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霉菌污染的食品,不仅变色、变味,脂肪含量减少,蛋白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产毒霉菌在食品上繁殖可产生霉菌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现介绍一些防止食品霉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霉菌及其毒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关注,如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发霉食物诱发食管癌等。为了进一步探讨霉菌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我们从林县发霉玉米面馍中分离出的主要霉菌群,包括蜡叶枝孢霉、黄曲霉、烟曲霉、根霉、串珠镰刀菌等,作大鼠诱发肿瘤实验。  相似文献   

3.
真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其中有的对人类有益,并为人们所利用,有的则能产生有毒的代谢物,毁坏农产品,危害人畜。17年前发现的黄曲霉菌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就是已知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什么是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菌:是最常见的霉菌之一。它在田野中就可以侵染粮食作物,但主要是在收获后贮藏时才大量  相似文献   

4.
谈谈头癣     
头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般分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黄癣在南方叫做瘌痢头,在北方叫做秃疮。白癣是头上长的那种一块块圆的白癣。黑点癣的样子同白癣差不多,只是多了几个小黑点儿。这几种头癣都是少年儿童容易得的,有的大人也会得。这些头癣可以破坏头发,如果破坏了头发根的毛囊,头发就不会再长了,就成了秃疤。头癣是怎么得的呢?头癣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的皮肤病。它是由于一些霉菌寄生在人的头发上引起的。不过,这不是那些使东西发霉的霉菌,而是一些能够引起疾病的霉菌。这些能够引起头癣的霉菌寄生在人的头发根里或者头皮  相似文献   

5.
正视中药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中药临床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已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仍是需要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所以使人们正视中药ADR,建立正确的用药理念;建立中药安全评价体系,对中药ADR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是目前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甚为常见,改变了人们对药物毒性的认识。一些文献上并无毒性记载的药物也有引起中毒反应的报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越来越多,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及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利系统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但因中药品种的混乱而引起临床不良反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从以下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阴痒是妇科病常见症状,主要由霉菌、滴虫、慢性阴道炎或老年性阴道炎等导致。笔者于2000年3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药外洗方,根据临床加减运用,兼服中药,治疗霉菌、滴虫引起的外阴瘙痒153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皮肤透析疗法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皮肤透析疗法(中药药浴)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中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明显改善肾病病人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还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具有改善肾功能、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婷 《华西医学》2010,(2):444-445
在中药糖衣片生产、贮藏过程中,因糖衣层受潮引起颜色改变或发霉变质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应调整提取工艺、合理选用赋形剂、正确处理辅料中的糖及色素、严格执行工艺标准、改进包装、改善贮藏环境等解决措施,使中药糖衣片不易产生变色现象,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郑佳  马丽  王鹏 《护理研究》2006,20(10):2678-2678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坏死,产生大量毒素和内因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功能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病死率很高。我中心对大量病例联合应用中药进行综合治疗,使其治愈率达到9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4味中药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虽然含量极微,总量不到体重的5/万,有的只有十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只有十亿分之几,但对人体的健康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对生命必须的微量元素有硼、氟、硅、钒、铬、钼、钴、镍、铁、铜、锌、砷、硒、锰、锡、碘16种(B、F、V、Gr、Mo、Co、Ni、Fe、Cu、Zn、As、Se、Mn、Sn、I)。随着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体和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探索中药所含微量元素与药效间的关系,笔者对24味中药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良反应17益增多,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概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统计,在世界上有5~20%的谷物及饲料由于毒变而不能使用。某些霉菌还能产生毒素引起人畜中毒,甚至致癌或死亡。目前国内主要用丙酸及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一些因用药不当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疑惑。比如比利时的减肥茶事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导致肾损害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被炒作为“中草药肾病”;又如日本将小柴胡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炎,且长期服用,结果出现了间质性肺炎。笔者现就怎样正确地认识中药不良反应以及产生的原因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杨喜忠  孙静 《现代护理》2005,11(11):875-876
中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毒副作用要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重视中药的毒性,了解中医药理论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少部分中药具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的栽培环境和保管污染;不遵炮制;煎煮服用方法不当;不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准确运用中药的剂量;掌握中西药配伍方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对药物可产生的特殊反应,必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药物调配和制剂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在炮制中或经净选、或经水、或经热、或经酒、醋、药汁等处理后,药物外在的、或内在的物质发生各种变化,有的纯净、有的增溶、有的解毒、有的增效,有的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因此,炮制与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屡见不鲜,本文从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入手,探讨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 ,严格执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 ) (下称规范 )这对用药的疗效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中药的处方应付在《规范》中有特殊要求 ,如果掌握不好 ,容易引起药品的混淆。例有的中药写品名应付炒炭 ,如地榆和侧柏叶 ;有的写品名应付炒品 ,如山楂、槐花、苍耳子、桑螵蛸等 ;有的写品名应付制品 ,如半夏、何首乌等 ;有的写品名应付加辅料的炒品 ,如款冬花、地龙、杜仲等 ,也有写品名应付煅品 ,如自然铜、磁石、阳起石、代赭石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中药名称相似而药物根本不同更应注意 ,如竹叶和淡竹叶 ,前者为禾本…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丸剂一般以蜂蜜制作为多,在给孩子服用前,家长除应仔细检查丸药是否生虫、发霉外,在服用时还要做到三注意。  相似文献   

20.
有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中药制剂。毒与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使用得当可化毒为药,产生惊人的疗效.使用不当则可中毒甚至殒命。因此.正确认识有毒中药.做到合理应用.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