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56例AMI患者和56例OMI患者均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8例,治疗前后用数字化24h 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AMI患者用替米沙坦治疗4周后,HRV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OMI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无明显变化,频域指标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具有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使LF/HF之比趋向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监测蟾蜍的心电图,比较动物清醒安静状态、离体灌流时HRV的不同,分析自主神经和体液因素对HRV的影响,观察心内神经对HRV的调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中华蟾蜍50只,随机分为5组,在体组;离体组,阿托品(atropine,Atr)组;酚妥拉明(phentolamine,Phe)+β受体阻断剂普蔡洛尔(propranolol,Pro)组;Atr+Phe+Pro组,观察比较各相关指标。结果心脏离体后,与在体情况下相比,HR显著升高。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显著降低,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降低。离体给药组HRV各指标的比较,单独给予Atr后,HRV时域指标变化不明显,频域指标中HF变化不明显,LF、LF/HF显著增加;给予Phe+Pro后,HR显著降低,SDNN和rMSSD升高,LF、LF/HF降低;同时给予Atr+Phe+Pro后,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DNN和rMSSD降低,HF降低,LF、LF/HF升高。结论离体状态下,心内神经对蟾蜍的HR和HRV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以心内交感神经调节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蟾蜍的心电图,比较动物清醒安静状态、离体灌流时HRV的不同。分析自主神经和体液因素对HRV的影响,观察心内神经对HRV的调节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中华蟾蜍50只,随机分为5组,在体组;离体组,阿托品(atropine,Atr)组;酚妥拉明(phentolamine,Phe)+β受体阻断剂普蔡洛尔(propranolol,Pro)组;Atr+Phe+Pro组,观察比较各相关指标。结果心脏离体后,与在体情况下相比,HR显著升高。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显著降低,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降低。离体给药组HRV各指标的比较,单独给予Atr后.HRV时域指标变化不明显,频域指标中HF变化不明显,LF、LF/HF显著增加;给予Phe+Pro后,HR显著降低,SDNN和rMSSD升高.LF、LF/HF降低;同时给予Atr+Phe+Pro后,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DNN和rMSSD降低,HF降低,LF、LF/HF升高。结论离体状态下,心内神经对蟾蜍的HR和HRV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以心内交感神经调节为主。  相似文献   

4.
刘云昆 《中国卫生产业》2014,(7):114+116-114,116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Holter系统对两组对象的HRV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HRV的昼夜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HRV指标差异,分析HRV昼夜差异与心功能分级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白昼与夜晚间的SDNN、rMSSD、PNN50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各项HRV指标均显著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结论对于CHF患者来说.心功能损害程度与HRV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心功能随HRV下降而降低,故可将HRV指标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自主神经功能及昼夜变化。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对照,DCM组31例与正常人31例根据性别、年龄配对,运用动态心电图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心率变异(HRV)长时程时域分析与昼夜6个时点频域分析,观察平均心动周期、24小时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LF)与高频(HF)功率、LF/HF比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DCM患者24小时平均心动周期较对照组短,昼夜平均心动周期差减小(P<0.01);DCM组SDNN为93.78±45.06ms,正常人149.72±31.32m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DCM组患者各时点的LF、HF均较对照组降低。对照组白天LF明显高于HF,DCM组LF稍高于HF,但LF/HF值升高;对照组夜间HF高于LF,但DCM组LF高于HF,LF/HF值升高。结论 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降低,昼夜节律异常,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夜间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可能是夜间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M)患者100例,按照血浆Hcy水平将其分为两个亚组:高Hcy组50例(DM-HH)(Hcy≥15μmol/L);正常Hcy组50例(DM-NH)(Hcy15μmol/L);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NC)。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血浆Hcy及HRV指标。比较三组间血浆Hcy、HRV各指标。结果与NC组相比,2型糖尿病两亚组血浆FPG、Hb A1c明显升高(P0. 05),两亚组之间无差别(P0. 05); Hcy在DM-HH组明显高于NC组和DM-NH组(P0. 05),而DM-NH组略高于N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 HRV各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从DM-NH组到DM-HH组逐渐下降;频域指标LF/HF逐渐升高(P0.05),在糖尿病伴有Hcy升高时SDNN、SDANN、r MSSD、PNN50下降最显著,频域指标LF/HF升高最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相关分析发现,血浆Hcy与各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呈负相关,与LF/HF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Hcy和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心率变性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伴Hcy升高时心率变性下降更明显。因此在降血糖的同时应积极降低血浆Hcy水平,以便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有或无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孝智  南云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72-4272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有或无心脏症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96例更年期女性按照有无心脏症状分为无症状组(46例)和有症状组(50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两组患者进行HRV的对比分析。结果:有症状组SDNN、SDNN Index、rMSSD、PNN50、TP、LF及HF较无症状组明显降低(P<0.01),LF/HF比值增高(P<0.01)。结论:更年期女性有心脏症状者HRV降低,表现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两者协调作用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剖析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本院非脑梗死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心率变异性,主要包括时域(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TRIIDX)、频域(LF/HF、LF、HF)和散点图参数。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脑梗死患者中午和深夜时段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时域即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TRIIDX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频域即LF/HF、LF、HF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散点图面积、长轴和短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午散点图面积和长轴低,LF、HF参数低,心率水平高于深夜时段(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取心率变异性分析,能基于时域、频域等参数变化,为疾病防治提供有益参考,值得临床加以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川崎病组。再按照是否伴冠状动脉扩张,将其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扩张亚组(CAL亚组,n=46)和无冠状动脉扩张亚组(NCAL亚组,n=74)。随机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57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24h窦性心律进行HRV分析,并观察时域分析统计指标[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部记录中每5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率(PNN50)]和频域分析统计指标[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LF/HF)]。各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的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川崎病组患儿的时域分析统计指标SD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2.20,4.81,3.64;P<0.05);而两组SDANN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85)。川崎病组患儿的频域分析统计指标VLF、LF、HF均较对照组降低,LF/HF值较对照组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4.50,2.85,2.14;P<0.05)。CAL亚组的SDNN、SDANN、PNN50、LF较NCAL亚组明显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2.46,2.15,7.92;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HRV对预测川崎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记录30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0例正常血压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不同长度时间段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SD,rMSSD,pNN50,CV)及频域指标(TF,LF,HF),以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观察EH患者的HRV.结果表明,EH患者的各项HRV指标在各个时间段均较正常血压者降低(P<0.05,P<0.01),反映EH患者的植物神经调节异常,迷走神经张力及交感神经张力均减弱.  相似文献   

11.
卢结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54-5155,5158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某院收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步长稳心颗粒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步长稳心颗粒组在卡托普利治疗基础上添加步长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步长稳心颗粒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较治疗前降低,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长稳心颗粒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F、HF、L/H对比显示,步长稳心颗粒组治疗后HF、L/H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不但可显著降低血压,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袁奉金 《现代保健》2013,(24):17-18
目的:对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通过多导睡眠图(PSG)得到确诊的42例老年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型号为SW-SM2000C的多导睡眠检测仪对OSAHS患者进行全夜的睡眠监测(≥7h)。采用SleepStyle200系列自动调压呼吸机对OSAH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之后,患者的鼾声、夜间多尿以及白天嗜睡等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患者的AHI、夜间的最低血氧饱和度以及全夜小于90%血氧饱和度时间分别由治疗前的(57.8±17.2)次/h、(61.1±15.9)min、(162.7±114.2)min改善为治疗后的(11.2±5.1)次/h、(88.2±3.6)min以及(9.8±3.2)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OSAHS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莫达非尼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COPD合并OSA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莫达非尼。记录两组正压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呼吸暂停指数(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和Epworth睡眠量表(E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HI、总睡眠时间、最低氧饱和度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21.187,t=6.155,t=7.648,t=29.947;t观察组=22.380,t=7.931,t=8.168,t=37.593;P<0.05),观察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t=14.23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与治疗前相比,PaO2有显著升高,Pa CO2则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29.947,F=36.147;F观察组=27.533,F=34.580;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的FVC、FEV1及FEV1/FVC通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对照组=16.506,F=40.570,F=59.220;F观察组=19.680,F=43.962,F=61.728;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10/52)和7.3%(3/41),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OPD合并OSAS患者,呼吸机BiPAP模式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肺通气相关指标,莫达非尼能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白天的嗜睡症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8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再对术前术后患儿PSG监测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患儿的呼吸道阻塞现象消除,患儿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间断组织缺氧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OSA患者(75例),其中OSA非高血压组35例,OSA合并高血压组40例,另选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shortening fraction,Fs)、E峰、A峰,计算E/A进行比较.并对CPAP治疗后的LVEF、E/A进行分析.结果 .OSA组E/A值(0.87±0.17)明显降低(P〈0.01),LVEF[(56.40±9.74)%]、FS[(33.80±6.16)%]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及OSA非高血压组比较,OSA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OSA非高血压组E/A明显降低;非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E/A下降显著.经CPAP治疗6个月后,OSA高血压组左室射血分数[(59.70±11.1)%]较治疗前[(56.40±9.74)%]增加(P〈0.05);E/A值(1.16±0.25)较治疗前(0.87±0.17)明显增加(P〈0.01).结论 CIH可引起左心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高血压的出现加重了这种变化.CPAP对于改善OSA患者左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PSG监测指标、睡眠血压、夜间血压、清晨血压、醛固酮(ALD),血浆肾素活性(VRA)等。结果:40例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其AHI、AI、HI、最低SpO2、平均SpO2、SpO2〈90%百分比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40例患者在经过CPAP治疗3个月后血压、血浆ALD浓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降低血浆ALD浓度,减轻其危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吉姆(GM)鼻声反射仪对120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气道阻力(NAR)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腔容积(NPV)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检测结果术后较术前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鼻声反射可以作为该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睡眠体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OSAH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2天内运用多导监测仪器连续检测患者的睡眠指标.第一夜对睡眠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清醒的时间总和,患者的睡眠结构,患者的暂停呼吸数目,暂停呼吸的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最大暂停呼吸的时间(s)和平均动脉压(mm Hg).第二夜,让患者穿戴特制背心(其背后有口袋),在口袋盛有高尔夫球一枚.增强对患者的巡视和督促,使患者呈侧卧位.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并对比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各睡眠阶段的监测情况:暂停呼吸低通气指数,最大暂停呼吸时间和平均动脉压:第二和第三阶段显著大于第一阶段(P<0.05),第三阶段显著大于第二阶段(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第二和第三阶段显著低于第一阶段(P<0.05);不同阶段睡眠结构对比差异不显著.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指标对比:暂停呼吸的低通气指数、最大暂停呼吸时间和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使用带有高尔夫球的背心此种侧卧位疗法能够显著改善OSAHS患者的各睡眠阶段指标,不会对患者的睡眠结构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