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来访者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他们可能对咨询过程会有非常多的困惑以及对于新事物的陌生感.我们作为咨询师,首先需要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一般设置和起效机制,解答其疑惑,明确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助人自助的工作,再进行正式的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的设置 作为咨询师的我们知道,心理咨询一般是在固定地点的一周一次,一次50分钟等设...  相似文献   

2.
当我还是一名实 习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在每次开展心理咨询之前,我时常会担心自己的来访者是否能够从此次心理咨询中获益.我一直反问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到底能给来访者提供哪些实质性的帮助?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样的担心消耗掉我很多认知资源,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但是,随着一次心理咨询的开展,我逐渐找到了...  相似文献   

3.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行走”的一段人生历程,许多时候,都需要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慢点走。这是为什么呢?理由一: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在带着问题前来求助的同时,通常还带有深深的疑惑和怀疑,  相似文献   

4.
依恋理论为心理咨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来访者和咨询师会在咨询中建立依恋关系,其关系的互动与发展也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修复的过程。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心理咨询中依恋关系的实证研究,从来访者的成人依恋、咨询师的成人依恋、双方依恋模式互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恋、来访者依恋模式的转化这几个角度综述了依恋关系对心理咨询过程及结果的影响,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在一个安全、舒适和不被打扰的房间进行.这个物理空间有的时候是专业的咨询室,有的时候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分别身处两个封闭安全的房间,通过视频共同创造一个复合空间.这样一个物理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咨访双方都需要处在一个让自己放心的地方去深入地表达、讨论和探索,从而促进来访者成长.这就如同一个刚刚出生...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造成来访者脱落和中断的原因很多。如果是最初的咨询脱落,通常是来访者对于咨询的期望过高,将咨询师过度理想化,要求快速解决问题,马上见效。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焦虑的来访者是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就脱落的。如果是长程的咨询,并且已经进行  相似文献   

7.
从真诚开始     
正A懵懂的初识岁月2 0 0 4年我进入大学,开始了我的心理学学习生活。大学奠定了我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底蕴,让我在各种心理大师的理论中徜徉。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体验当来访者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一位女咨询师接待了我,我咨询的主要困惑是究竟该选择考研还是工作。因为当时正在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程,我很清楚应该如何扮演一个来访者。我迅速地跳跃了和咨询师建立关系这一步骤,给予了咨询师极大的信任。我记得自己在把问题说完后就因为"压力"而痛哭起来,咨询师也像课本上  相似文献   

8.
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特有的伦理问题,为制定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愿参加研究的10名网络心理咨询师所做的10个即时文字网络咨询案例,研究者参加网络咨询师的小组督导讨论8次,每次2~4 h,综合考虑督导讨论中重复出现和反复阅读咨询文本两种途径,最后由3位研究者共同讨论确定伦理议题,并从咨询文本中选取典型性对话进行分析。结果:与网络心理咨询相关的伦理议题包括4方面。①在网络咨询中咨询师以真实身份与来访者建立关系,来访者须提供必要的真实信息;②咨访双方注意选择网络咨询的地点、时间并避免多任务操作以保证咨询设置;③网络咨询对网络平台及咨询记录有特殊的保密要求;④危机个案应有专门的应急方案并及时转为线下干预。结论: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在咨询关系、咨询设置、保密性以及危机干预方面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咨询师和来访者对会谈效果和即时效果评价的关系,探索会谈效果与即时效果的关联方式.方法:选取29个咨询会谈,每次会谈结束后咨访双方评定会谈评估问卷(SEQ),来评定会谈效果;再以2分钟的会谈录音为1个评定单位,用会谈评估量表评定会谈即时效果的“深度”和“帮助”,比较咨访双方评定会谈效果及即时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即时效果对会谈效果的预测情况.结果:咨访双方评定的会谈效果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 =0.34,P>0.05),而即时效果呈正相关(r=0.21,0.13,均P<0.001).来访者对即时效果的“深度”和“帮助”的评分均高于咨询师[(1.5±1.0)vs.(2.5±1.0),(1.2±0.8)Vs.(2.1±1.2);均P<0.001].咨询师所评“帮助”的极大值可以预测SEQ的深度性(R2=0.24),来访者所评“帮助”的均值可以预测SEQ的唤起性(R2 =0.24).结论:咨访双方对会谈效果的评价无关联且咨询师受会谈中印象深刻片断的影响、来访者受会谈整体印象的影响;咨访双方对即时效果的评价关联很小且来访者好于咨询师.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相关人员的伦理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应用心理系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的伦理意识现状.方法:对全国范围内601名心理咨询和治疗师,广州、珠海市344名应用心理系学生,以及广州201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以自编“心理咨询或治疗伦理问题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三组人员伦理判断有统计学差异的26个条目中,应用心理系学生认同比例较高的有19条,参加培训人员认同比例较高的有4条,心理咨询师认同比例较高的有3条.43.9%的心理咨询师认同“告诉来访者自己生他(她)气了”,远高于心理系学生的19.8%及参加培训人员的21.9%.同时,14.5%认可“因对来访者愤怒而提高嗓音对其说话”,远高于心理系学生的6.4%及参加培训人员的6.5%.三组人员中均有超过30%认可“和朋友不提名字地讨论来访者的事”,“向自己的学生或被督导者、雇员提供咨询”及“与以前的来访者成为生活中的朋友”,约80%赞成“在来访者可能自杀或杀害他人时突破保密原则”,约50%赞成“因为自己的某些突发事件,更改固定的治疗时间”.52.5%心理系学生、37.3%心理咨询师及34.3%培训人员认同“使用计算机化的测验解释报告”.结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内部,咨询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人员及应用心理系学生的伦理判断有一定差异.其中,心理系学生的伦理意识与其他两组人员相差较大,在多个条目中的伦理判断较差,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手咨询师在首次心理咨询实践中专业技能表现的特点。方法:选取某高校心理咨询方向一年级研究生8名为新手咨询师,在同校招募8名大学生志愿者为来访者,对首次心理咨询实践录像,转录文本后进行定性分析,依据Jennings和Skovholt提出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准的认知、情绪及关系模型分析新手咨询师专业技能的表现。结果:新手咨询师在单次心理咨询会谈中旨在建立关系所占比例最高,占总体反应的38.48%;对情绪的探索和关注所占比例最低,仅为20.98%。在认知方面,新手咨询师容易受到自身认知的制约,或认同来访者被动接纳或拒绝来访者试图引导改变;在情绪方面,新手咨询师容易忽略来访者的情绪而陷入讲道理的困境,因急于影响来访者而焦虑;在关系方面,新手咨询师很难整合不同角色使专业关系出现问题,或放低专业姿态或执拗于咨询师身份。结论:新手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关注不足,认知的开放性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将要进行心理咨询时,心理咨询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来访者确定咨询时间,这是工作原则之一,说明双方将要正式开始工作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来访者视角了解心理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探讨相关伦理议题。方法:自编"来访者如何看待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问卷,于2017年1~2月采用互联网匿名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434份[男86人,女348人,年龄(36±7)岁]。结果 :被调查的来访者中51.6%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心理咨询和咨询师的信息,35.9%使用社交媒体接受心理咨询。伦理议题包括咨询师未就网络问题的保密性、安全性、真实身份与来访者告知知情同意;来访者与咨询师互加微信、QQ等并在咨询外互动,带来多重关系;咨询师在个人社交媒体的自我暴露让来访者产生负面感受;来访者看到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培训授课时存在夸大宣传、暴露来访者隐私情况等。结论:咨询师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心理咨询涉及诸多伦理议题,保密性、多重关系等因互联网特点更加复杂或隐蔽;咨询师在个人社交媒体自我暴露的伦理议题尤其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平时与朋友聊天,当知道我在做心理咨询工作时,很多人认为,咨询就是在接收来访者的"心理垃圾"。很多时候,大家还会体贴地问我有没有被"塞满"。在我看来,大众对心理咨询的不正确的认知还在其次,因为心理咨询师即便被当做简单的"情感垃圾桶",人们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不断自我成长,自主性不断得以发展,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的情绪、克服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困难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咨访双方逐渐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的、有安全感的、职业性的咨询关系为基础的.在没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咨询关系中,来访者的自我成长、自主性的发展实现是难以想象的.在心理咨询中遵守中立原则就是为了使咨询关系朝向更具信任感、安全感方向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16.
正刚学心理咨询时,曾以为咨询师必须拥有超一流的口才,从而让来访者在咨询师激情澎湃的演说和极富感染力的劝慰中点燃改变自己的热情,从而充满信心地离开咨询室。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并不准确。这样的咨询师高高在上,一副训导者的姿态,看似有力量,其实是急于通过演说让来访者心服口服的行为,恰恰掩盖了缺乏力量和信心的真相。深入学习心理咨询后我渐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探讨心理咨询中有关时间设置的内容 ,研究时间设置及相关现象所具有的心理意义。方法 利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对时间设置及其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时间设置主要涉及时长、期长、频率等内容 ,时间对于来访者常意味着爱和关注 ,时间设置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感和现实感 ,是观察与理解来访者心理的重要线索之一。结论 稳定和清晰的时间设置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有助于观察和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因此 ,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时间设置的重要性给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李爽 《校园心理》2007,5(3):20-21
<正>近日,在心理咨询中出现了一个以精神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的短程心理疗法——“心理咨询中的梦的解析”,一般来访者只需两三次就可解决问题。此种疗法强调梦的社会文化背景、梦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帮助人去处理和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一般说来,在解梦之前,咨询师会对半躺着的来访者进行一些诱导,减缓他们的紧张情绪。接下来,咨询师就通过交谈、自由联想等方式,了解来访者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性格形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来访者开始自由地叙述自己的梦,然后咨询师对梦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家庭会伤人     
在平时的心理咨询中,许多来访者会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我总是最可怜的倒霉虫?"审视每个来访者的成长经历,审视他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我们就会找到答案。而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雕塑"技术能够把家庭成员的应对模式和家庭关系,通过非常生动直观的肢体动作外化,进而把咨询师的发现传递给来访者,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咨询的效果是如何起作用的?我相信当你拿着这样的问题去问咨询师的时候,大部分咨询师会告诉你当你用心和来访者在工作的时候,当你真正和来访者在一起的时候,改变自然会发生。在和来访者工作的过程中,用心包括很多方面诸如尊重、真诚、理解、同理心、积极关注等,而在发生作用的这些因素中,积极关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