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双戊烯对酮康唑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双戊烯的透皮促进作用。方法:采用自制透皮扩散装置。以离体小白鼠背部皮肤为透皮屏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不同浓度双戊烯和氮酮对酮康唑的促透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促进剂对酮康唑的促透效果顺序为3%双戊烯>2%双戊烯>3%氮酮>1%双戊烯。结论:实验证明,3%双戊烯对酮康唑具有较好的促透作用,与其它浓度的双戊烯和不同浓度的氮酮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桉叶油和氮酮对替硝唑凝胶剂体外透皮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替硝唑凝胶剂,考察混合促进剂桉叶油和氮酮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直立式释放池,以离体鼠皮为透皮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混合桉叶油和氮酮,测量替硝唑的透皮吸收量。结果:含2%桉叶油和2%氮酮的替硝唑凝胶与不含桉叶油和氮酮的替硝唑凝胶之间,其透皮速率增加了291%。结论:不同浓度的混合促进剂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替硝唑的透皮吸收效果,其中以2%桉叶油加氮酮组成的混合促进剂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氮酮促进复方替硝唑凝胶经皮渗透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复方替硝唑凝胶透皮吸收的作用 ,并筛选出最佳浓度。方法 :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 ,以不同浓度的氮酮作为促渗剂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替硝唑、氯霉素、水杨酸3组分的含量并计算其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果与结论 :不同浓度的氮酮对复方替硝唑凝胶中3组分的渗透性均有促进作用 ,其中浓度为2 %的氮酮透皮促渗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离体皮肤渗透释药实验,选择促替硝唑凝胶透皮吸收的最佳氮酮浓度。本实验证实,3%和5%氮酮对0.5%替硝唑凝胶有明显的促渗透作用,8~10h即可使替硝唑透皮释放率达到±15%,可以认为3%和5%的氨酮是配制替硝唑外用制剂较为适宜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刘倩  高玮  尚北城 《药学实践杂志》2005,23(4):207-210,223
目的:制备酮康唑传递体,测定其含量;研究酮康唑传递体的经皮渗透促进作用。方法:用旋转蒸发法制备酮康唑传递体,反相HPLC法测定酮康唑的含量。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以兔皮背部皮肤为透皮屏障,紫外分分光光度法测定普通纳米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胆酸钠酮康唑传递体(KCZ TF)、含3%的双戊烯(3%DP)和3%的氮酮(3%AZ)对酮康唑的促透效果。结果:制得酮康唑传递体。各种促进剂对酮康唑的促透效果顺序为:传递体> 3%双戊烯>3%氮酮>普通纳米脂质体。结论:实验证明,传递体对酮康唑具有良好的促透作用,与其它促透剂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的差异(P< 0.01)。  相似文献   

6.
甄少立 《海峡药学》2002,14(3):22-23
目的 探讨氮酮对止痒醑透皮吸收的作用。 方法  采用简单小室装置 ,以离体大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 ,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止痒醑透皮吸收的影响 ,并且通过抛物线拟合法求得抛物线回归方程 ,同时应用微积分求得极值。结果  实验结果从而获得氮酮对止痒醑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最佳浓度为 45 %± 0 .0 3。 结论  氮酮对止痒醑有显著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透剂对血竭素透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用的促透剂对血竭素体外经皮透过的影响,优化健骨膏的处方。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HPLC测定血竭紊的浓度,考察促透剂对血竭素透过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的影响。结果:不同促透剂的促透效果依次为:月桂氮革酮〉丙二醇〉松节油〉油酸〉薄荷醇,月桂氮革酮不同浓度的促透效果依次为:2%〉1%〉0.5%〉3%。结论:选择2%氮酮为健骨膏的促透剂时,透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驻极体及联用氮酮对环孢菌素A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常温电晕充电的-500V,-1 000 V、-2 000 V聚丙烯为驻极体,1%、3%、5%的氮酮为化学促渗剂,利用透皮实验仪和HPLC,研究驻极体、氮酮以及驻极体联用氮酮对环孢菌素A溶液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不同表面电压的驻极体以及不同浓度的氮酮均能提高环孢菌素A的累积渗透量;-1 000 V驻极体与1%氮酮联用,环孢菌素A的累积渗透量较1%氮酮单独使用略有提高。结论负极性驻极体、氮酮对环孢菌素A均有促渗作用,负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没有明显联合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9.
桉叶油和薄荷素对替硝唑凝胶剂体外透皮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替硝唑凝胶剂、考察混合促进剂桉叶油和薄荷素油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直立式释放池,以离体鼠皮为透皮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混合桉叶油和薄荷素油,测量替硝唑的透皮吸收量。结果:含2%桉叶油和1%薄荷素油的替硝唑凝胶与不含桉叶油和薄荷素油的替硝唑凝胶之间,其透皮速率增加了265%,结论:不同浓度的混合促进剂均可不同程度促进替硝唑的透皮吸收效果,其中以2%桉叶油加1%薄荷素油组成的混合促进剂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促透皮吸收剂对菌克软膏中硝酸咪康唑透皮吸收的影响,并筛选最佳透皮吸收剂及用量。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裸鼠皮为透皮屏障,HPLC法测定含量,计算累积透皮量。结果累积透皮量检测表明,不同促渗剂的促渗强弱顺序依次为3%氮酮>5%丙二醇>5%油酸>3%薄荷脑>不加促透剂,不同用量的氮酮促渗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5%氮酮>3%氮酮>1%氮酮>菌克。结论几种促透剂对菌克软膏中硝酸咪康唑均有促透皮吸收作用,其中氮酮的促透效果最好,且5%氮酮的促透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混合透皮促进剂对替硝唑凝胶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混合促进剂月桂氮苷卓酮和薄荷脑对替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 Franz 直立式释放池,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混合月桂氮苷卓酮和薄荷脑,测量替硝唑的透皮吸收量。结果:含0 .5 % ,1 .5 % ,2 % ,2 .5 % 月桂氮苷卓酮和薄荷脑的替硝唑凝胶与不含月桂氮苷卓酮和薄荷脑的替硝唑凝胶间,其透皮吸收在24 h 后有显著差异( P< 0 .05) 。含1 % 月桂氮苷卓酮和薄荷脑的替硝唑凝胶与不含月桂氮苷卓酮和薄荷脑的替硝唑凝胶间,其透皮吸收在2 h 后则呈极显著差异( P< 0 .01) 。结论:不同浓度的混合促进剂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替硝唑的透皮吸收效果,其中以1 % 月桂氮苷卓酮加1 % 薄荷脑组成的混合促进剂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6种促进剂对西替利嗪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 6种不同的促进剂对西替利嗪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Valia Chien水平扩散池 ,选择了丙二醇、月桂氮芯卓 酮 (azone)、柠烯 (dipentene)、水杨酸甲酯、含 10 %薄荷脑的丙二醇、含 10 %樟脑的丙二醇作为促进剂 ,采用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用促渗剂预处理的方式 ,建立以去氯羟嗪为内标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接收液中西替利嗪的含量。结果 :除丙二醇和水杨酸外其余几种促进剂对西替利嗪体外经皮渗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0 .0 1)。以含 10 %薄荷脑的丙二醇的促渗效果最好。结论 :月桂氮芯卓 酮、柠烯、薄荷脑、樟脑可以作为促渗剂用于西替利嗪经皮吸收制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在透皮吸收促进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使用薄荷醇、月桂氮芯 卓酮、冰片、石菖蒲挥发油为促透剂,在离体透皮吸收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计算稳态流量、渗透系数、增渗倍数、滞后时间,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双氯芬酸钠的促透作用其优劣顺序为:1%薄荷醇、1%月桂氮芯 卓酮、1%冰片联用1%薄荷醇和1%月桂氮芯 卓酮、1%冰片和1%月桂氮芯 卓酮、1%冰片、1%薄荷醇和1%月桂氮芯 卓酮、1%石菖蒲挥发油和1%月桂氮芯 卓酮、1%石菖蒲挥发油。结论:基于熵权的Topsis法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可以用于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麻黄素滴鼻液的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恕潮 《安徽医药》2003,7(2):95-96
目的 研究麻黄素滴鼻液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为该药的继续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体外扩散池,以小鼠皮肤作为屏障,通过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检测不同时间透过小鼠皮肤的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观察其透皮吸收情况。结果 盐酸麻黄碱24h的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为28%。结论 麻黄素滴鼻液的透皮吸收较好,适合局部用药,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与月桂氮苷卓酮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樟脑,分别测定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的透皮百分率。结果:1 % 樟脑对烟酰胺没有促皮渗透作用,3 % 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有促皮渗透作用。结论: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均有促皮渗透作用,但作用弱于月桂氮苷卓酮,两药合用时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促透剂对马钱子巴布剂中马钱子碱、士的宁的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促透剂。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对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RP-HPLC法测定含不同促透剂的马钱子巴布剂中活性成分的累积渗透量(Q_n)和透过率(T)。结果:马钱子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不同的促透剂对透皮吸收影响的顺序为:DMF>月桂氮芯卓酮(氮酮)>丙二醇>薄荷醇。在给定的范围内(≤5%),氮酮和薄荷醇的促透性能均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先升后降,二甲基甲酰胺和丙二醇的促透效果都是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不同浓度的促透剂均能一定程度促进马钱子巴布剂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其中以5%DMF的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基于属性AHM的Topsis,对几种促透剂的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模型药物,以氮酮、薄荷醇、丁香油、广藿香挥发油为促透剂,在离体透皮吸收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运用基于属性AHM的Topsis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延胡索乙素的促渗作用,优劣顺序为:10mL.L-1氮酮、10mL.L-1氮酮和10mL.L-1丁香油、10mL.L-1丁香油、10mL.L-1氮酮和10mL.L-1薄荷醇、10mL.L-1薄荷醇和10mL.L-1丁香油、10mL.L-1薄荷醇、10mL.L-1氮酮和10mL.L-1广藿香挥发油、10mL.L-1丁香油和10mL.L-1广藿香挥发油、10mL.L-1薄荷醇和10mL.L-1广藿香挥发油、10mL.L-1广藿香挥发油。结论基于属性AHM的Topsis使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能公正地评价中药挥发油促渗剂的促渗效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Midazolam administration by intravenous o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produces pain and stress. For this reason, alternative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 have been proposed. Th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of midazolam could improve patient comfort,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children in the pre‐operative period. W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iontophoresis and chemical percutaneous enhancers applied individually and together, to determine if a synergistic effect is achieved when both enhancement techniques are simultaneously employed. Methods This work report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ssive diffusion of midazolam hydrochloride through human skin in vitro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iontophoresis application and chemical percutaneous enhancers on said diffusion when employed both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Key findings Percutaneous absorption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ysical technique of iontophoresis, when applied alone, moderately increased midazolam hydrochloride permeation flux through human skin, producing a similar effect to that obtained with R‐(+)‐limonene chemical enhancer. Among the strategies assayed, it was observed that Azone produced the most pronounced enhancement effect when applied separately. The combination of pre‐treatment with Azone and iontophoresis exhibited a higher capacity for enhancing the transdermal flux of midazolam through human skin than Azone alone. Conclusions In conclusion, when applied individually, Azone exhibited the greatest enhancement effect on the transdermal diffusion of midazolam of the various strategies assayed. The combination of Azone and iontophoresis produce the highest transdermal steady‐state flux of midazolam but no synergic effect was achieved when the two enhancement strategies were applied in combination, showing that although selecting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iontophoresis application, it is less effective for augmenting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midazolam than the chemical enhancer A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