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与微创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 2 8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 8例病人术前均经CT或 /和MRI及鼻内镜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蝶窦炎症 6例 (其中伴后鼻孔息肉 4例 )、蝶窦真菌感染 7例、蝶窦黏膜下囊肿 1 0例、蝶窦黏液囊肿 4例(其中 2例侵犯颅底及眼眶、1例至鼻中隔 )、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例。 2 8例全部治愈。结论 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眼部症状、回缩涕血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 ,以便早期确诊。鼻内镜下鼻腔进路联合切割吸引器对蝶窦病变进行微创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病例术前经CT或/和MRI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蝶窦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蝶窦炎症8例、蝶窦真菌感染6例、蝶窦囊肿9例,23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临床上有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眼球胀痛等眼部症状,伴回吸涕中带血患者有必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及鼻内镜检查,以便早期对孤立性蝶窦病变进行诊断及治疗。鼻内镜下鼻腔进路清除蝶窦病变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蝶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结果 5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蝶窦病变,早期出现鼻后滴漏5例,头痛4例。3例患者表现为蝶窦后鼻孔息肉伴多组鼻窦炎。8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行鼻内镜下蝶窦手术,随访7个月~12年未见复发。6例息肉根蒂与蝶窦内囊肿相连,1例源于蝶窦前内壁,1例源于蝶窦前下壁。结论 患者出现鼻后滴漏、头痛、单侧鼻塞时应考虑到患该病,及时行鼻内镜、电子鼻咽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鼻内镜下蝶窦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术中扩大蝶窦开口、彻底切除息肉蒂部及囊肿壁是蝶窦后鼻孔息肉手术治疗的重点和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4年10月93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人在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径路行孤立性蝶窦病变处理。鼻内镜下切除上鼻甲后半部分,直接暴露蝶窦前壁及开口,扩大开口,处理蝶窦病变。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1~2年,蝶窦炎、蝶窦脓肿、蝶窦黏液囊肿、真菌性蝶窦炎、蝶窦息肉等88例病人均无复发。其余5例病人中1例真菌性蝶窦炎术后不久侵入颅内,后经抗真菌及综合治疗痊愈;2例蝶窦顶后壁脑脊液鼻漏1次性修补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1例蝶窦血管瘤未愈。结论鼻内镜下经上鼻道进路是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安全、直接、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蝶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病人术前行冠状位CT扫描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鼻内镜检查和冠状位CT扫描可确定息肉的起源。所有病人均一次治愈,术后随访8~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临床特征、鼻内镜检查和冠状位CT扫描对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起重要作用,鼻内镜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首诊准确率和治愈率,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视力损害;影像学检查见蝶窦占位,部分可有骨质破坏;病理检查显示蝶窦炎症8例,真菌病19例,囊肿10例,息肉9例;全部患者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检查蝶窦开口通畅,窦腔无分泌物,窦壁光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症状无特异性,鼻内镜和CT或MRI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临床资料及鼻内镜手术后的随访结果,总结本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经验与体会.结果 所有病例中,表现头痛或眼部疼痛者9例(75%),涕中带血3例(25%).CT扫描均表现为窦腔高密度影,窦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者10例(83%).12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术腔黏膜康复良好,无病变复发.结论 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临床症状无诊断特异性,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鼻内镜下经蝶窦前壁自然口的术式应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较为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行鼻内镜下经鼻入路开放窦口,清除病变。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痊愈13例(76.5%),好转2例(11.8%),总有效率88.2%。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蝶窦疾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炎性疾病l5例(急性炎症2例,慢性炎症3例,囊肿8例,真菌病2例),恶性肿瘤3例。经鼻内镜手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蝶窦前壁开窗通畅,窦腔各壁光滑,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头痛是孤立性蝶窦疾病的常见症状,另有视力损害、血性涕及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CT、MRI及鼻内镜检查为其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鼻内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诊断蝶窦外侧隐窝病变及经鼻内镜下翼突径路处理该区域病变的相关问题。方法:26例蝶窦外侧隐窝病变患者,术前均经高分辨率CT扫描和增强磁共振检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下翼突径路清除蝶窦外侧隐窝病变,诊断为脑脊液鼻漏伴脑膜脑膨出者同时行颅底修补手术。结果:术后病理确诊,4例为脑脊液鼻漏伴脑膜脑膨出,均一次手术修补成功;10例为蝶窦囊肿;5例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7例为慢性蝶窦炎。其中9例术后合并患侧颜面部上颌神经支配区域麻木感,但未给予特殊处理,约6个月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全部患者给予定期鼻内镜复查、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口服标准桃金娘油等治疗。随访6~53个月,病变无复发。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同时结合增强磁共振检查对于诊断蝶窦外侧隐窝病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鼻内镜下经翼突入路处理蝶窦外侧隐窝病变,是一种微创、简捷、安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的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和视觉损害,全部病例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手术.随访6~14个月,无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炎症性疾病症状无特异性,不易及时确诊;鼻内镜和CT检查能提高术前诊断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在蝶窦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应用鼻内镜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内镜技术发展 ,鼻内镜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鼻腔疾病 ,而且延伸到颅底等领域。蝶窦的解剖部位深在 ,常规检查较难发现阳性体征 ,随着CT与MRI的临床应用 ,诊断水平已明显提高 ,本文报道应用鼻内镜治疗 9例蝶窦病变情况。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近年来我科共诊治蝶窦病变 9例 ,其中右蝶窦囊肿 3例、左蝶窦囊肿 2例、右蝶窦霉菌病 2例、左蝶窦炎性息肉 2例 ,病史 1 0天至 6个月 ,均为头痛不适或痰中带血 ,经行CT扫描检查发现蝶窦病变 ,其中 1例提示蝶窦周边骨质破坏吸收。1 .2 手术方法本组 9例术前 30min均肌注阿托品 0 .5mg、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总结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归纳蝶窦病变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方法  6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中,蝶窦真菌11例(17.7%),蝶窦囊肿34例(54.8%),单纯蝶窦炎10例(16.1%),蝶窦脑膜脑膨出7例(11.3%)。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鼻窦CT检查,部分患者补充鼻窦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手术。5例脑膜脑膨出患者经翼突入路,2例脑膜脑膨出患者按Messerklinger术式经筛蝶入路,55例患者均行嗅裂蝶窦自然口入路。结果 随访24~75个月,平均45个月,蝶窦口开放良好58例(93.5%),狭窄4例(6.5%),7例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2例(67.7%),症状缓解9例(14.5%),症状无明显变化6例(9.7%),均为蝶窦囊肿患者,症状消失1年后再次出现5例(8.1%),4例为蝶窦囊肿,1例为蝶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首选方法,手术损伤小,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的诊断及鼻内镜治疗方法。方法: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患者均经CT扫描发现蝶鞍区病变并提示了病变范围。8例局限性病变者经蝶窦前壁自然口入路完成手术,2例鼻咽纤维瘤侵犯蝶窦者经鼻中隔中线入路,其余经上鼻道或蝶筛入路暴露病变。结果: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中,蝶窦囊肿及脓囊肿23例、蝶窦真菌感染8例、蝶窦出血性息肉2例、垂体瘤切除术后蝶窦炎性肉芽肿1例、蝶窦乳头状瘤5例、蝶窦脑脊液鼻漏1例、蝶窦骨化纤维瘤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侵犯蝶窦2例、筛蝶窦脑膜瘤1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切除病变或修补脑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蝶窦内血肿并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仅作鼻内镜检查,经DSA证实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蝶窦恶性肿瘤3例,经蝶筛入路切除蝶窦内大部分肿瘤后辅以放化疗;鼻咽癌侵犯蝶窦2例病理检查证实后行放化疗。结论:蝶窦鞍区病变以头痛、眼部症状为常见症状,CT、MRI及DSA检查对蝶窦病变的及早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作用,鼻内镜下处理蝶窦病变径路多样,选择适当径路可达到直接、安全、微创等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2002年3月17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蝶窦病变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约占76.5%;其次为眼部症状,再次为鼻部症状。讨论孤立性蝶窦病变并非罕见,但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CT、MRI影像学检查和鼻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对蝶窦病变的诊断水平,且经鼻窦内镜手术对其治愈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8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孤立性蝶窦病变14例的临床表现及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14例中,炎性病变11例,异物2例,恶性肿瘤1例,临床表现以视力下降、头痛、回吸涕中带血为主。CT检查11例次,MRI检查7例均有阳性表现,12例内镜检查有7例阳性。治疗方法除1例保守治疗外,余均经手术治疗。2例经鼻外筛蝶窦径路,11例经鼻内镜下鼻腔径路。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的患者,临床上应高度怀疑蝶窦病变,应及早进行鼻内镜、CT或MRI检查,早期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径路是治疗孤立性鼻窦病变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5 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于鼻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 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均一次性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开放额窦口治疗额窦病变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76例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CT证实有额窦病变,包括额窦囊肿9例,孤立性额窦炎7例,霉菌性额窦炎5例,额窦炎伴鼻息肉及其他鼻窦炎症55例。根据CT扫描行DrafⅠ型、Ⅱa/b型和Ⅲ型额窦引流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 Ⅰ型引流治愈38侧, 有效18侧, 总有效率为90.3%;Ⅱa型引流治愈21侧, 有效11侧, 总有效率为91.4%;Ⅱb型引流治愈17侧, 有效10侧, 总有效率为93.1%;Ⅲ型引流治愈2侧, 有效1侧, 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 准确定位额窦口。鼻内镜下开放额隐窝,去除额隐窝处病变的关键是充分额窦口引流。  相似文献   

19.
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切除息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3例患者头痛及鼻塞症状均消失,息肉未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是诊断蝶窦后鼻孔息肉的重要辅助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是蝶窦后鼻孔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结合动力系统在孤立性蝶窦疾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经鼻内镜治疗的孤立性蝶窦疾病病人资料。结果:术后随访8~39个月(平均23.5月),手术有效率91.1%。38例头痛均消失,14例视力改善(77.8%),3例复视恢复(60.0%),鼻阻、粘脓性涕、假性脑脊液鼻漏等症状均恢复。1例并发脑脊液鼻漏,经修补治愈。结论:经鼻内镜结合动力系统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