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慧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78-2479
目的:分析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的发生和临床表现,探讨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儿共17例,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7例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患儿经药物治疗后,痊愈12例,死亡5例,痊愈率70.6%;所有患儿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正常,7例出现便血,6例出现血尿,所有患者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及黄疸指数均明显升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病死率较高,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疗效,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抢救有机磷中毒过程中,有时过分强调阿托品用量不足比阿托品过量危险性更大,加之受特大剂量阿托品(数万至数十万毫克)抢救有机磷中毒成功个案报道的导向作用,基层医院阿托品中毒时有发生。近8年来,我院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286例,抢救中造成阿托品中毒25例,其中死亡1例,为吸取教训,现将两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阿托品中毒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阿托品中毒形成的原因,探讨其预防与治疗,以减少阿托品中毒和中毒后死亡的发生。方法对近10年19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21例阿托品中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发生阿托品中毒21例,发生率为10.9%,重度有机磷中毒阿托品中毒的发生率最高为15.1%。阿托品中毒后经综合救治,有2例死亡。结论有机磷中毒救治中阿托品中毒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情重而复杂、阿托品应用剂量较大、片面强调阿托品化的某项指标、阿托品化后未及时减量等;阿托品中毒后及时发现、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阿托品过量中毒原因,避免用药不当造成死亡。方法 对3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阿托品过量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阿托品化不典型过量致轻度中毒17例,因急性肺水肿盲目加大阿托品剂量致重度中毒6例,因昏迷阿托品效应低下致重度中毒8例。阿托品中毒死亡2例,死亡率14.3%。结论 正确观察阿托品化指标,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阿托品剂量,可防止阿托品过量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5.
洋地黄中毒20例临床回顾——浅谈对中毒机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7—1990年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中有115例次患者服用了洋地黄,出现洋地黄中毒20例次,中毒发生率为17.4%。现将此20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过程中阿托品中毒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森 《海峡药学》2010,22(12):226-227
目的 探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过程中阿托品中毒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 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阿托品中毒诊断标准判断阿托品中毒发生情况,探讨阿托品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30例患者22例出现阿托品中毒,发生率为16.92%(22/130);原因分别为阿托品盲目大荆量使用10例、片面观察判断阿托品化7例、对"阿托品翻转"现象认识不足3例、阿托品反应低下判断失误2例.经停药或减少阿托品用量、延长用药间隔后等综合治疗,阿托品中毒症状均消失.结论 AOPP抢救过程中阿托品中毒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针对上述原因预防:阿托品用量根据中毒程度做到个体化;判断阿托品化时相关指标全面、综合考虑;熟悉阿托品中毒的些少见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砷化氢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急性砷化氢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患者25例,经多次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取最明显异常的一次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砷化氢中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为48.08%;心肌酶学检查异常率为84.2%;心电图检查可呈现多种表现,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占65%。结论急性砷化氢中毒之后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心肌酶学检查异常发生率高,其次为心动过速,ST-T改变,I°AVB。心肌酶谱,心电图应作为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从毒理与临床表现、中毒原因及中毒预防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细辛中毒的相关研究.提出细辛中毒的原因主要与使用剂量过大、煎煮时间不足、品种混乱、入药部位差异有关.其毒性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害方面,呼吸麻痹是其致死原因.中毒预防应从剂量、用法、配伍及个体差异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劼  徐晶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67-1367
我院2004-2005年收治有机磷中毒(口服76例,接触中毒1例)77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成批急性氯中毒的抢救工作中,遇到13例合并中毒性肺水肿的病人。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生除与吸入氯气的时间与量有关外,还与病人的年龄、中毒前饮酒及原有慢性心肺疾患有关。及时给以有效的氧疗法和雾化吸入、大剂量皮质激素和莨菪类药物,对于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十分必要。预防和纠正肺内感染、维持水电平衡及纠正酸碱中毒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要充分认识到急性氯中毒时,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生具有“迅即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蓖麻毒素中毒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毒素(ricin)为提自蓖麻子的一种强效毒素,其对细胞毒性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人能通过多种途径接触蓖麻毒素而中毒。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暴露的途径和剂量。严重蓖麻毒素中毒患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为止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蓖麻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将中毒效应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8-01-2009-05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52例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38例,年龄2.5~75岁。氧化乐果中毒11例,敌敌畏中毒23例,甲胺磷中毒10例,辛硫磷中毒8例。经皮肤吸收3例,经口服中毒49例,毒物口服量5~150ml。服药后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了解华北石油及周边矿区各种中毒构成及其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对本急救中心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中毒方式、中毒种类及月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5~35岁为中毒高峰;农村人口中毒比率明显高于城市人口;女性多于男性,但男性中毒程度、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全年中以1月,7~8月中毒人数最多。结论①要重视广大民众心理健康及预防保健教育。②建立中毒急救与抢救的绿色通道。③完善各种中毒的诊疗程序。  相似文献   

14.
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过程中,由于反跳引起的死亡占有机磷中毒死亡的56.3%~77.6%。现将我们治疗的有机磷中毒发生反跳的19例(其中12例死亡)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阿托品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重要药物,有些医师为追求尽快达阿托品化或缺乏用药经验,或受以往所谓阿托品用药“宁过量勿不足”的错误观点影响,常加量使用以致过量或中毒.有报道阿托品中毒发生率为40%~60%,死亡率为18.33%[1].笔者根据其治疗AOPP的实践经验和学习体会,对阿托品应用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中毒伤害患者的类型、相关因素及分布情况,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720例急诊中毒伤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入选患者的类型、相关因素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急诊中毒伤害患者主要中毒类型包括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以及食物中毒为患者中毒伤害等;从整体情况来看,590例中毒伤害患者集中在15~55岁,比重为81.94%。结论急诊中毒伤害患者具备明显的临床特点。需以患者中毒类型及病情为参考标准,进而实施有效的治疗策略。同时,还需要做好安全教育的强化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以此使酒精中毒及食物中毒等得到有效避免,从而为社会群体的人身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阿维菌素中毒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例阿维菌素中毒的临床救治经验,结合文献复习,对急性口服阿维菌素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单西云  郑州祥 《云南医药》2000,21(3):275-276
职业性五氯酚或五氯酚钠中毒主要是经皮肤及呼吸道大量吸收五氯酚后,机体基础代谢异常亢进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笔者曾收治一起中毒病人15例,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5例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18~31岁,均为用五氯酚钠加硼酸液加工木制品,操作时未使用防护用品,约5~11天而相继出现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进展迅速,有不同程度发热,大量出汗、极度疲乏,烦躁不安、头昏、恶心、呕吐等。死亡1例,送到本院时已昏迷,呼吸急促,无尿,导尿时发现尿色呈酱油样。入院半小时呼吸心跳停止,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标准,本组病人重度中毒有3例,其余…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和总结儿童中毒的特点 ,帮助医护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儿童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本文对 1997年~2 0 0 1年收治在我院的 12 0例儿童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初步探讨儿童中毒的风险因素。1 临床资料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因中毒住院的 0~ 14岁儿童12 0例 ,其中男 74例 ,女 4 6例 ;最大年龄 14岁 ,最小 3岁。农村儿童 97例 ,占 80 .8% ;城镇儿童 2 3例 ,占 19.2 %。中毒途径顺位为 ,消化道 10 5例 ,占 87.5 % ;呼吸道 13例 ,占10 .8% ;皮肤接触 2例 ,占 1.6 %。2 调查方法及中毒分类收集 12 0例因中毒住院患儿的年龄、性…  相似文献   

20.
丁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123-124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中毒的特点和中毒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诊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调查资料形成总结性表格。结果1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男性中毒多为意外中毒,女性多为食物中毒及服毒,中毒类型主要为农药中毒,中毒病死率为8.3%,中毒死亡影响因素有年龄、户籍、药物中毒等。结论通过对临床急诊中毒的特点及引起中毒死亡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急诊抢救提供有效参考,减少中毒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