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CU病人及家属的心理体验及护理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秀珍  黄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73-1473
1一般资料我院ICU1994~2002年收治的300余病例病人 ,以手术治疗为主 ,年龄2岁~92岁。2ICU病人及家属心理体验的观察与分析心理精神现象 ,是人脑对客观事产的反映 :心理活动贯穿于疾病全过程 ,既是病情变化的必然反应 ,又是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ICU病人及家属由于对环境的陌生、疾病知识缺乏、治疗过程中的不解等各方面因素 ,产生负性心理 ,抵触医疗护理 ,可诱发新的疾病或疾病复发 ,严重者导致死亡。2 1与环境陌生有关 :在病人及家属眼中 ,ICU病房是一种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特殊地方 ,是最不安全的场所[2]。ICU的意义就是生命和健康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和心理需求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患者家属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家属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及心理需求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CU患者家属在心理需求的5个领域评分,从高到低分别为病情保证、获取信息、接近患者、获得支持和自身舒适。结论:对ICU患者家属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帮助其提高应对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ICU病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122例ICU急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0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SAS、SDS)评分变化、胃肠道功能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1)两组SAS、SDS评分在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 0.05);两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在出院前每分钟肠鸣次数、腹内压与腹围变化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改善(P 0.05)。(3)观察组的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发生率分别为36.7%、46.7%、10.0%以及6.6%,对照组分别为12.9%、51.6%、25.8%以及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CU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及忧郁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胃肠道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排便。舒适护理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配合临床治疗,早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危重、抢救、大手术后患者于一体并对其进行集中监护的治疗场所。进入ICU的患者往往面临死亡,其家属则经历着可能失去亲人的悲伤。家属作为社会支持的一个部分,能增强患者的弹性防御线,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为了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控制院内感染,ICU病房实行无陪护制度,且环境封闭,家属与患者完全隔绝。家属情绪的好坏很容易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患者心理反应。ICU护理人员如疏忽了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家属产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和家属本身健康会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心胸外科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建立心胸外科ICU病房,心脏及胸部手术后,因患者病情危重、引流管道较多,术毕直接转入ICU。患者不仅身体上处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刺激,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导致有些患者出现异常心理反应,从而影响治疗,甚至引起病情恶化。因此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患者异常的心理变化并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清醒患者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为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与护理。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掌握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结果心理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但相应的责任和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护士要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结论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不但能减轻家属的负性心理情绪,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满足家属的心理渴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7.
徐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70-27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急症ICU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家属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家属的SDS、SAS及TCSQ评分,根据结果,评价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效果。结果经研究显示,该组ICU患者家属经心理干预后,其SDS评分、SAS评分及TCSQ评分较患者就诊时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对ICU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家属的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施心理护理预防ICU综合证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雯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13-114
目的探讨I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预防ICU综合证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例入住ICU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治疗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方式相同,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来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心理护理:改善ICU的环境、实施心理支持、加强相互沟通、保证充足睡眠、消除依赖心理。结果观察组ICU综合证发生率低;住ICU时间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P>0.05)。结论ICU综合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护理人员应通过有效的针对措施来预防,可较好地消除ICU紧张综合证的发生,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同时融洽护患关系,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对危重患者进行严格监护和治疗的病房。ICU患者不仅身体上处于弱势,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I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及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痛苦体验,导致患者心理上出现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机体的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将ICU148例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相应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范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46-347
目的了解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为家属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凋查ICU患者家属对患者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费用、医务人员服务要求、探视方面的制度等的需求。结果 100%的家属非常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90.0%的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时需要及时接到通知,71.4%家属需要了解费用问题,65.1%的家属需要在提出疑问时医务人员如实回答,63.5%的家属需要适当延长探视时间。结论护士应为ICU患者家属及时提供患者的病情,相关知识的解答,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家属等,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息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乳癌、胃癌、肠癌及肺癌四类肿瘤患者的心理关注及跟踪服务,探讨癌症患者心理变化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关注和支持,观察心理干预结果。结果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结论癌症的治疗,心理关注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二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79-2179
护士在做好临床护理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理解和同情患者。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生理需求,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更为有效的心理和生理支持。现就我们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谈谈健康教育方法和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3.
心胸外科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83年建立心胸外科 ICU病房 ,心脏及胸部手术后 ,因患者病情危重、引流管道较多 ,术毕直接转入 ICU。他们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 ,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刺激 ,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 ,导致有些患者出现异常心理反应 ,从而影响治疗 ,甚至引起病情恶化。因此 ,护理人员早期发现异常心理变化的特征性表现并及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援助 ,对于清醒患者的幸存及康复尤为重要。1  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1.1 麻醉觉醒后认知判断力低下 :麻醉觉醒后患者 ,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 ,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 ,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治疗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心理问题并实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住院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DS、SAS、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能力、总体健康评分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心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调整心理状态,提升治疗适应性,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娜 《淮海医药》2006,24(4):332-333
ICU病房是收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专科.ICU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多方面的,而焦虑恐惧心理在ICU患者中极为常见,它是一种负性情绪,不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情绪反应会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会增加死亡的风险[1].只有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及行为反应,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减轻ICU患者恐惧焦虑感.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入住ICU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除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入住ICU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针对109例心脏外科ICU患者由于环境改变、病情反复变化、经济负担加重,导致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状态,采取术前访视,改善ICU环境,重视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语言交流,维护患者自尊心及给予情感支持护理对策,解除患者异常心理反应。结果 109例患者入住ICU期间,除3例因其他并发症死亡外,异常心理反应都得到减轻或解除,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入住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术后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邓海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505-2506
目的:探讨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监护期间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及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对150例ICU收治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和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结果:ICU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明显;ICU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安全、治疗与预后、患者病情发展较为关注,认为最不重要的需求是对自身舒适的需求.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提供患者病情信息并解答提出的问题,关心其家属的身心健康,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配合,减少护患矛盾及护理纠纷,达到增强患者支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做好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及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心理护理的内容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家属适应环境:护士主动向探视家属问好,做自我介绍,并介绍在场的主要医护人员,简单介绍ICU环境,以放松家属的紧张心情。认真倾听询问,耐心解答,并充分鼓励家属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蒋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4-215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临床对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康复。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除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患者的异常心理反应,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方法观察2008年1月~2009年12月心肾术后监护1589例,观察术后患者心理反应。结果患者术后心理反应以一种为著,多为出现焦虑、恐惧,烦躁、抑郁,孤独,悲观、绝望等。结论 ICU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