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31例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总结MR诊断方法和步骤。资料与方法 就本院131例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涉及肿瘤15种,其中胶质瘤39例,颅咽管瘤15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12例,垂体瘤9例,脑膜瘤8例,生殖细胞瘤7例,白血病和淋巴瘤6例,脂肪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组织细胞瘤4例,胆脂瘤3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例,听神经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 93例获得病理证实,MRI诊断与病理符合82例,正确率88.2%。结沦 只要掌握好儿童颅内肿瘤的特点和正确的MRI诊断方法、步骤,就可能对儿童颅内肿瘤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颅内畸胎类肿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与材料本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在11—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5岁。10例中8例行CT检查(3例同时做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10例颅内畸胎类肿瘤中,皮样囊肿5例,畸胎瘤5例,病变位于松果体区4例,鞍区2例,前颅凹脑实质内1例,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各1例,小脑1例。3例脑畸胎瘤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块,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其内均见有斑点片状钙化影,2例含有脂肪密度,肿瘤占位效应明显,但瘤周水肿轻微,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5例皮样囊肿呈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囊壁显示不清楚,其中1例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容物均未见明显强化。3例脑畸胎瘤行MRI检查,肿瘤呈短T1长T2混杂信号2例,短T1短T2混杂信号1例,其中钙化呈黑色低信号,脂肪呈白色高信号,经脂肪抑制后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皮样囊肿呈长T1长12信号。结论 CT与MRI对颅内畸胎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CT对钙化与骨骼的显示优于MRI,而MRI多轴位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脂肪组织及周围邻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两者结合术前正确诊断率90%(9/10),能准确定位、定性,对临床拟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CT和MRI对Rathke囊肿的认识,便于诊断,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与CT和MRI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T、MRI误诊为颅咽管瘤、垂体瘤、胆脂瘤等,CT显示圆形及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区4例,圆形等密度和稍高密度区各1例,强化后2例囊壁线状增强,MRI显示圆形及类圆形T1WI像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像均为高信号,边缘清楚,提示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5.
恶性脑膜瘤CT与MRI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对恶性脑膜瘤的CT,MRI诊断加以比较研究探讨其价值及限度,材料与方法,对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恶性脑膜瘤术前同时行CT,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像上,病灶内密度不均匀者8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者4例,病灶不规则边缘分叶状和/或结节状者12例,肿瘤包膜显示者2例,MRI示肿瘤呈呈不均匀信号者,T1WI13例,T2WI14例;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者14例,肿瘤不规则边缘呈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5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通过MRI与CT对比检查,作者认为显示原发性肝癌MRI与CT的敏感性相似,但要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以MRI为佳,显示肝海绵状血管瘤MRI较CT为优,显示肝囊肿两种效果相等,显示肝转移瘤MRIT_1成象略逊于CT,而MRIT_2成象的敏感性则强于CT,显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MRI不如CT。从经济角度考虑,一般只选择其中一种即可。  相似文献   

7.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估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4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其中9例同时行MRI检查;另有37例作常规MRI检查,其中13例还加作FLAIR序列,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闰于桥小脑角25例,鞍区及鞍旁8例,颅中窝底6例,脑内3例,松果体区2例,第四脑室内2例,小脑天幕处1例。47例中不规则形30例,圆形或类圆形17例。CRT平扫表现为均匀低密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探讨MRI与CT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市汉口医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7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观察MRI与CT对不同发病时间、部位及病变大小患者的梗死灶检出结果及血管性痴呆检出结果。结果患者发病时间<24 h,MRI检出率为96.4%(27/28),高于CT的14.3%(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时间>24 h时,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病变大小≤2 mm、>2 mm梗死灶分别为76处、43处,CT则分别为28处、42处。MRI检出凹陷部位梗死灶8处,CT仅2处。MRI与CT的血管性痴呆者检出率分别为94.7%(54/57)、93.0%(5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非血管性痴呆检出率为90.0%(27/30),高于CT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CT检查均是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但MRI对于发现早期病灶、小病灶、凹陷部位梗死灶等有明显优势,可为痴呆病因提供参考依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较为常见 ,CT与MRI已成为检查本病的重要手段 ,而二者的敏感性又有所差异。1 材料与方法   37例病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6~ 6 7岁 ,平均 47.6岁。临床表现一般为髋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可放射至膝部或臀部。CT检查使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产的Pratico螺旋CT扫描机 ,层厚 5mm ,层距 5mm ,横断面扫描。MRI使用日立公司生产的永磁型 0 .3TAiris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SE序列 ,常规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 ,T1加权 5 0 0 / 2 5ms ,T2 加权35 0 0 / 12 0ms,层厚 …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评价CT和MRI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病理证实的50例甲状腺癌:38例进行CT扫描,28例作MRI检查,其中16例兼作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内出血6例(12%)、相邻结构受侵11例(22%)、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30%)、甲状腺内囊变26例(52%)和钙化24例(48%),对甲状腺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CT对甲状腺癌内钙化的发现明显优于MRI,对肿瘤侵犯相邻结构的显示与MRI相仿。MRI对肿瘤内囊变,出血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现优于CT。结论:在甲状腺癌的定性诊断上,MRI优于CT,但若能将两者相结合,能更准确地作出甲状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颅内肿瘤出血的CT分型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出血CT分型在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 5 2例颅内肿瘤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将颅内肿瘤出血的CT表现分为局限型 (I)和扩展型 (II) ,扩展型又分为四个亚型 (IIa型 :出血破入脑实质内 ;IIb型 :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 ;IIc型 :出血破入脑室内 ;IId型 :出血破入硬膜下腔 )。结论 :颅内肿瘤出血CT分型利于解释临床表现及指导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16.
视神经肿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视神经肿瘤的CT、MRI表现。方法 对病理学或临床证实的30例视神经肿瘤患者行CT、MR检查。结果 脑膜瘤17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3例,梭形肿块11例,不规则眶内肿块3例;CT为软组织密度;MR T1W1呈中等或低信号,T2W2呈中等或高信号;肿瘤钙化5例,肿瘤内“轨道征”10例,均有明显强化,累及管内段及颅内段3例,同时发现肿瘤有流空血管影5例。视神经胶质瘤8例,3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5例表现为梭形肿块;CT为软组织密度;MR T1W1呈低信号,T2W2呈高信号,均明显强化;累及管内段、视交叉6例,2例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视神经转移瘤5例,4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视神经,l例肺癌转移至视神经。结论 CT、MR检查不仅可以推测视神经肿瘤的性质,还可以明确肿瘤侵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电脑检索系统根据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第二篇,第六章“颅内肿瘤”的有关内容,选择临床工作中常见的15类肿瘤,用肿瘤名称和CT图像上的表现,设计成检索程序,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查阅较多疾病的详细资料,目的;便于日常工作中查阅方便和尝试用高科技电脑为CT诊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颅内肿瘤出血是颅内肿瘤急性发病期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文献报道颅内肿瘤出血的发生率在3%~10%之间.本文收集1990年1月~2000年2月57例资料完整的颅内肿瘤出血病人,均经CT及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9.
CT、MR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NS—SL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患者,男1例,女16例,年龄16~45岁。病史5~15年。17例均行常规CT扫描,14例行MR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T扫描阳性率为94.1%(16/17)。其中9例表现为弥漫性基底节区的低密度灶,出血4例,脑萎缩8例,有5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钙化,1例为左侧尾状核头部钙化,仅1例未发现异常。MR扫描阳性率为100%(14/14),10例表现为大脑、小脑、脑干及深部白质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小灶性出血,脑萎缩4例。结论 CT、MRI可对CNS-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于CNS-SLE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颅内肿瘤动态CT检查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74 patients with various intracranial tumor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dynamic CT, among them 45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In analyzing the time-density curve and the ratio of increase in CT number of the tumoral tissue to that in the arterial lumens (tissue-blood ratio, TBR), we found that: (1) Dynamic CT technique is safe and easy to perform suitable for out-patients; (2) The time-density curves in acoustic neurinoma, meningioma, glioma and metastatic tumor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ecause of difference in vascularity and the degree of B.B.B. breakdown. Meningioma curve shows a rapid rise to the peak followed by a subsequent plateau; (3) TBR at the peak time (TBRp) is useful as an index for tumor. Combined analysis of time-density curve and TBRp is helpful for tumor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