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辐射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和定量辐射诱发体细胞基因突变增高的方法中,应用最广的是抗6-巯基鸟嘌呤(6-thioguanine resistance,6-TG)突变分析,用于检测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gerase,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近年来,国内外均对辐射诱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辐射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抗6-TG突变体测定的方法学问题做了介绍。淋巴细胞抗6-TG突变体具有稳定的抗6-TG表型,胞内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吟转磷酸核糖基酶(HPRT),HPRT基因存在结构改变。血样经冷冻预处理或使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时,放射自显影法所测结果与克隆检测法相似,正常成人血淋巴细胞抗6-TG突变率为10~(-6)~10~(-5),肿瘤病人接受化疗或放疗后该值升高。抗6-TG细胞测定反映了人体内特殊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是体内体细胞突变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体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是一个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的位点,该位点的控制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末端。目前研究表明某些肿瘤患者,接触过环境中各种诱变剂的人群和电离辐射者等,其突变频度都可增加,且与剂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利用多核细胞检测法,测定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方法,在研究电离辐射所致人体遗传损伤的机理及损伤后的远期效应评价中,不仅可弥补染色体、微核方法的不足,而且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别是在研究低剂量范围内以单基因突变为主的辐射损伤中更有其独特的意义。现将本文所作的100cGy以下X射线诱发的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剂量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抗 6 硫代鸟嘌呤 (6 TG)突变体是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PRT)基因位点上的突变细胞 ,通过检测人外周血抗 6 TG细胞出现的份额 ,便可知外周血淋巴细胞突变频率[1- 3 ]。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某些肿瘤患者、接触环境中各种诱变剂的人群及电离辐射者监测。研究结果显示 ,其突变率都有不同的增加趋势 ,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1- 3 ]。目前检测和定量抗 6 TG细胞常用的方法为放射自显影、克隆检测及细胞松弛素B(Cyt B)法 ,各有其不同优点和不足 ,前两者使用仪器、试剂较繁杂或用血量大 ,培养时间长 ,要求条件高 ,…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及其剂量 -效应关系 ,比较不同方法对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检出率。方法 给大鼠尾静脉注射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后不同时间心脏穿刺取血。用多核细胞法和Brdurd法分别检测HPRT基因突变细胞 ,计算突变率 ,拟合出辐射诱发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剂量 -效应关系函数。结果 用多核细胞法检测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 (y ,‰ )和剂量 (D ,cSv)相关函数为y =1 14 98+0 1199lnD,r =0 970 6 ;用Brdurd法检测的相关函数为 y =6 5 310× 10 -2 +3 4 5 4 2× 10 -3 D ,r =0 984 6。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检出率比Brdurd法高 11~ 17倍之多。结论 体细胞HPRT基因对电离辐射敏感 ,有可能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多核细胞法对HPRT基因突变检出率高于Brdurd法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次黄嘌呤乌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突变及其剂量-效应关系.并比较多核细胞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rd)法测定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检出率.[方法] 用多核细胞法和Brdurd法研究的两批大鼠均分别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H 3.0),注射容积为0.5 ml/100 g体重,注射后1 d心脏穿刺取血.多核细胞法的不同剂量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比活度为3.64×105 Bq/ml放射性晚期混合裂变产物,注射容积同对照组,于注射后1、3、6和9 d心脏穿刺取血.Brdurd法的不同剂量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比活度为3.40×105 Bq/ml的放射性晚斯混合裂变产物,注射容积同前,于注射后1、5、15和20 d心脏穿刺取血.每鼠分别取抗凝血1.5 ml于离心管中,加入Hanks液8 ml,混匀后1 5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后再重复洗涤一次.将沉积细胞悬浮于生长培养液(内含90%RPMI1640,10%灭活小牛血清,庆大霉素100 IU/ml,PHA适量)中至1.5 ml,取上述血细胞0.5 ml接种于4.5 ml生长培养液中.每个样本培养2瓶,其中1瓶加入6-巯基乌嘌呤(6-TG).终浓度为1×10-5 mol/L.①多核细胞法将样本置于(38.2±0.3)℃培养56 h,加入细胞松弛素-B(Cyt-B),终浓度为6 μg/ml,再继续培养至96 h.培养物离心、固定、制片.每个样本计数6 000个转化的淋巴细胞(其中加与不加6-TG各计数3 000个),统计其中双核或多核淋巴细胞数.将含有6-TG样本的1 000个转化的淋巴细胞中双核或多核淋巴细胞数除以不含有6-TG样本的1 000个转化的淋巴细胞中双核或多核淋巴细胞数,所得结果则为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并用计算机拟合剂量-效应关系模型.②Brdurd法将样本置于(38.2±0.3)℃培养24 h后,加入250 μg/ml Brdurd 0.1 ml,避光培养48 h.培养物离心、固定、制片.空气干燥后用Hoechst 33258染色30 min,再进行Giemsa染色.不加6-TG样本计数转化及未转化的淋巴细胞3 000个.加6-TG样本计数全部突变的淋巴细胞数.并按下式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和HPRT基因突变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转化的淋巴细胞数/3 000个转化及未转化淋巴细胞)×100%;HPRT基因突变率=(突变淋巴细胞数/0.5 ml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随着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的增加,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增加.用多核细胞法检测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的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y,‰)与累积剂量(D,cSv)相关模型为y=1.149 8+0.119 9 InD,r=0.970 6;用Brdurd法检测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的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y,‰)与累积剂量(D,cSv)相关模型为y=6.531 0×10-2+3.454 2×10-3D,r=0.984 6.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比Brdurd法高11~17倍之多.[结论] 淋巴细胞HPRT基因对电离辐射敏感.本文研究的辐射剂量范围内,辐射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多核细胞法对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检出率高于Brdurd法.  相似文献   

7.
健康成人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度值测定黄权光,史纪兰,商希梅,李志荣,贾喜铭,刘伟,乔健维(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济南250001)近年来新近发展起来的次黄嘌呤一鸟嘌呤转磷酸糖基酶位点(HPRT)检测是一种快速、灵敏测定人体细胞突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辐射卫生》1995,4(4):206-210
用中国仓鼠V79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G)位点正向突变试验方法(V79/HPRTSYSTEM)检测了不同剂量的60Co-y射线诱发的V79细胞HPRT位点的突变频率。结果表明,当剂量率为1.16Gy/min,剂量范围为0.5~5.0Gy时,HPRT位点的突变频率为3.2-35.4个突变体/106细胞,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体细胞基因突变的主要发展是检测人外周血中抗6-TG(硫代鸟嘌呤)的T淋巴细胞。目前此方法在国外已被用于职业人群致突变效应的监测及环境和工业化学物致突变效应的研究,T淋巴细胞对6-TG的这种抗性是由于定位在X染色体长臂末端上的hprt基因功能的丧失而使细胞内缺乏HPRT(次  相似文献   

10.
乙基亚硝基脲对人白血病细胞HPRT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基亚硝基脲(ENU)诱导人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的分子图谱和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单细胞克隆培养、双向筛选计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电泳分析等方法。结果 随着ENU剂量的增加,细胞接种存活率非常显著下降(100~200μg/ml剂量组)、突变频率显著升高(12.5~200.0μg/ml剂量组)。自发突变没有全部基因外显子缺失型,只有7.7%检测出单个外显子缺失;而ENU诱发突变中却有79.7%显示缺失改变,其中缺失突变可以发生于:HPRT基因的每个外显子,且诱发突变中大多数是多个外显子连锁缺失(88.1%)。结论 ENU诱发:HPRT基因突变图谱与自发突变完全不同,易诱发较大遗传结构改变,提示其具有较强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人群抗6-硫代鸟嘌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突变率的检测辽宁大学生物系(110036)曾晓非,严冰,简弘晨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顾祖维,蒋学之,王兰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抗6-硫代鸟嘌(6-TG)突变体是hPrt基因位点突变细胞,表现为次黄嘌呤一鸟嘌呤磷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氯化镉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寻找化学诱变物致机体损伤的早期检测的指标.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化学诱变物氯化镉对大鼠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突变频率.结果氯化镉可诱发大鼠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突变频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突变频率Y(×10-3)与氯化镉浓度C(mg/kg)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氯化镉对大鼠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及突变频率有影响,HPRT基因突变频率检测有望作为早期的效应标志物,用于接触环境致突变物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抗6—巯基鸟嘌呤突变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使直接研究人体体细胞突变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遗传毒理学研究的进展,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然而,以往的测试方法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为此,近年来又建立了外周血抗6-巯基鸟嘌呤(6-TG)突变体测试方法,以期定量测定人体体细胞突变率,本文拟就该领域研究进展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4.
HPRT基因突变谱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外部因素所引起的健康效应的关注 ,各种检测方法相继应运而生。其中将抗 6 -硫代鸟嘌呤 (6 thioguanineresistence ,TGr)分析 ,用于检测体细胞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HPRT)基因位点突变 ,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测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 ,HPRT基因突变研究将逐步深入 ,其应用也将不断扩大。在基因水平研究环境理化因素所致的HPRT基因变化和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以探讨铅的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多核细胞法体外研究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突变频率。结果 0.25mmol/L醋酸铅即可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且突变频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突变频率Y(10^-3)与醋酸铅浓度C(mmol/L)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Y=1.0566 0.1661C(r=0.9582)和Y=1.0762 0.1987C(r=0.9434)。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及突变频率有影响,HPRT基因突变频率可望成为接触环境致突变物人群检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多核细胞法研究氡及其子体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位点突变情况。[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4只,采用HD-3型多功能移动式氡室进行动态吸入染毒,按照氡染毒的累计暴露量,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获取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多核细胞法检测该两种细胞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结果]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随氡累积暴露剂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剂量-效应关系明显,拟合的函数分别为(?)=1.785×10~(-5)D~2 1.174×10~(-3)D 1.054和(?)=3.538×10~(-5)D~2 8.338×10~(-4)D 1.032。[结论]氡及其子体能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HPRT基因突变,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近年在我国及日本有不断增高趋势。我国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利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技术与方法 ,从分子水平开展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现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为性联染色体遗传 ,但外显不全。编码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 PRT)的基因HPRT、编码 5 磷酸核糖 1 焦磷酸 (PRPP)合成酶的PRS基因的移码、错位、缺失等突变造成酶活性降低或升高 ,使血尿酸升高 ,产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N5,N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C6 77T突变、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 4Arg突变也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对此病基因水平的诊断与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5组Wistar雄性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及微核进行检测。实验组注射不同放射性比活度的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在达到累积剂量近似相等(约4.66cSv)时心脏穿刺取血。结果显示,在总累积剂量近似相等条件下,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4个剂量率点间的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微校率与剂量率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函数Y=a+blnX表示。HPRT位点突变频率与微核率间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质分裂阻滞法检测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的作用杨素霞樊飞跃李煜曹珍山周淑珍刘国廉(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人和啮齿类细胞的HPR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基因产物为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此酶特异性不强,可把嘌呤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田湾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居民细胞微核发生率和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基础数据库,掌握田湾核电站运行前的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行政村和自然村组为最终抽样单位。在距核电站0~30km的范围内的27个村、社区,采集血样,并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结果 631名抽检居民中男性微核率为4.40±2.15‰,HPRT突变率为(0.86±0.45)‰;女性微核率为(5.15±2.69)‰,HPRT突变率为(0.91±0.71)‰。按照距离分组平均微核率从(4.22±2.63)‰至(5.26±2.59)‰,HPRT突变率从(0.62±0.24)‰至(1.032±0.92)‰。结论 微核率和HPRT突变率作为评价生物受照的生物剂量计,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掌握核电站周围的居民的微核率和HPRT突变率的背景资料,对事故后辐射剂量评估和长期累积剂量的估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