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分级护理制度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对照组53例进行ICU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出院后护理质量调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基础护理、护理技能、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流程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ICU入住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分级护理模式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病死率及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ICU的护理工作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9):1579-1581
目的本文就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期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科收治的早期颅脑外伤患者94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予以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早期颅脑外伤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均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曾江红 《当代护士》2017,(12):63-6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密性监护与优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5例突发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严密性监护与优质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监护与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监护水平与加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神经功能预后、并发症与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通道起始时间、气道建立时间、需复查时间、降温处理时间与术前准备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外伤性癫痫、肾衰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钠血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严密性监护与优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124例重型颅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2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切口感染、颅脑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切口感染、颅脑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SOFA评分、APACHE评分Ⅱ、Murray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而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ICU重型颅外伤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减少SAH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髋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7例髋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髋骨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潇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0):2795-279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7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及换药晕厥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视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98例,将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9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并根据患者护理需求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以人文关怀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颅脑外伤患者58例,按建档顺序分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运动能力(Fugl-Meye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及Fugl-Meye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7.59%(8/29)低于对照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50-2352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路径组各3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路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费用、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路径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路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胆管梗阻介入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69-3671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基础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60例颅脑外伤者。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GOS和GCS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OS和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67%(P0.05)。结论使用风险管理护理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69-3870
目的研究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开展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例数以及心理状态、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应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序贯评估病情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7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应用整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和瞳孔观察的自行设计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综合评估量表,分3步序贯评估病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76例实施常规护理程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痊愈率、致残率、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从呼救到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序贯评估病情法指导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明显缩短了颅脑外伤患者整体急救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预后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可有效改善预后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红  刘欣菊  许蓉  许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25-152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疼痛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1)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与SD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后语言描述评分法(VRS)疼痛分级0~1级患者比例为84.0%,大于对照组的64.0%(P<0.05);(3)根据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价标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4例重型颅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组)及观察组(循证护理组)各6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应激性胃肠溃疡、切口感染、颅脑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循证护理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胃肠溃疡、切口感染、颅脑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SOFA评分、APACHE评分Ⅱ、Murray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而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ICU重型颅外伤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ICU抢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9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急救和护理,优质护理组患者则加载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病死率、致残率,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差异。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第1、3、7天优质护理组患者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