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组成。具有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之功。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腿痛、咳嗽、胸痛等病症,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出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其方宗大黄附子汤温下法衍化而成,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主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腹满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或久痢赤白、经久不止等症。方中附子、大黄为君,寒热并用,既温脾肾之阳以散寒凝,又荡涤泻下而除积滞:干姜、人参温阳益气补脾为臣;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药。诸药共成温脾攻下之剂。  相似文献   

3.
余成栋  吴同伟  赵文韬 《新中医》2007,39(11):63-64
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组成,具有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之功效。用于治疗脾阳不足、冷积内停。此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临床应用温脾汤治疗内外科杂症,疗效显著。举例介绍如下。1习惯性便秘邵某,男,55岁,2002年12月14日初诊。大便不畅已5年余。每周大便1~2次,常用麻仁丸、开塞露等,方可排  相似文献   

4.
温脾汤考     
一些中医方剂教材在选录了《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脾汤(大黄四两附子大者一枚干姜四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之后,附有简要考释,认为:温脾汤有四方,《千金方》有其三,《本事方》有其一。笔者管见,《本事方》以前医籍所载温脾汤名同而方异者尚多,当别而论之,不宜泛谈。今略作说明,望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章洁  万毅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73-1476
温脾汤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增恶因素,减轻系膜增殖及细胞因子表达;抑制核转录因子、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氧自由基活性;促进细胞凋亡;调节脂质、蛋白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温脾汤可能是临床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6.
石青 《新中医》2008,40(12)
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方由大黄、人参、甘草、干姜、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脾肾,泻下冷积之功效.用于治疗实邪内结,大便不通而正气已虚者,症见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相似文献   

7.
温脾汤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脾汤是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剂。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是自由基引起的损害,表明温睥汤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自由基清除作用。温脾汤的君药大黄的鞣质有改善尿毒症的作用。但是较单独给予大黄,2/5的温脾汤即呈同等程度的尿毒症改善作用,所以不能否定其它成分的参与。本次对温脾汤提取物中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8.
温脾汤附子先煎、大黄后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海  杨永华  王实强 《中草药》2003,34(6):514-516
目的 探讨温脾汤先煎后下的条件。方法 采用HPCE法测定了温脾汤中乌头碱及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 附子先煎30min,乌头碱的含量能达到安全限量;大黄先浸泡30min并于汤剂煎好前10min加入,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最高。结论 温脾汤中附子应先煎,而大黄宜后下。  相似文献   

9.
张茂电 《中医杂志》1995,36(12):720-721
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阳虚冷积证。笔者常以此方加减,治疗急重证、疑难证,每取佳效,举验案几则如下。1 先天性巨结肠与支气管肺炎林某,男,5月,住院号,33335。有先天性巨结肠病史。20天前,感冒后咳嗽、气喘,但不发热,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灌肠等治疗未见好  相似文献   

10.
温下法是"八法"中温法和下法的合法,立法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其治疗便秘的病机为里寒积滞。李鲜教授善用温下法治疗寒积便秘,认为温可驱寒,下可去积,寒积胃家,非用温下法冷积难去。文章对李鲜教授临证灵活选用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治疗便秘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温脾润肠汤治疗慢传输性便秘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脾润肠汤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温脾润肠汤,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0%(P<0.05)。结论中药温脾润肠汤治疗慢传输性便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活性氧和自由基对肾脏疾病的发病和病情发展起重要作用。作者曾报道口服温脾汤治疗肾功能衰竭有效,然而温脾汤及其组成药味对自由基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次探讨了这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脾肾阳虚证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笔者用温脾汤治疗慢性肾衰脾肾阳虚证30例,观察其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志明教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一、二批省级师带徒指导老师,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甘肃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教授认为:温脾汤能温阳攻积、清利湿热、温清兼用,以温补为主,清热为辅;凡见舌质晦暗、大便排泄不畅,辨证为脾肾阳虚、阴寒凝聚的病证,均可用温脾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通过典型病案介绍张教授运用温脾汤的临床经验,充分反映出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脾益神汤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温脾益神汤(黄芪、益智仁、三七、石菖蒲、何首乌、绞股蓝、川芎、川牛膝)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吡拉西坦片等治疗,2组均治疗3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脾益神汤治疗老年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文献报道,温脾汤可使肾小球的滤过率提高,推测温脾汤对肾小球性肾炎和肾小球硬化症的发病及肾小球疾病的恶化有一定治疗作用。作为对这些作用机理研究的一部分,本文研究了温脾汤及其组成药对肾小球膜细胞增生的影响。试验方法:使用BALA/c雌性小鼠,根据Iwano等人的方法,从小鼠体内分离出肾小球,并对其肾小球膜细胞作增殖培  相似文献   

17.
王婧  万毅刚  孙伟  张慧兰  陈萍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348-135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在日本,柴苓汤和温脾汤是治疗CKD的常用汉方药。文章综述了柴苓汤和温脾汤等汉方药对CKD进展过程中各种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包括改善系膜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介质表达,清除氧化应激产物,调节醛固酮代谢等作用,并且,在分子水平阐明了这些药物对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机制。柴苓汤和温脾汤都是延缓CKD进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标:探讨温脾清肠汤对霉菌性肠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霉菌性肠炎患者,应用温脾清肠汤治疗,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为1疗程。结果:全组病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6例,显效5例,无效1例,治愈率85.7%,总有效率93.2%。  相似文献   

19.
高级糖基化终产物(AGE)是糖尿病性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抑制AGE生成对预防肾病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次采用体外评价系统,对和汉药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寻找AGE抑制药。 材料与方法:以温脾汤为例,温脾汤的组成生药大黄15g、人参3g、乌头9g、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特点与温清并用方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较为常见,其急性发作期常表现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本虚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阳虚、脾肾阳虚;标实主要是指湿热壅滞。治当以温清并用,寒热同调。半夏泻心汤、连理汤、乌梅丸、温脾汤四方皆为寒热同调之方,均可温清并用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溃疡性结肠炎,但侧重点不同。半夏泻心汤重在和胃消痞;连理汤重在健脾化湿;乌梅丸作用于肝脾肾,重在温中散寒;温脾汤则是典型的温下剂,属温清并用方中之重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