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并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共2100名,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转入儿科治疗的有120例,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非感染性因素黄疸90例(发病率为75%),其中包括溶血性黄疸15例、围产期因素致黄疸60例、母乳性黄疸9例、不明原因黄疸6例;感染性因素致黄疸30例(发病率为25%),包括新生儿脐炎16例、肺炎4例、脓疱疹4例、败血症3例、肝炎综合征3例。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至关重要,及早进行治疗,并提供健康指导,减少有害因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围产期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65.6%),其次为自身性疾病(24.4%),不明疾病原因(10%)。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围产期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危害性为可发展成核黄疸,影响患儿的智力,及早纠正可预防胆红素神经毒害作用[1].本文对我院86例新生儿出生后黄疸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早期干预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产科的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的原则与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母乳黄疸、新生儿溶血及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结论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应该及时地寻找具体的病因,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以及进行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比较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建立重点监测、及早发现和早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7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和3例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已明确病因的排位依次是围生因素(54.99%)、血液系统方面的原因(12.74%)、感染(4.46%);3例胆红素脑病的病因无一例是溶血性疾病,与围生因素和家长不重视有关.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14.52%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个比例比实际低),不及时治疗会发生胆红素脑病,留下后遗症,影响预后.从孕期开始对家长进行黄疸知识的普及,新生儿科医生进驻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对出院病人动态随访,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最有效预防干预措施;对高胆红素血症应尽早采取首选光疗加药物辅助治疗的综合方法,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根据实验室测定胆红素总值和结合胆红素的浓度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1],而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损害神经系统遗留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减少伤残,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07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213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在213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中,围产期因素所致的有140例,占65%,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缺氧、早产、高龄初产、药物影响等。新生儿自身疾病所致者21例,占9.9%,其中G-6-PD缺乏症7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6例,红细胞增多症5例,败血症2例,先天性甲低1例;原因不明者52例,占24.4%。结论围产期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合理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2例.结果 围产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31.5%),其次是感染(24%),母乳性(18.5%),原因不明(13%).胆红素脑病发生率为1.2%.结论 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袁凤佳  陈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9-186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以间接胆红素血症增高为多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期危害较大、致残、致死的原因之一.为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水平,对我院儿科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10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红 《安徽医药》2010,14(6):704-70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2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溶血病、围产因素、头颅血肿、代谢性因素、其他或原因不明。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完善产前检查、预防胎儿缺氧、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做好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8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在本组病例中,①围产因素占首位71例,占37.60%,成为主要因素,包括宫内窘迫、产时窒息、早产、缺血、低血糖、头皮下血肿、颅内出血;②感染因素49例,占25.90%,包括肺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肝炎、脓疱疹、败血症;③母乳性黄疸32例,占16.90%;④非感染因素19例,占10.10%;⑤原因不明者11例,占5.8%;⑥ABO溶血病7例,占3.70%。结论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早期诊断,寻找病因,早治疗,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对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住院的16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56例,其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6例,占13.2%;溶血因素、感染因素和围产因素与检测指标呈正相关(P0.05),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发现溶血因素是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者治愈率。结论早期新生儿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发人群,造成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复杂,其中溶血因素比例最高,感染和围产因素次之。所以应该对早期新生儿重点观察,发现症状需要及时果断干预,以减少其发展成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新生儿溶血、母乳因素、感染因素和不明原因等其它因素。早期蓝光光疗等综合治疗,可明显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并发症。结论病因及原发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消除高危因素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提早实施光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及干预措施,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4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0例患儿中,感染因素170例,母乳性黄疸46例,围产因素74例,溶血因素32例,代谢性疾病18例,早产因素70例。治愈391例,好转19例。结论多种病因可以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因此需要及早寻找病因,给于患儿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张伟  王玉梅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7):52-52,5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11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前3位依次为围产因素(42.0%),感染因素(22.7%)、母乳性黄疸(18.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816例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早期新生儿所患高胆红素血症以围生期因素、感染性疾病、母乳性黄疸、ABO溶血为主要致病因素;晚期新生儿则以母乳性黄疸,感染性疾病为主要致病因素。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病,其病因较前有所变迁,对其病因分析有利于尽早正确诊断和治疗,减少对新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8例,根据病因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排外年龄因素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组的降钙素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结论降钙素原是早期区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与非感染因素的敏感指标,但临床应用中应注意新生儿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其胆红素代谢紊乱常为多种原因所致。临床表现各异,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遗留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性残疾。故及时寻找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的2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结合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早诊断早治疗的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占43.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占18.0%,ABO溶血病占15.3%,感染占14.0%,原因不明占9.4%。其中发病日龄在生后7d内占84.7%。围产期因素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致病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75例(83.3%),好转11例(12.2%),自动出院4例(4.4%)。结论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早期诊断,寻找病因,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