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修复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阔筋膜瓣术后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例阔筋膜瓣术后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交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供区没有发生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阔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而且较薄,适宜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修复8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行一期阔筋膜瓣移植加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1例术后发生远端小片植皮坏死,经更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7例术后经过顺利,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该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易于切取,而且较薄,适宜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游离阔筋膜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和主要血管 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和主要血管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应用阔筋膜瓣移植修复5例(男4例,女1例)小腿软组织和主要血管缺损,用其携带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行桥式吻合,同时修复受区肢体主要血管缺损。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34岁。切取阔筋膜瓣范围6.5cm×9cm~9cm×18cm,Ⅰ期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股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阔筋膜瓣全部成活,手术顺利。随访时间11个月~3.5年,平均2.5年,未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供区与受区外形较好,受区小腿经临床观察与Doppler检查,胫前和胫后动脉通畅。结论:阔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而且较薄,适宜修复小腿软组织和主要血管缺损。  相似文献   

4.
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加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加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5年2月修复1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结果术后1例因静脉危象失败,2例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换药后逐渐愈合。15例患者术后顺利成活,术后获1~6年(平均3.5年)随访,供区愈合良好,受区质地及厚薄均较好,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阔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及切取容易,其质地及厚薄均适宜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尺动脉腕背降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修复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右手4例,左手2例;年龄:16~46岁(平均30岁),缺损范围:3cm×3cm~4cm×7cm,切取尺背侧岛状皮瓣范围:最大5cm×8cm,最小3.5cm×4cm。供区2例直接缝合,4例行中厚网状游离植皮。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远端尖部小片植皮坏死,经2周交换敷料逐渐自行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该岛状皮瓣以尺动脉腕背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血管蒂长,适宜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游离移植及皮片修复手部创伤性缺损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目的 考察应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游离移植 ,联合皮片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行手术 8例 ,切取的阔筋膜瓣最大 6cm× 1 6cm ,最小 3cm× 8cm。结果 移植的阔筋膜瓣和皮片全部成活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 ,血管解剖恒定 ,蒂长 ,切取容易 ,且瓣较薄 ,适宜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或带蒂肩胛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2月~2005年7月,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52例,其中前臂2例,手背16例,手掌8例,手掌及手背缺损3例,足背踝部10例,足跟4例,前足趾9例;用带蒂肩胛皮瓣修复腋窝瘢痕2例,上臂中上段2例,常规切取肩胛皮瓣,面积最大26cm×13cm,最小9cm×5cm。结果1例游离肩胛皮瓣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栓塞,取栓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大部分成活,仅远端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2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部位隐蔽,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可作为修复手背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筋膜瓣游离移植成活后重塑植皮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5年7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远端带有观察岛状皮瓣的股前外筋膜瓣移植,成活后7~10d行筋膜瓣肉芽重塑,游离植皮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9例、足背软组织缺损2例,筋膜瓣面积8cm×15cm~10cm×22cm。结果11例吻合血管的筋膜瓣全部成活,重塑后植皮全部成活。所有患者术后获3~18个月随访,受区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筋膜瓣,血管解剖恒定、蒂长、切取容易,成活后重塑植皮,瓣薄平整、外形功能好,适宜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联合肋骨及网状皮片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伤指缝合在一起,呈并指状,使各指创面连为一体,然后,切取自体肋骨段,将其修剪成与指骨类似的形状后,移植于手指末节修复骨缺损,将所取阔筋膜瓣的血管蒂与受区的血管行端端吻合,在阔筋膜上移植中厚网状皮片.结果 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于临床应用本法修复5例,阔筋膜瓣全部成活,仅1例术后发生远端小面积皮片坏死,经换药后逐渐自行愈合.结论 阔筋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供,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切取容易,联合肋骨及皮片移植很适宜修复手指末节缺损.  相似文献   

10.
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报告应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联合游离植皮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结果。方法:治疗6例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切取的阔筋膜瓣最大6cm×16cm,最小6cm×7cm。结果:移植的阔筋膜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该筋膜瓣具有较薄、质地软、可修剪成各种形状以及血管蒂长等优点。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其血供,血运丰富,适宜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27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7个月-64岁,平均31.5岁。缺损部位:外踝部7例,内踝部5例,足背部8例,足跟及足底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5cm×3.5cm-10cm×24cm,切取皮瓣面积3cm×4cm~12cm×26.5cm。结果:7例术后3—7d皮瓣轻度肿胀,7d后肿胀逐渐消退,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不臃肿,外形良好,供区功能无障碍。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近端可达胭窝区,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单,皮瓣较薄的优点,是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龄7~59岁,平均34岁。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1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8例,内踝及足内侧区21例,足跟及足底13例。创面Ⅰ期用VSD技术清创培养,Ⅱ期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8 cm×15 cm,最小6 cm×5 cm。住院时间14~30 d,平均18 d。7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皮瓣大部分坏死,3例皮瓣皮缘坏死,5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感染。结论:通过VSD技术可尽快形成一个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的创面;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二者联合应用创面愈合快,修复后外形好,耐磨擦,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江起庭  孟丛鹏  张锦飙  方威  李涛 《骨科》2022,13(2):151-154
目的 探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31.2岁,均采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4 cm×1.8 cm...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introduce our successful use of tensor fascia lata allograft to reconstruct various soft tissue defects. Since May 2021, we have applied tensor fascia lata allografts in eight cases. A frozen type of fascia of 0.6 mm thickness was used in all cases, and allografts were covered by vascularized soft tissue. We used tensor fascia lata allograft in eight cases to cover the infected wounds, donor site closure, and pedicle protections. These were abdominal wall and back reconstructions following rectus muscle and latissimus dorsi muscle harvest, coverage of infected spine wound after posterior fusion, pressure ulcer reconstruction, and pedicle protection of free and pedicle flaps. The follow-up periods were from one to 14 months. None of the cases showed wound problems after initial reconstruction using tensor fascia lata allografts. Tensor fascia lata allograft could be an excellent cost-effective surgical option comparable to autologous tissue grafts. Level of evidence: IV.  相似文献   

15.
张滋洋  施佳  马建华  郭晓征  聂铭博  康皓 《骨科》2015,6(5):226-230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下肢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8例患者。术前通过B超及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定位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对比血管定位位置后进行血管蒂分离。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5 cm~25 cm×15 cm。本组患者由于受区感觉神经缺损,均未进行受区感觉神经的修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皮瓣外观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7例患者皮瓣术后存活,皮瓣对患处覆盖良好并有较好的外观及功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行探查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清除坏死皮瓣组织,进行植皮换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游离皮瓣修复下肢及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经典术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供区损伤,受区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修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肢的骨性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手背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14例手背部缺损创面患者.术前进行脂肪筋膜瓣设计,脂肪筋膜瓣切取面积8 cm×6 cm~12 cm×9 cm,覆盖创面后在脂肪筋膜瓣表面加皮片移植.结果 14例脂肪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0个月.脂肪筋膜瓣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无臃肿,无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脂肪筋膜瓣联合植皮是修复手背部创面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