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颗明珠。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说法。至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对血瘀症的认识更加深刻,其中论述了瘀血、蓄血的证治,尤其清代王清任所著之《医林改错》对活血化瘀之论述更有其独特之见解,而且疗效显著,所以被后世医家所重视。清末唐容川所著之《血  相似文献   

2.
扶正固本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治则之一,它与祖国医学的气血、脏腑等学说紧密相关。近几年来,对扶正固本法进行了大量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充分肯定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扶正固本法及其方药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祖国医学的“正”与“本”和扶正固本法一、祖国医学的“正”与“本”: 人体在其生存、发展中要不断地同各种致病因素进行斗争,显示出强大的抗病能力。机体的这种抗病能力,在祖国医学中被称为“正气”。它是生命机能的总称。“正气”是对一切致病因子——邪气而言的,是指机体对疾病的防御、抵抗、再生的能力。它是通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反映出来的。但是,从  相似文献   

3.
气功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近年来气功疗法的推广应用,以及科学研究方面有很大进展。气功源流我国气功源流渊长,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金匮要略》都有养生术的论述。解放后,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丁福保《静坐法》是气功著作代表。之后刘贵珍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医学中,“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由水谷精微和吸入之气而化生,功能广泛,名称亦多,各部位气的作用亦不尽相同。正气,即先天与后天之气的总合,是与邪气相对立而言,其功能主要是免疫。“免疫”首见于清代《免疫类方》,其意是指免除疫疬之疾,亦即抗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和中和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是指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翼煽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发于冬春季节,属于祖国医学“肺炎喘嗽”的范畴。近年来笔者应用《金匮要略》所载“射干麻黄汤”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  相似文献   

7.
肠痈在祖国医学早期文献如《黄帝内经》上已有记载,汉代张机《金匮要略》提出的辨证和治疗方法,迄为历代医家所遵用,亦是今天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在中医学方面的基础。隋唐以降日益详备。宋元以来几乎所有外科专书、专论均有本证的论述。治疗方法除服药针灸等外,如外用药的使用,和自金元时期开始的穿刺排脓以及民间单方草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医学史略》“试图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祖国医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略介绍……曾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状。”(摘自本书“内容提要”)这是一部比较好的书。它的问世,对于立志学习中医并决心走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9.
一肝炎一名,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但类似肝炎的黄疸、却很早就有较多的记载。远在《内经》已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平人气象论》);又云:“寒热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濇者,不嗜食”(《灵枢·论疾诊尺篇》)。后汉张仲景将黄疸分列为五种(详见《金匮要略》)。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说:“肤黄病,初微觉肢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血尿时无疼痛,或有轻微胀痛者谓之“尿血”,痛甚者谓“血淋”。血尿一症常发生在“石淋”,“热淋”,“水肿”,“肾痨”,“血精”,“赤浊”,“症积”,“虚劳”等病症中。《素问、气厥论篇》谓“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金匮要略》亦谓“热在下焦者,则尿血”。这均说明尿血发生的原因是热邪,其部位在  相似文献   

11.
<正>心悸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是一种自觉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正式提出"心悸"之名。现将经方治疗心悸按照辨证类型总结如下。1心阳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论瘀血证治     
瘀血学说起源于《内经》,立名于《金匮》,发展于明清。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祖国医学的发掘研究,瘀血学说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学习研究中,对瘀血积累了一些体会,现就瘀血证治试论如下。 1 形成瘀血的原因 对于主要由血液停滞壅塞、瘀结不散而形成的疾病,祖国医学统称之为血瘀症。人身的血液,贵在于流,循于脉道之中,周流全身,以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濡润四肢百骸。一有拂郁,便如同沟渠中的  相似文献   

13.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对中医学今后的提高和发展,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研究它有个思路与方法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一.通读原文,把握总体攻读内经原著,实为研究《内经》的首要一环。所谓攻读原著,就是要对《素问》、《灵枢》凡一百六十二篇(现佚《素问》七十二、七十三两篇,实共存一百六十篇),必须逐篇逐句攻而读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全貌,将一部《内经》了然胸中。诚然,《内经知要》  相似文献   

14.
张晋榕  郭林 《海峡药学》1997,9(1):92-93
六味地黄汤是祖国医学的著名方剂之一。首载于《小儿药证真快》,由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获各、泽泻等六味中药组成。是钱仲阳氏按《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附而成。原主治“小儿五迟”,现以滋补肝肾为主,并能补脾阳的之阴井补之方。临床应用广泛,有关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曾在1983年和1988年均有人作为综述报道。近几年来国内医学界对该方一直进行研究,并发现新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现综述如下。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近几年来,用六味地黄方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有新的进展。李顺成提出对老年小鼠巨噬细胞FC及C小一受体活…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中的肺在脏腑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形态学记载和生理功能来看,与现代医学中的肺基本相同。本文就肺的形态和功能从中西医理论作一些异同点的对照,以探讨祖国医学中肺的实质。一、肺的形态《灵素节要浅注卷三十二经图形》中说:“肺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为脏之长,为心之盖。是经常多气少血。”《难经》中指出:“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医林改错》一文对肺的形态进一步做了修正和补充。王清任认为:“肺  相似文献   

16.
<正>近来在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重温经典的号召下,我们又重温了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通过再次学习,有一些新的体会,现略述如下:《金匮要略》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临床基础课程,在继承《内经》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创了辨证论证临床运用的先  相似文献   

17.
从肾气丸看《金匮要略》的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红兰 《上海医药》2004,25(2):80-81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其所载方剂因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药味精简、历经检验、卓效不衰,被后世医家誉为“经方”。《金匮要略》所载内容因与临床密切结合,载有大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条文,被后人广泛用于学习、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18.
望舌、切脉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舌诊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金匱要略》中已有“舌干”、“舌黄”等记载。祖国医学中脉诊为望、闻、问、切四诊中重要内容之一,20多种脉象复杂变化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作  相似文献   

19.
于帮国  杨冬青 《河北医药》1999,21(6):538-539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为祖国医学中现存最早的讨论妇女妊娠与妊娠病证治的专集。笔者反复学习,略悟到篇中精辟地阐明了妇人妊娠病施治十法,病、证、方俱全,在临证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调和阴阳 化气安胎妊娠初期,气血下聚冲任,全身阴血偏虚,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脾胃运化滞钝致食少纳呆、口干渴、乏力、恶寒等早孕反应。《金匮》“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心典》、夫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宜桂枝汤和调阴阳而已”。仲景此时用桂枝汤使外感可以解肌和营…  相似文献   

20.
说阿胶     
祖国医学两千多年前就有关于“阿胶”的记载,它在我国汉代的第一部药品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