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热敏灸疗法治疗组及传统灸疗法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热敏灸疗法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疗法对照组.结论 采用热敏灸法治疗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以迅速激发经气、疏经活血、缓解疼痛,且操作简便、止痛快、无副作用、疗效显著,临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顽固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 例,予艾炷灸脾俞、肾俞等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优于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验方雀脑外敷加隔姜灸法治疗各种冻疮38例,均取得显著疗效,且复发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灸感与灸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分析灸感与灸效关系.结果: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均...  相似文献   

5.
发泡灸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桂琴  林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581-582
对发泡灸的源流作了探析。认为发泡灸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奠基于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针灸资生经》称之为天灸 ,明清时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 ,以督脉“隔药灸”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较好的疗效 ,其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为发泡灸治病机制的揭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敦煌医书重灸思想进行了探讨,指出其特点是治疗范围广泛,多用于治疗疑难杂症,灸法体现唐时的特点,治疗病种多,且灸量大,并从现代相关灸进行了阐述,认为敦煌医书重灸有着积极临床应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艾灸患侧内膝眼、外膝眼二穴治疗过程中有无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27例和普通灸感组34例,每次温和灸时间为40min,每日施灸1次,共治疗30d。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热敏灸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的58.82%(P〈0.05),热敏灸感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关节消肿程度亦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艾灸治疗中出现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灸感,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灸时长蛇灸干预阳虚质反复外感病的时效关系,为长蛇灸防治阳虚质反复外感病灸时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质反复外感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0 min组、60 min组和90 min组,每组各30例。均每周于大椎穴至腰俞穴施行长蛇灸1次,施灸时长分别为30 min、60 min和90 min,每周1次,共治疗12周。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阳虚质量表评分和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统计治疗前1年内及治疗后1年内外感病发病次数。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3组患者阳虚质量表评分、F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30 min组、90 min组、60 min组阳虚质量表评分、FSS评分均依次降低(P<0.05)。治疗后1年内3组患者外感病发病次数均较治疗前1年内降低(P<0.01);治疗后1年内,30 min组、90 min组、60 min组外感病发病次数依次降低(P<0.05)。结论:长蛇灸对阳虚质反复外感病最佳疗效的施灸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9.
乔雪奇  安军明 《河南中医》2019,39(3):467-471
临床上对失眠患者疗效观察及评价标准并不统一,缺乏客观性。而作为国际公认评价睡眠障碍"金标准"—多导睡眠图,已广泛用于与睡眠相关疾病临床评价。但通过搜索文献发现,临床报道中几乎没有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疗效评价,大多还是以量表评价为主。热敏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临床研究中多是热敏灸结合其他疗法,缺少对热敏灸治疗失眠的单一研究;临床研究样本量普遍较少,且多停留在对患者近期疗效观察,缺少远期疗效的观察及后期的随访;临床上失眠也可由其他疾病诱发,因此需要进一步对热敏灸治疗失眠合并其他疾病进行实验及临床研究。热敏灸作为一种新艾灸疗法,找到准确的热敏化腧穴并施以消敏饱和灸是临床疗效的关键,操作者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再进行施灸,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唐晓文 《中国针灸》2012,(10):907-908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对其治疗现有多种抗生素及铋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亦随之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且幽门螺杆菌在特定的环境下极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复发率很高。笔者采用针刺结合巨灸治疗慢性胃炎7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灯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仅为81.6%,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VAS平均分值比较,P<0.01.结论:灯火灸治疗带状疱疹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灸法”相当于现代的化脓灸。“灼痛感”与“灸疮”是灸法的基本特点。“发灸疮”的意义在于预测疗效、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且化脓灸具有治疗“大病难病”的特点。促发灸疮的方法有增加灸量、热熨法、外用药、调补法等。尽管化脓灸会产生灼痛感,但相对病情而言,这种“小创伤,大效应”是完全值得的。  相似文献   

13.
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30例)和传统灸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腧穴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min,两组均每日2次,共治疗5天,第6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饱和灸量组愈显率为75.0%(21/28),传统灸量组愈显率为44.4%(12/27),饱和灸量组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腹胀、腹痛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饱和灸量组腹泻、腹胀症状评分较传统灸量组降低更明显(0.87±0.13vs 1.27±0.21,P0.01;1.12±0.41vs 1.32±0.26,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IBS疗效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消敏定量是个体化的动态灸量,因人而异,是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阳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普通温和灸治疗,治疗组予通阳灸治疗。两组治疗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的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N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愈显率为5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阳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碳酸钙D_3片治疗;治疗组38例予热敏灸治疗。2组均6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ALP)及尿钙/尿肌酐(Ca/Cr)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理SF-36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心理健康(MH)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SF-36、BP及总体健康(GH)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PF、BP、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MD均升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P、尿Ca/Cr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并可提高骨密度,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治疗气虚体质疗效。[方法]将92例门诊患者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治疗。主穴足三里,配穴内关,上中脘,三阴交,艾条施灸。温和灸,距施灸部位2~3cm,以皮肤微红为度;回旋灸,距施灸部位2~3cm,左右回旋,以皮肤微红为度;雀啄灸,距施灸部位2~3cm,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以皮肤微红为度。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45例,有效4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50%。[结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治疗气虚体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量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36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消敏饱和灸量组(n=18)和传统固定灸量组(n=18).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为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天灸敷药治疗慢性腹泻4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碧芳  李月梅 《新中医》2006,38(5):61-61
天灸疗法是中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独特疗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自2004~2005年,笔者应用天灸疗法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许建新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38-739
目的 观察铺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颈复康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铺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疗法和单纯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西药组、药线组和观察组。西药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0 mg/次,1次/d;药线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局部穴位,3壮/穴,1次/d;观察组在药线组的基础上加上麦粒灸足三里、胆俞、气海和关元穴,3壮/穴,1次/d。10 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VAS、VR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和药线组的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后升高(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及壮医药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