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藏居民自身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形成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对拉萨和林芝地区共计557名成年常驻居民进行自身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西藏居民的血压、血糖自知率分别是76.66%和48.83%;身高、体重和腰围自知率分别是89.05%、93.36%和72.35%。不吸烟率和不饮酒率分别为73.61%和66.43%;达到规律锻炼和适宜睡眠时长的人分别占56.37%和45.60%。被调查居民总健康行为形成率为12.21%,拉萨居民总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林芝(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5);其他特征下居民总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藏居民自身健康认知水平总体较好;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内患者与非患者的膳食结构并进行比较,为大骨节病病因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表,以面谈的方式对拉萨市林周县、墨竹工卡县和山南地区桑日县部分病区中905人进行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结果]病区人群中主食以当地糌粑为主的百分比为75.88%。女性和患者主食以当地糌粑为主的的百分比(77.33%和92.27%)高于男性和非患者(73.61%和69.90%);而男性和非患者食用外地面和大米均多于患者。除牛肉外男性和非患者食用猪肉、鸡肉、羊肉和山羊肉的百分比均高于女性和患者,非患者中经常吃肉、蛋、奶和蔬菜的人数均比患者多,反之患者中很少吃和不吃这些食物者比非患者多,所有被调查的群众该类食物摄入偏少。[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内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主食相对单一,以当地糌粑为主,患者中更甚;病区内女性和患者食用肉类、蛋和奶类频率与男性和非患者相比偏低;蔬菜品种和数量都偏少,水果类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岁以下藏族农村儿童的母亲膳食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于2008年对拉萨农村2岁以下藏族儿童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调查386名农村2岁以下藏族儿童母亲,平均年龄28.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6年.其家庭人均消费植物油25.9 g/d,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动物性油脂中酥油、糖和盐的人均每日消费量分别为27.8 g、12.9g和14.8 g,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共调查91种食物.其中22种食物的中位摄入频率为每周一次及以上.因子分析提取三个主要因子,反映三种膳食结构类型,第一因子是植物性膳食结构,其特点是以蔬菜、谷类、水果为主,辅以少量肉类、奶和豆制品,是该人群的主导膳食;第二因子是藏族特色膳食,主要摄入以糌粑为代表的富有藏族特色的食物,辅以简单蔬菜;第三因子是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的膳食,富有藏族特色.妇女每日平均摄入能量2097.02 kcal,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的91.2%,蛋白质的摄入量只达到RNI的82%,维生素A摄入量只相当于RNI的34.7%,钙、铁和锌的摄入量相当于RNI的64.6%、174.1%和150.7%.65%的能量来自谷类,动物性食物只提供了7.4%的能量和15.5%的蛋白质,57.6%的铁来自糌粑.结论 拉萨农村2岁以下藏族儿童母亲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食结构单调,存在蛋白质、能量及微营养素摄入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邯郸市居民膳食摄入及膳食结构状况,为指导当地居民合理膳食,提高营养水平和促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利用3d24h膳食回顾和3d全家称重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邯郸市居民膳食摄入以谷类为主,平均标准人日谷类食物摄入量440.9g,水果摄入量34.9g,奶及其制品摄入量52.6g,食用油、盐平均摄入量分别为43.2和11.7g。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为8369.2kJ,蛋白质标准人日摄入量为60.9g;脂肪为85.5g,膳食纤维为11.4g。谷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7.8%,来源于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为37.9%。结论邯郸市居民膳食摄入以谷类为主,蔬菜和水果摄入明显不足,油、盐摄入相对较高,脂肪摄入高于全国水平,脂肪供能比超出建议范围,膳食结构不合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与干预,倡导正确的平衡膳食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ietary balance index,DBI)综合评价新疆哈萨克族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对新疆沙湾地区牛圈子牧场363名18岁以上的常住哈萨克族居民进行3 d膳食调查,采用DBI-07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该人群的膳食质量。结果调查对象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豆类、肉类、蛋类、食盐和食用油的日均摄入量(g)分别为621.4、249.9、17.7、473.6、0.3、105.0、10.6、19.0和36.0;谷类、奶类、肉类日均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的人数比例为85.7%、77.1%、54.0%;蔬菜、水果、豆类、蛋类的日均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人数比例为66.7%、96.7%、99.7%和87.9%。膳食质量处于高度膳食失衡状态,且膳食质量的平均水平趋于摄入不足;不同性别、年龄的膳食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男性膳食质量均高于女性,30岁以下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共存在4种膳食模式(B、D、E、H),主要膳食为E模式(57.0%),其次是B模式(28.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谷类和畜肉类食物摄入过量,蔬菜水果、豆蛋类摄入严重不足,调味品的摄入均过量;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哈萨克族居民"合理、适量膳食"的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闵行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闵行区15岁~69岁的城乡常住居民3,170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居民的就餐行为以一日三餐为主(96.00%),89.72%的人每天都吃早餐。三餐中,人们对晚餐的期望值相对较高。91.48%的人每天进食蔬菜,仅49.12%的人每天食用水果。结论饮食结构的调整、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及加强对男性人群的关注,是闵行区开展居民营养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470户,其中城市7687户,农村15783户,调查人数为68962人。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MJ(2250.5kcal)。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蛋白质摄入量为65.9g,粮谷类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膳食脂肪摄入为76.3g,3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的膳食健康行为特征,为健康扶贫、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89名秦巴山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调查秦巴山区农村居民289名,78.9%的调查对象每天食用早餐,早餐以粮谷类为主;8.7%的调查对象每天摄入蛋类;49.5%的调查对象每天或经常食用豆制品;81.7%的调查对象经常食用的肉类食物为腌肉;每天食用盐的摄入量在6 g以上和随口味增加的占69.5%。56.0%的调查对象每天或经常食用泡菜。结论应加强营养健康知识宣教,减少盐的摄入量,增加豆类食物,提倡食用新鲜肉类,减少腌肉泡菜的食用频率,改善饮食结构,增强居民的抗病能力,提高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1989-2009年中国九省区18~49成年岁居民膳食锌的摄入状况、食物来源以及二十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调查中18~4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中国九省区居民平均每日锌摄入量从1989年的12.3mg下降到2009年的11.2mg。1989年和2009年中国九省区成年居民膳食锌摄入量不足的概率分别为32.7%和45.8%。膳食锌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坚果和蔬菜水果。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普遍存在着锌摄入不足的问题,应该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引导居民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以维持锌营养需求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食物摄入频率特征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人群食物摄入频率特征的地区差异。方法 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城市和农村各5个地区募集自愿参加的30~79岁常住居民进入队列并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分析10个项目地区中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12组食物的摄入频率,描述各食物组摄入频率特征的地区差异。结果 南方城市(99.0%)和南方农村(99.9%)人群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以大米为主,北方农村(99.0%)和北方城市如青岛(88.4%)人群则以面食为主。河南人群每天摄入杂粮人群比例最高(98.8%)。甘肃人群每天摄入新鲜蔬菜比例最低(74.0%)。在南方城市人群每天摄入新鲜水果、腌制蔬菜、肉类及其制品比例高于农村地区,北方也存在相同现象。北方城市(37.1%)和农村(14.6%)人群每天摄入蛋类及其制品高于南方城市(6.5%)和农村(6.9%)。北方城市地区人群每天摄入豆制品、乳类及其制品比例最高,其中哈尔滨人群每天摄入豆制品比例最高(10.0%),青岛人群每天摄入乳类及其制品比例最高(34.3%)。结论 CKB项目研究人群谷类食物、蛋类及其制品、豆制品摄入频率存在南北差异,肉类及其制品、家禽及其制品、水产/海产品、新鲜水果、腌制蔬菜、乳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西藏工业职业危害现状,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促进西藏工业的健康发展,并为加强我区工业劳动卫生管理,防治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我站从1976年以来,陆续开展了对拉萨水泥厂、林芝毛纺厂、拉萨地毯厂、西藏日报社印刷厂、新华印刷厂、自治区人民政府铅印厂、劳动局铅印组、自治区大修厂电瓶车间以及拉萨汽车五队、工业厅车队、保养二厂等11个单位的直接接触者进行了健康检查和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主要市售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含量,评估深圳市居民AGEs膳食暴露的水平。方法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11类食品中的AGEs含量,结合2011年深圳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深圳居民AGEs膳食暴露量,计算不同食物对AGEs摄入的贡献率。结果共检测11类食品196份,检出AGEs平均含量为44.28 mg/kg,最高可达821.74 mg/kg。调味品(不包括食盐)中AGEs含量最高,平均为628.60 mg/kg。肉类及其制品、糖果蜜饯、乳类及其制品和谷类及其制品中AGEs含量高于水果蔬菜、饮料、薯类及其制品。深圳市居民的AGEs膳食平均暴露水平为31.85 mg/d·人,偏高暴露量(P97.5)为53.16 mg/d·人。调味品(不包括食盐)、谷类及其制品和肉类及其制品对AGEs膳食摄入的贡献率较高。2~5岁女童AGEs膳食暴露贡献率前3位分别是乳及乳制品(26.06%)、调味品(24.78%)、谷类及其制品(18.55%),其他各组人群AGEs膳食暴露贡献率前3位的食品均是调味品、谷类及其制品和肉类及其制品。结论深圳居民每天通过食品摄入一定量的AGEs,建立食品中AGEs含量的数据库,完善相关人群食源性AGEs摄入方面的指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藏职业危害现状,保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促进西藏工业的健康发展,并为加强我区工业劳动卫生管理,防治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自1976年以来,陆续开展了对拉萨水泥厂,林芝毛纺厂,拉萨地毯厂,西藏日报社印刷厂,新华印刷厂,自治区人民政府铅印厂,劳改局铅印组,自治区汽车大修厂电瓶车间以及拉萨汽车五队,工业厅车队,保养二厂等11个单位的直接接触者进行了健康检查和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成人膳食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40~59岁广州居民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法(DBI)分析处理膳食调查结果;测定对象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纳入调查对象540名,DBI指标的负端分为16.1~17.5,正端分为7.6~8.2,膳食质量距为23.6~25.7,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谷类、奶类和豆类摄入量低于适宜范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4.2%和71.1%,动物性食物、盐、油类摄人超过推荐量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3.7%、53.4%、78.7%.E模式人群的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显著高于A模式(F=3.76,F=4.79,P<0.05),E模式人群发生胰岛素抵抗的OR值是A模式的3倍(F=1.73,P=0.018).结论 总体而言,广州市40~59岁成人的膳食结构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均衡、合理;但部分人群谷类、奶类和豆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和动物性食物、盐、油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过量;符合膳食指南推荐的、富含蔬菜水果的平衡膳食(A模式)有利于降低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朱本章 《医药与保健》2004,12(12):34-35
lO月12日卫生部公布的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大城市更为明显,正常人每天显性油脂摄入25克即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我国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收入居民的谷类食物消费情况及其对膳食营养素的贡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查居民所有食物摄入情况。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全国31个省150个监测点总样本量为64 038人。结果我国各年龄组居民谷类摄入量农村男性最高,依次为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城市女性,不同收入水平间差异不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大米摄入量较高,西北和华北地区面类摄入量较高,东北地区大米和面类都处于中等水平。谷类食物分别提供52.5%的能量,46.6%的蛋白质,80.3%的碳水化合物,46.2%的尼克酸,49.5%的维生素B1,32.9%的维生素B2,46.2%的锌,50.0%的镁和43.8%的硒,农村人群膳食中谷类提供的营养素比例普遍高于城市人群。全国城乡居民达到谷类推荐量的比例约为80%,城市居民达到谷类食物推荐量的比例低于农村居民。结论我国居民谷类消费量基本达到食物推荐量,但杂粮摄入量仍较低。[营养学报,2019,41(1):5-9]  相似文献   

17.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状况,为制定藏区学生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青海省藏区2 532名寄宿制中小学生日常个人卫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和初中生除不喝生水外,其他9个方面卫生习惯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除每天洗脚次数和不喝生水外,其他8个方面卫生习惯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0%~35%的学生饭前便后不洗手或偶尔洗手,30%~40%的学生每天洗脸次数<1次,35%~40%的学生每天刷牙次数<1次,35%~ 49%的学生每天洗脚少于1次,50% ~ 60%的学生有喝生水习惯,55%~60%学生每周洗澡<1次.结论 青海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比例较高,需采取综合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提高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今后开展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重庆地区的资料,分析重庆市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结果]重庆市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日摄入能量分别为2 413.6 kcal和2 538.2 kcal,达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wance,RDA)的101.0%和106.1%。蛋白质和脂肪分别为65.8 g和94.6 g,提供能量分别为10.9%和36.9%。钙476.6 mg,达RDA的59.6%。膳食能量的53.2%来自谷类,蛋白质的43.5%来自谷类。动物脂肪占膳食脂肪的37.7%。[结论]重庆市居民的膳食特点为水果、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改善居民的膳食模式应以调整不平衡膳食结构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贵州省城乡居民蔬菜水果摄入情况。方法: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9504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贵州省居民每天食用蔬菜人群比例为94.3%,有55.9%居民蔬菜摄入量不足;贵州省居民每天食用水果人群的比例为16.2%,95.8%的居民水果摄入量不足。结论:贵州省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应予以重视,多措施综合干预,对预防慢性病发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区居民钠及食盐的摄入量及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关系。方法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城区732户18岁及以上1841名居民,以连续3天24小时回顾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个人膳食钠和食盐的摄入数据。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天摄入钠(4665.6±2700.8)mg、食盐(7.6±5.6)g,男性钠和食盐的摄入量分别为(5066.5±2844.5)mg和(8.2±5.9)g,高于女性(P<0.0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居民平均每日摄入食盐(7.1±5.4)g,低于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居民(P<0.05)。调查对象食盐和酱油的钠分别占总量的64.2%和13.5%。与同年龄组男性相比,18~29岁女性来自食盐和糕点饮料的钠更高(分别为67.2%和1.6%),来自畜禽水产和谷类的钠更低(分别为3.5%和2.3%)。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中,初中及以下者来自谷类的钠(4.1%)最高,来自畜禽水产的钠(3.4%)最低。不同经济状况居民中,家庭人均年收入<15 000元者来自食盐和谷类的钠最高(分别为67.1%和4.2%),来自畜禽水产的钠(2.8%)最低。结论北京市城区居民钠和食盐的摄入量较高,调味品是钠的主要来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是钠的摄入量或来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