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瞎子”“聋子”“傻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相似文献   

2.
王立新  王倩 《大众健康》2012,(1):108-109
小儿便秘归属于中医学大便秘结,大便不通范畴,本证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之称,其后又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及“热燥”、“风燥”之说。  相似文献   

3.
“无为而治”作为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遵循医院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划,分清哪些工作应该“无所为”,怎样达到有效的“有为”。要做到“无为”,要有“信任感”,要敢于“放手”,要信任大家都能“无为而治”,相信自己的前任或下属,要敢于“物尽其用”,不应盲目追求高、精、尖设备。要坚持“无”、“有”的对立统一,“无为而治”并不是说无所事事,要“有为”才能“无为”,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要靠“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4.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1”。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0—2020年全球育龄妇女的叶酸水平,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叶酸水平的影响,为我国未来制定相关增补政策提供支持。方法:以中文关键词“叶酸”“缺乏”“水平”“妇女”和“育龄”,英文关键词“folate”“folic acid”“deficiency”“status”“women”“childbearing”和...  相似文献   

6.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1“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2“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3“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4“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学者”和“五星级”的概念人手,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五星级医生”的理念,详细解读了新时期军医大学“五星级学者”的五个主要特征,即人生信仰的“红星”、人生目标的“金星”、求精务实的“明星”、求严治教的“启明星”和求实创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8.
《职业与健康》2009,(16):1753-1753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9.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  相似文献   

10.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l”。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于英文中的不定冠词a、an,只是泛指而无计数或计量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瞎子”“聋子”“傻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说.“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这里是说得体行为就是礼仪。“礼”和“仪”的关系.是“内修”和“外达”的关系。“礼”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观念.具有社会的共识性,“仪“是举止、行为,是让别人看得见的东西。所谓“谦谦君子”“彬彬有礼”,体现的就是人的品格与行为举止之间的“内”“外”关系。“仪”是“礼”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源性寄生虫病,系指通过食物(动、植物食物)传播的寄生虫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酒楼、饭店为招引食客,纷纷推出“生猛海鲜”、“生鱼片”、“鱼生粥”、“涮火锅”、“醉螺”、“醉蟹”、“醉虾”、“炒(烤)螺蛳”、“炒蛇片”、“炒蛇皮”、“吞蛇胆  相似文献   

14.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5.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与健康》2009,(19):2061-2061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1”。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于英文中的不定冠词a、an,只是泛指而无计数或计量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頲 《中国社区医学》2004,(6):108-114,107
成吉思汗西征于“铁门关”见到“角端”因而“班师”的典故 ,脍炙人口而又疑点颇多。相关的史实可能为 :“甲申岁”年初 ,道经“铁门关”、从迤东“印度”作战归来的“怯薛”将领 ,偶然见到了栖息在中亚密林中的亚种“奥卡犭皮”,并将此报告了见在“撒麻耳干”休整的成吉思汗。不久 ,耶律楚材在“回答”询问时 ,遂将所见《开元占经》一书中描述的“角端”加以塞责 ,从而坚定了合罕“振旅”的决心。除了“铁门关”所见“角犭山而 ”外 ,见于较早记载的“符拔”,也是同一种“珍兽”。至于《长春真人游记》书中“壬午”八月后成吉思汗自“阿谋河”北返的记录 ,不能当作“信史”  相似文献   

18.
《健康大视野》2009,(24):52-53
玉米在世界上被称为“黄金作物”,这是因为它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玉米名称很多。东北叫“苞米”,河北叫“棒子”,山西叫“玉茭”,湖北叫“苞谷”,陕西叫“金黍”,浙江叫“六谷”,江苏叫“珍珠米”。而唯一不变的是它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李愚 《大众健康》2012,(7):120-121
古语云:“三思而后行。”其实,比“三思”更重要的,是“后行”。如果只有“思”,而没有“行”,那别说“三思”了,就是再多的“思”,也没有任何意义,充其量只能算是个空想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养生之道中特别重视唾液的价值,称之为“甘露”、“含浆”、“神水”、“金津玉液”、“玉泉”、“琼浆”等。汉字中的“活”字,就是“舌”字旁边添加三点水而成,表明唾液对生命活力至关重要。中医学认为,唾液是由人体脾华精气上升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