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例,研究肿瘤、宿主、治疗等因素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关系.[结果]105例病例中早期肝内复发47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术前AFP≥100ng/L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高危组2年复发率为56.7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8%、62.65%、21.48%:复发低危组2年复发率为23.7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8%、69.94%、47.85%.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大小、门静脉分支受侵、术前AFP≥100ng/ml是影响病人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51例食管癌作了MRI检查。对其中手术的14例进行了MRI与手术及病理的对照观察。MRI分辨率高并能够多方向扫描,因而能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有无外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估计癌瘤能否手术切除有重要作用。肿瘤侵及气管支气管,侵及主动脉;或侵及心包为不能切除的指征。本组诊断气道受侵的符合率及主动脉受侵的符合率均为92.8%。因此食管癌术前行MRI检查十分重要,可减少不必要的开胸探查。15例食管癌手术后作了MRI随诊,其中14例有阳性发现,最多见的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其次为吻合口区复发,残段食管癌、肋骨及肺转移。术后MRI随诊可及早发现复发及转移,以使病人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表现,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特点。方法分析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且经病理及随诊证实的鼻咽癌复发患者103例,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18~76岁,中位年龄49岁。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科医生对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后复发103例中鼻咽壁复发79例,CT表现为鼻咽壁均不同程度增厚,其中71例有明显软组织肿物,侵及咽旁间隙58例,茎突后软组织肿物41例,侵及颅底结构23例,侵及海绵窦9例。肿物边缘均不规则,密度不均匀。73例与放疗后CT对比,病变均不同程度增大。放疗后淋巴结转移36例,其中咽后淋巴结转移9例,颈深组淋巴结转移30例,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3例,颌下及腮腺淋巴结转移各1例。边缘规则6例,边缘不规则30例,其中明显侵犯周围结构6例。31例有放疗后CT对比,淋巴结较前均不同程度增大。结论CT扫描能准确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作基线影像学检查及定期随诊复查,对及时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自1969年至1992年收治的5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治疗经验。着重讨论对这种生长缓慢,具有局部侵润性,易于复发和转移的中等度恶性肿瘤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结果,这种肿瘤应急取早期行局部大块彻底切除,保持足够的手术安全边缘是防止局部复发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由于该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且病人可带瘤生存若干年,故应尽量争取手术,该肿瘤对放射线及化学药物均显示一定程度的敏感性,故主张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效果更好。54例病人,其5年生存率为70.4%(38/54);10年生存率为44.4%(24.54);15年生存率为18.5%(10/5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NSS)肾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为NSS的临床适应证选择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 对24例NSS术后2例早期复发病例,从肿瘤的多灶性及手术切缘安全范围进行复发因素分析。结果 2例病例分别在NSS术后1年及2年复发,考虑复发与肿瘤的多中心病灶有关,与手术切缘安全范围无关。结论 肿瘤的多中心病灶是NSS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髌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告少见的髌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髌骨肿瘤患进行手术治疗及随访,其中3例行髌骨切除术,5例行切刮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1~5年,无局部肿瘤复发,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由于髌骨肿瘤极少见而易误诊,早期X线检查非常重要。良性肿瘤若软骨下骨量较多可行切刮植骨术,否则行髌骨切除术。髌骨恶性肿瘤行髌骨切除术,侵及范围较广可考虑截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时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0--2001年12例累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方面的经验。结果:对1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肿瘤(包括受累血管)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大血管重建,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将肿瘤及受累血管完整切除,必要时行血管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及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后复发率高于高位直肠癌。本文通过分析66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后早期复发的资料,表明对低位直肠癌的预后判断,除应重视肿瘤侵犯深度、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外,尚需注意肠外软组织侵润、癌周脉管侵犯以及女性病人距肛缘4厘米左右直肠前壁癌。以上三种因素作为预后判断及术后治疗方案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CT诊断和术后病理的相关性,提高术前CT食管癌T4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49例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行颈、胸部CT扫描,将CT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受侵早期术前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与术后病理相关性。结果 49例中,颈段21例,胸上、中段28例。术前CT显示肿瘤侵及气管、支气管及隆凸35例:颈段18例,术后病理证实14例受侵;胸上、中段17例,术后病理证实14例受侵。术前CT诊断未受侵14例:颈段3例,术后病理证实1例受侵;胸上、中段11例,术后病理证实3例受侵。CT对颈段及胸上、中段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浸润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 %,33.3 %,76.2 %和82.4 %,72.7 %,78.6 %,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52,0.77。结论 术前CT对食管癌气管、支气管及隆凸浸润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胸上、中段高于颈段;与术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气管、支气管、隆凸浸润早期的诊断,并不能作为放弃手术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完善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 1993年2月至2002年6月住院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48例,其中30例有1~4次前期经鼻或鼻侧切开手术史。37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术;11例患者肿瘤侵及中鼻道、上颌窦口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外,同时广泛侵及上颌窦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同时在内窥镜下经上颌窦前壁或下鼻道开窗联合径路肿瘤切除术,全部病例随访10~36个月。结果 48例中1例术后复发,47例未复发,治愈率97.9%。8例(16、7%)术后换药期间发现术腔局部出现瘤样组织,病理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内窥镜下以YAG激光处理局部创面,随诊18个月,未再发现有瘤样组织。结论 辅以YAG激光治疗的内窥镜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该术式避免了面部疤痕,但对肿瘤已广泛侵及上颌窦内者宜采用联合径路术。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浆膜受侵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即使施行了肿瘤根治术,术后仍有超过半数的病人死于肿瘤复发,腹腔内复发源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种植,是最常见的复发类型。术后早期腹膜内化疗是一种治疗及预防腹腔内复发的新方法,具有药理学方面的优越性,并被动物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肿瘤术中重大血管的切除及重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提高切除侵及腹部重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技能。方法总结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腹膜后肿瘤中25例侵及重大血管的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方面的经验。结果经过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精心设计手术方案,对25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肿瘤(包括受累血管)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大血管重建,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侵及重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已不是手术禁忌证,应尽可能将受累血管及肿瘤完整切除,再行必要的血管重建,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局部复发以及延长存活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方法 收集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2例最初经针刺活检诊断,其它3例经尿道切除病检诊断.结果 诊断时结直肠的分期是:PT1(1例)、PT2(1例)、PT3(1例)、PT4(2例).1例因结直肠癌切除的吻合口处肿瘤复发侵及前列腺,多数肿瘤为典型的中等分化,偶为灶性分化差的腺癌.结论 前列腺癌和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鉴别的关键在于二者对治疗和预后的估价.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肠癌行各类型手术后复发的原因,作通过584例大肠癌手术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术后复发118例,占205,早期病例行根治术后无复发。B期病例术后复发20例,C期病例术后复发74例,D期病例24例1年内全部复发。由此资料可以看出大肠癌早期行根治手术的重要性,中重点讨论了肿瘤术后复发与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有关,提出首次手术合理的手方式尤为重要。作认为:切缘离肿瘤需在5cm以上,并注意清扫相关范围的淋巴结。同时,不能为强调排便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忽视了肿瘤切除的根治性。应用该慎用Dixon手术,在21例Dixon手术中,1年内复发14例,占66%,作认为,选择不合理术式,创面残留亚临床病灶,肠外软组织侵润切除不够,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等,以上这些因素是大肠癌复的主要原因。中提出大肠癌术后复发,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根据病情,再次手术仍是首选。本资料中再手术后仍有20.5%病例存活5年,其次,整盆腔的放射治疗可缓解病情的发展;对于晚期病列,可行介入治疗和化疗;以提高患的生存期用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侵及肌层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93例行根治性手术的侵及肌层的直肠癌进行随访,分析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侵及肌层的直肠癌总的生存率较好,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是影响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提高侵及肌层直肠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贲门癌探查手术不能切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贲门癌手术探查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类型及术中情况。结果患者术前虽经过充分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但72例贲门肿瘤均侵及周围脏器,至少1个周围脏器受侵,其中侵及2个以上脏器者50例;探查原因为肿块较大,侵及胰腺、脾、胃左动脉、腹腔动脉等使瘤体无法和周围组织及脏器分离,部分患者有革袋胃表现。结论提高贲门癌切除率、减少手术探查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前综合评估贲门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只能减少探查术,但不能杜绝。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49例肿瘤病人颅底单光子发射系统(SPECT)三维核素骨显像的结果。其中非鼻咽癌患者10例.结果均为阴性。39例鼻咽癌患者中,X-CT阳性率为41.0%(16/39),SPECT为56.4%(22/39).提示SPECT对颅底骨质受侵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对鼻咽癌颅底受侵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胃癌根治术后18.3个月。其中早期(≤2年)复发者86例(81.1%),晚期(〉2年)复发者20例(18.9%)。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复发时间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首次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是否化疗等因素对胃癌复发时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浆膜层侵犯与阳性淋巴结个数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性相关因素(P〈0.05)。结论浆膜层受侵犯及胃周阳性淋巴结数目是预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2例;位于黏膜下层4例,侵及肌层23例,浆膜外14例;肿瘤周径小于1/4圈7例,1/4-1/2圈19例,大于1/2圈15例;上段9例,中段17例,下段15例。局部复发与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位置相关(P〈0.05),与侵犯程度及肿瘤周径无关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以及肿瘤位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颈部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143例术后复发的子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复发与肿瘤病理和临床治疗的关系。结果:143例术后复发患者中,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占91.6%和23.1%。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阴道(72.0%),其次是宫旁(42.0%)。淋巴结转移者与脉管瘤栓、切缘阳性、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者盆腔复发分别为66.6%和100.0%、远处转移分别为62.9%和6.3%,而其它患者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7.0%和14.0%。结论:子宫颈癌术后以盆腔内复发,尤其是阴道复发最常见。除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切缘阳性和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外,应重视其它不良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