其影像的采集、显示、转输、存储、后处理等技术的组合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在临床X线摄影中得以广泛的应用。DR系统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成像参数和各项功能的开发及合理运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作者就DR在胸部摄影中的优势进行了应用研讨,目的在于发挥DR系统的最大功效,为临床医师提供清晰的影像学检查图像。  相似文献   

8.
随着螺旋CT的推广,三维成像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颅面骨骨折三维成像应用国内已有报道。该技术以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提高了颅面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笔者回顾分析了本院23例颅面骨骨折患者临床、影像资料、探讨SSD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CR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由传统模拟图像向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转变,使图像质量有了跨时代的飞跃,特别是CR影像的后处理功能,增加了影像的层次,实现了信息储存的数字化。CR成像系统的构成包括IP板(成像板)、激光扫描主机和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按其工作原理和流程,可分为四个功能模块,即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及信息的储存与输出。  相似文献   

10.
CR系统的图象后处理功能,主要通过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来调整输出影像的质量。谐调处理也叫做层次处理,通过对旋转量、谐调曲线、旋转中心和移动量4个参数的调整,影响影像输出质量。谐调曲线是一组非线性的转换曲线,类似于屏-胶系统的特性曲线,有16种曲线,其中M线是黑白反转曲线。我们在工作中运用黑白反转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