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取得最佳效果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临床特点,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探讨取得最佳效果的护理对策。结果58例中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治疗43例。56例康复,治愈率96.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损伤重、出血多、常伴有内脏损伤及管腔脏器破裂,死亡率高且卧床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仔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做好术后相关护理及心理护理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实验的50例患者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寻找最佳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积极护理干预,5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有46例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2%。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出血量多、且多伴有盆腔内脏器破裂,病情凶险,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护理人员可通过常规及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骨盆骨折(instability pelvic fracture,IPF)的特点,探讨其急救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8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IPF早期抢救中积极护理支持、有效补充体液、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经个体化、针对性急救护理,所有患者就诊6h内均完成急诊外固定支架治疗,本组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65例,除了1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他均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度过急诊期并进入二期治疗。结论掌握急救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步骤,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近年相关文献报道以及笔者的手术护理经验,综合分析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手术准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的操作,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与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根据Majeed骨折评价标准评定,优21例,良2例,可1例。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患者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7例(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其损伤重、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以往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出血、挽救生命,对骨盆骨折本身的治疗重视不足,因此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32例,通过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不稳定骨盆骨折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1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外固定支架在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复位,有利于患儿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而手术前的抗休克护理及术后钉道的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6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患者满意度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及患者满意度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且患者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盆环是一个骨性环,是由髂骨、耻骨、坐骨组成的髋骨连同骶尾骨构成的坚韧骨环,后方有骶髂关节,前方有耻骨联合。骨盆骨折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由于骨盆的解剖特点,不稳定型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常伴有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血肿、多发性骨折、腹腔盆腔脏器损伤,病情变化迅速。如果护理不当,伤残率及病死率很高。我院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手法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复位、支架外固定19例,对照组为复位骨牵引共18例,经过治疗并随访1~3年.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8.7%,保守组优良率52.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法具有复位、稳定骨盆骨折端,控制出血、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护理、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等作用,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邵建明 《北方药学》2011,8(8):74-7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金属植入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金属植入物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42例,按Tile分型,B型患者单独采取外固定架钢针固定法,部分联合钢板固定。C型患者采取钢板固定、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松质骨螺钉固定或骶骨棒固定等内固定方法。结果:术后随访4~52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8个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坐骨神经牵拉损伤1例,尿路感染1例,经术后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消失,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治疗效果根据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3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采取手术金属物植入治疗,能有效恢复骨盆的稳定性,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和二期手术治疗经验教训。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1年11月诊疗的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以骨科损伤控制理论为指导,一期采取抗休克、稳定生命体征、过渡性简单外固定治疗,然后实施有效内固定手术恢复骨盆的稳定性。结果本组随访6~64个月,平均29个月。有3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换药、理疗等治愈;L5神经根损伤1例,6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1例骨盆有倾斜,患肢短缩2 cm。按Matta骨折移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7.1%。结论合理的急救处理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治疗的重要基础;及时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案,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姜果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15-216
骨盆骨折往往是因强大暴力所造成,30~50的患者为不稳定型骨折[1]常是有合并伤或伴发伤的多发伤者,而且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5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交通伤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的37例交通伤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2例死亡,3例未随访,32例获得平均19.4月随访,按M atta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1.3%。结论交通伤所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伤情较重,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可简单、迅速地完成骨盆骨折的固定,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袁永忠 《江西医药》2014,(6):519-520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全部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1例出现腰背痛,2例步态异常,治愈率达86%。结论旋转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其中骨盆前环复位固定较重要,后环应重视对骶髂关节损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高能量损伤常导致严重的骨盆骨折,既往对骨盆骨折多采取保守治疗,但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对3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扼采取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1~8h,平均5.4h。术中出血150~1900ml,平均750ml,随访时间2—27个月,平均11个月。经手术治疗优13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67%。术后1例耻骨联合后及右侧髂窝感染,经清创引流恢复,其余效果均满意,下地行走最长时间5个月,最短3周。无皮肤坏死、神经损伤、脂肪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能减少卧床时间,有利于功能锻炼,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观察及内固定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巧霞 《河北医药》2006,28(12):1223-1223
随着现代交通工业的迅速发展,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骨盆骨折多系高能量复合损伤,容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8例,效果良好,现就骨盆骨折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8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54例。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非手术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0.37%,手术组优良率为92.5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